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剖⑹溃小按筇破蟆敝烙L瞥堑笔比蜃罡磺康囊桓鐾醭3宋渥谖缧诺澜堂鸱鸬亩淘菁改辏瞥嗍实鄱源髀纷诮痰奶龋梢杂锰铺诘腔诙辏ü�628年)魏征对皇帝说的话来说明,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意味着包容。这一年,伊斯兰教在今山西大同建造了清真寺。 当然,唐朝治国根本还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频繁,文化、宗教的交流十分自然。而只有一个强盛的王朝,才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允许来自叙利亚、波斯的基督教“异端”在东方传播思想。 兵马俑博物馆 (旺季90元,淡季65元)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秦始皇陵东侧挖掘出来的近万个陶塑士兵,也叫秦俑,常年“立”在兵马俑博物馆的1、2、3号坑内,接受游客的注视和赞叹。博物馆馆内展出的这些陶塑与真人差不多大小,头挽发髻,身披盔甲,或徒手,或手持兵器,神态表情也各不相同。这些“士兵们”列成方阵。据统计,三个坑内共计有8000个陶俑。博物馆附近是一直没有开启的、据说灌筑了很多有毒的水银的神秘的秦始皇陵。 法 门 寺* (地宫20元)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整理陕西扶风法门寺寺庙已倒塌的高塔时,发现了一座漂亮的地宫。经过考古认定,地宫中的三枚舍利当中,有一枚是释迦牟尼的佛指“真身舍利”,这个历史上的皇家寺庙也从此而蜚声海内外。你若对佛教文化有浓厚兴趣,一定不要错过去看地宫的机会。但是佛祖的“真身舍利”,其实已经被西安市保护在其他地方。不过博物馆的收藏是十分精美的,包括几套十分珍贵的金银茶具。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南疆北疆
(415元6天游南疆 介绍喀纳斯*) 环游中国至此,已花费1412元,走了17天 亮点:喀什风情、十二木卡姆、古尔邦节、叶尔羌王国、喀纳斯的图瓦人* 主要开销:略 新疆地理历史 新疆面积相当于陕、甘、宁、青4省区面积的总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然而境内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9。2人居住。新疆周围,环绕着阿尔泰、喀喇昆仑、昆仑、阿尔金等高山,天山横亘中央,分新疆为北疆、南疆。而吐鲁番和哈密一带则属东疆。境内广布戈壁、雪山、草地,以及喀纳斯的“瑞士风光”,地貌多种多样。 维吾尔族先民,汉文称“丁令”或“丁零”。3世纪以后,叫过高车、汗勒、乌护、回纥、回鹘、畏兀儿。 新疆古称西域,汉时分属西域三十六国,包括喀什地区的疏勒国、吐鲁番地区的车师前国、塔什库尔干的蒲犁国等。至唐朝,新疆大部分地区划归陇右道。唐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设安西部护府,置安西四镇,分别为龟兹、于阗、焉耆、疏勒,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地区。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设北庭都护府,辖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亚咸海)。 唐安史之乱后,新疆曾在吐蕃、回鹘、唐朝统治下。公元846年,回鹘国灭,分三支向西迁移,其中一支南下归附唐朝。公元866年,回鹘建立了西州(今吐鲁番一带)回鹘政权。10世纪中叶,葛逻禄建立喀汗(哈拉)汗朝。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公元12…13世纪,西辽在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建立政权,1218年蒙古灭西辽。元代在新疆设立别失八里、阿力麻里等多个行省。别失八里又译作别十八里,在突厥语中意为五城,汉语译为北庭。此时新疆出现不少维族人才,协助蒙古制定典章制度。维族和汉族之间交往增多,《尚书》、《资治通鉴》、《本草纲目》等书被译成回鹘文,有维族学者参加编写《辽史》、《金史》。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灭亡,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在今新疆境内建立大小割据政权,其统治者如别什巴里的马哈麻,大都努力推行伊斯兰教,一些蒙古族、汉族居民也信奉了伊斯兰教。 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公元1755…1759年),清朝先后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廷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东南)设伊犁将军,统管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以东的军政事务。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沿用伯克制,废除世袭,规定各级伯克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及附属于土地的农户,清朝重新统一新疆。乾隆后来还改称西域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沙俄侵占中国伊犁地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左宗棠入新疆,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消灭阿古柏匪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迫使沙俄撤军。