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这三万年和地球来说,我们宇宙寿命是140亿(年),地球46亿(年),那么从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文明就“嘀嗒”一秒,也就说地球整个的历史里面,地球把它作为24小时的话,那么在23点59分59秒,出现了人类文明,就“嘀嗒”一秒里面,出现这么多的发明创造,因此人类进入一个,发明创造的年代,那么现在来看,这个发明越来越快,因此马上提出对教育的冲击,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近乎大呼疾呼,说美国教育的失败,必须教育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我讲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这个主题,就当前教育上,世界教育的潮流,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认为人类培养人才,过去人才如果说,把科学技术作为金字塔的一个面,另外一个面是社会和哲学,另外一个面是人文科学和艺术,那么金字塔一个形状的一个结构,一个人才的结构,过去人才培养的就是一个面,你像郭老师就不一样了,你现在已经是面面俱到了,历史上只有到后来,变为尖端人物,像过去达芬奇,达芬奇他艺术家建筑学家,雕塑学家 又是解剖学家,而且直升机也是他最早设想的,怎么搞直升机,那个是大事,可是现在反过来说,我们现在有条件,我们现在教育是大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如果把教育都压在学校,校长 那冤枉校长,做不到 我们现在这么多媒体,有多媒体 有网络 有宣传媒体,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有条件我们培养(人才),不要单一的培养,而是综合来培养。
刚才郭先生和张先生,讲得非常好,我想就他们谈的问题,我补充一点我的感想,第一个就是郭先生的几何动艺,这个也给我看了以后,有很多联想,我曾经去拜访过郭先生,在家里看他,几间屋子全部挂满了,他的艺术作品,这个使我联想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术家,常常讲的美归属,这是著名的画家,康定斯基的一句名言,还有一点就是,我想到了蒙德布罗,分形数学家,他说的“生命的自相似”,第三个我同时也想到了,就是关于蒙德里安,也是一个艺术家,荷兰的艺术家,他提出追求宇宙的平衡性,艺术宇宙的平衡性,那么郭先生属于科学的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这种理性的科学的美,也可以说从中可以,感受到数理象三者的关系,它里边呢,也更使我想到一种,就是说,感觉宇宙上所有的生命现象,好像都是一个数学模型一样,使我联想到可能我们人体自身,也是一个竖的模型,所以人体是美的,所以数无时不存在,于我们生命的自然的每一个空间,所以这样的话呢,就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科学本来是没有分家的,它自身就存在于我们整个自然界内,而把它分家呢是我们人为的,今天在21世纪需要,也可以说,人类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整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以及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它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所以刚才张先生,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人才培养,21世纪所有的世界,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都在寻求知识的整合,就是人类的认知,在21世纪已经全部是,一个整合性的思维,这样的话呢,对于人才培养上,就艺术与科学的,这种互动与互补和互融,成为了高等教育,目前的一种方向,为此 清华大学特别在去年,举办了艺术与科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里面我觉得,艺术与科学呢,可能有这么三个层面的互动与互补,因为艺术与科学,是属于人类心智的结晶,它是人类创造性的,行为的一种成果,而这种创造性的行为呢,它都是由人的想象所做到的,而这种创造,艺术与科学,用李政道先生的话,都属于人为的,这种创造是人为,艺术与科学不是自然生长的,是人为的结果,它们之间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上,可能有很多共同点,当然也有很多差异,我只想从三个方面,想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可能一般人都理解为,是艺术与技术,比如说认为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艺术产生很多印象,这确实在美术史上 艺术史上,都有很多例证,艺术确实也需要技术,技术也需要艺术,但是艺术和技术,它们自身的关系来说,它是属于一个,表层的互动和互补,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决定艺术,就像我们现在认为,比如我们的电脑绘画,或者多媒体艺术出现以后,并不说明是艺术进步了,而只是一种艺术的语言在变化,而艺术的本质是没有变的,艺术呢在某种程度来说,它是以一种宇宙之理,来抒发人性的情怀,而科学呢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宇宙之理,正好一正一反,所以李政道先生特别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人性这种情怀,那可能就成为,艺术的最重要的目标,所以艺术它是一种自我进化,它的目的最重要在,自我进化 