《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失去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赔款900万卢布,10万多居民被劫。自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起,清朝设新疆行省,置道、府、厅、州、县。 民国时,新疆曾被军阀割据。1955年,新中国在新疆成立维吾尔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曾信仰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佛教。11世纪以来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喀什风情
有句话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去喀什的目的就是见识一下真正的维族风情。喀什位于南疆最大的一片绿洲里。整个地区总人口中,维吾尔族占了近90%。即便是喀什市区所辖26万人口,维吾尔族的人口比例也占到了77%,故而喀什的伊斯兰风情分外浓厚。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一个古老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北方游牧民族丁零和后来的铁勒。铁勒属西突厥汗国,在公元7世纪建立回纥汗国,回纥后改称回鹘。公元9世纪,进入新疆,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维吾尔民族。维吾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园艺业。他们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中心、和田、罗布3种方言。维族多聚居在南疆绿洲上,还有少数分布在我国湖南省的桃源和常德等地。 艾提尕尔清真寺 (门票6元) 略…… 伊斯兰建筑的装饰中,只能看到几何图案与植物等花纹,完全看不到人物和动物的形象。这是因为伊斯兰教拒绝偶像崇拜,所以它的寺庙大殿内也没有任何精神领袖的雕塑,感觉有点空旷,却也显得神秘、深邃。 十二木卡姆 音乐家王洛宾生前在新疆等地采风,创作出许多有浓郁维族风格的歌曲。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知识分子中,有许多人收集、整理过本地民歌,而13岁就做了叶尔羌汗国王妃的阿曼尼莎汗(公元1526…1560年),虽在34岁因难产而过早去逝,但对诗和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她在生前还是把新疆地区的歌舞整理成十二木卡姆,分为12部,可连续演唱24小时。 内容中,既有史诗,也有爱情故事。阿曼尼莎汗本人也是诗人,创作了《美的道德》、《智慧的钥匙》等作品。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部分,每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首乐曲即作为木卡姆主旋律,具有和声的特色。歌词委婉、活泼,富有韵律节奏,往往是古诗和双行格则勒诗以及民谣,非常优美动听。 十二木卡姆原有4000多行诗句,在上世纪50年代发掘整理后,记录下其中2/3。木卡姆大师吐尔迪阿洪曾演唱并记录下其中245首乐曲和2482行歌词。后来,经过文化部门整理补充,共收录乐曲320首,歌词2990行。 “木卡姆”,也叫“马卡姆”、“玛卡玛”,都是阿拉伯文的不同音译,有“曲”、“调”、“古典音乐”等含意,世界伊斯兰木卡姆音乐中,新疆木卡姆种类最多,结构形式最完整。木卡姆组曲中,有伊斯兰音乐,也蕴涵维吾尔祖先早期渔猎、畜牧时,即兴抒发感情的“博雅婉”旷野之歌。 整理出的第七套木卡姆《大乃额曼》序曲唱道: 我见到了一位绝美的女郎,在伊犁城, 她面如皎月,百倍胜过了天廷的仙女。 只求一睹芳容,我匆匆尾随而去, 那安琪儿悠然止步,撩起头巾给了我机遇。 她那迷人的笑容立即把我心中的火燃起, …… 少女们一个个如星星,而只有她才是红太阳。 作者毛拉比拉勒·尤素甫,1823年出生,维吾尔著名抒情诗人,1899年去世。 在十二木卡姆中,有清楚创作人的曲目,也有许多民歌,像维吾尔民歌“赛乃木”(意为美人),是维吾尔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新疆不乏能歌善舞者,他们可以在头上顶着水壶跳舞。舞蹈分成油灯舞、刀郎舞、石头舞、狩猎舞等多个种类。在喀什、库车、阿克苏、伊犁、哈密、吐鲁番,都有歌舞形式的赛乃木。不过,“十二木卡姆”也面临失传危险,目前,每部木卡姆的第一大部分在民间都已找不到完整的演唱者。 以下的赛乃姆歌词也被收进十二木卡姆的第七部分:“你是茂密的梧桐,我是花一朵,……天在旋转,地在旋转,除了你,我不同别人眷恋。” 南疆喀什生产13种民族乐器、40多个花色,包括都塔尔、热瓦甫、达卜、弹布尔、沙帕依、胡西塔尔和冬不拉。 白山派与叶尔羌王国 (香妃墓门票15元) 略…… 巴扎上的小刀、花帽 …… 热闹的巴扎古已有之,喀什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位置极其重要。翻越过帕米尔高原,可通往印度、伊朗等中亚、西亚国家。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喀纳斯的图瓦人
喀纳斯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境内,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是我国惟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保护区。1994年,一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