自我完善,就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人类的自我进化,也就是人性的进化,而技术本身并不能代替这些,就像我们打一个比方,可能不是特别恰当,比如说我们人类都在追求和平,但是技术并不能带来和平,科学技术越发达,那么相反在某种程度上,给和平带来的危险更巨大,所以说技术自身,对艺术它有很多变换,它有语言,但是技术不等于技术,这是第一个层面,所以我们虽然,我们现在电脑很发达,但是全世界的,高等艺术在研讨的时候,特别提出了,因为我们都希望,有这个标准化的技术,但是谁都不希望,有千篇一律的艺术,这样在艺术创造当中,电脑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它可以给我们变换艺术,带来新的语言的创造,但是它自身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弊端,所以我们艺术与科学的,互动、互补、互溶,不能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第二点 这一个中层,就是艺术与科学非常重要的,在于它的思维 ,创造性的思维,我觉得这是它们的一个结合点,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里,科学和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综合思维,无界限 超时空的 超物我的,超功利的,这样一个状态,那么在万世万物,在艺术家和科学家眼里,是没有界限的,第三点 我觉得艺术与科学,还在于它们的信仰,艺术与科学是一种信仰,它是有一种宗教精神,它是无我的,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是,它不仅是无功利的,而且它认为自己在,自然和宇宙当中,它是更多的来说它是,整体里边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一般人说艺术家讲个性,其实艺术家的个性,他是在共性的基础上的个性,它更讲大我 超我 无我,我想科学家呢,我看好象也是,这样一个这种状态,那么只有这样的状态的时候,他对艺术与科学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就是说,狂迷的状态 忘我的状态,他没有任何动力,要求他去做,而是自己自发的去做,并且艺术与科学,它们都属于寂寞之道,路上荆棘颇多 鲜花甚少,而且他们也不是为了鲜花,所以人类崇尚科学和艺术,我觉得这是人类伟大的,真善美精神的理想和追求。
刚才听到两位科学家,还有咱们刘院长的谈(话),我就感觉到,就是从我们的科学家的角度,对艺术这一块的这种领悟,对整个一个时代的发展的脉搏,掌握的非常好,而且就是感觉到,的确从科学家的创造上面,我们也感觉到我们,处在了一个科学的时代,我在想呢 就是说,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是,艺术和科学,那么呢,我觉得更多的我考虑问题,或者我跟大家交流的这个角度,更多的是艺术,怎么样去面对科学,我觉得应该是这样,那么我在想,高更 可能这个画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画家,是法国的一个画家,他画了一幅画,叫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儿去”,大概这个意思,就追问人的起源和,人的今天这种意义和,我们未来怎么去发展,我想这个问题的话,从我们科学的角度,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我想在,科学上得到了解答,比如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他已经把人类的起源,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是什么,我想在18世纪到19世纪,我们说的启蒙哲学,包括我们的科学实证主义,我们也知道,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主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主宰,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科学逐渐逐渐地,朝技术方向去发展,去解决我们面对,自然的所有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所说的汽车的发明,我们人一天不可能,日行八万里吧,那么我们需要有,四个轮子来代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把人的大腿的功能给延长了,那么我们人看东西,我们可能是,看的也就是一百米左右吧,一百米以外我们看不清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我觉得科学技术出来说话了,我们的技术我们发明了望远镜,使人能成为千里眼,这个在我们古代,说过(的)这种幻想,已经变成一种现实,那么还有,就是我们希望像达芬奇时代,希望能够像鸟一样,在天上自由地飞翔,那么这个时候,我想飞机的出现,可能是满足了人的这种,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自由人的这种愿望,飞机出现了,那么我们还有,我们看到到了,20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我们发现科学,在回答人是什么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种工具,来延伸或者来加强,人的大脑的使用功能,那么就是我们的电脑发明,所以我们看就是说,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讲,西方的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都在围绕着人是什么,这个角度上做出了,具有跨越性的这一步,就像刚才张先生说的,这个时候的发明,整个一个超过了,我们历史上所有发明的总和,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假设,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在20世纪,有很多发明创造,而我们恰恰是在什么时候呢,我们是在西方,最黑暗的中世纪的时候,我们有了很多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