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知障重、烦恼障轻,你要从观门入手才得力。古大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的示现,实在讲就是现在人所提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做什么、他示现的什么,我们要知道,就是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它做出来给你看。在事上讲它是活的,活活泼泼,一点都不呆板。为什么?这个示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所以佛没有定法教人。这就跟大夫一样,给人治病没有一定的处方,你是什么病,诊断之后给你开处方,这个方子对你很有效,药到病除。这个方子对另外一个病人不见得有效,为什么?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同样得个病还有轻重不同,轻重不同用药的分量就不一样。所以要晓得,佛、菩萨、祖师大德他来做样子给我们看。现在的众生害的什么病?这些道理、方法我们不难体会。佛说的经,这是原理原则,永恒不变,但是这个经怎么讲解法?每个朝代不相同。一部《金刚经》有五百多种注解,注得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怎么能传下来?每种注解不一样,解释说法都不一样,都留下来了。这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那个人注解的,在那个时代、那个地区,学《金刚经》的人得利益,他们明白了,他们开悟,得受用。同一个时代,在不同的地方,另外一个地方根性跟这个地方根性不一样,解释就不相同。
  所以这个经讲解是活的,原理原则是一个,目标、方向是相同的,路怎么走法不一定,但是都能达到目的地,那就圆满了。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能帮助你开悟,都能帮助你证果。佛灭度之后,究竟圆满通达的人少了,不过佛很慈悲,他换个身分来了,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认真的说,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可以说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我们读了大乘才明白,小乘里没有这个说法。只要你有慧眼、你有法眼,你就见到了。肉眼是见不到的,为什么?肉眼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到了。为什么放不下?这就是所知障;我们要把这个障碍除掉,只有从经教下手。这样根性的人占大多数,现在所谓知识分子,就是所知障重。我们现在所说落后的地区,贫穷落后的地区,文化水平很低的地区,你去观察,他烦恼障重,那个地方人老实,你教他放下,他很容易。真正难教,知识分子难教,他执著他的成见,执著他自己的见解、思惟,认为是正确的。
  世尊为我们做出样子,十九岁出去修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在我们想像当中,他的身分特殊,王子,不是普通人,又聪明好学。所以他的机遇一定是优於常人,一般人见不到的所谓专家学者,他能见得到,所以当时印度的宗教家、学术界里面大德,他都亲近过,都跟他们学过,都向他们讨教过。印度无论是宗教、学术崇尚禅定,佛经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在那个时代印度学术界、宗教界普遍修学的,这不是佛门的,但是它是基础,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弟子规》一样,要从这个地方入门。所以在小乘法里面,很重视四禅八定。得到这个禅定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有能力突破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换句话说,六道的状况他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了。我们现在科学家讲时光隧道,他们找到了,他们可以到天宫里面去游览,也可以到地狱去参观。在我们想像当中,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一定会想到,这六道现象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像这样的问题,在当时印度学术界没有办法答覆,宗教界也没有法子答覆。世尊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到恒河边上找棵大树底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更深的,他们的定到第八个等级,入第九个等级的定、第十个等级的定,突破了,突破之后恍然大悟,全都明白了,这叫什么?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四首偈的境界,发现到什么?「法性本空寂」,发现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中观论》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八句把一切现象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诸法实相如是!
  他明白之后就开始教学,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三十岁,三十岁开悟之后就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说法教学四十九年。他给我们留下最好的榜样,一生从事於教学,一生没有建道场,衣食住行过最简单的生活,简单就是正常,简单就是随顺法性。为什么?法性很简单,最高深的也是最简单。中国经典讲起高深的,大家想到《易经》,你看它名字「易」,容易,不复杂。为什么会变成复杂的?是你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搞杂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是很简单、很容易。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天忙得这个样子是庸人自扰之,本来没事。无论干哪个行业,都很轻松、都很快乐、都很简易,人过这种生活叫道德,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德就是随顺自然。可是我们有个创新的观念,就不自然了,违背自然,现在就是创新创得太过分,把地球的生态环境破坏了,把人文的环境也破坏了,造成什么?造成整个世间的大混乱,人在这里头苦不堪言!聪明人你可以从这个环境里面跳出来,不参与他们,你跳出来。跳出来之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能不能过大自然的生活?能不能过佛菩萨的生活?肯定可以!
  为什么?自然法则里面跟我们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怎么会有障碍!你参加那个混乱里面,那你就不自在。你跳出来,那不就自在了吗?怎么叫跳出来?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跳出来了。现在这个社会混乱就这十六个字,搞得乱!你一放下就跳出来,你头脑就清醒了,可以跟他们在一起,和光同尘。和而不同,不同,可以和睦相处,你们所要的,我不要;你们所求的,我不求。在这个时代用这种示现,自己得受用,又可以启发有缘的众生。什么叫有缘?他能跟你接触到,这是有缘,这是第一个缘,这个缘浅,有缘跟你接触到。接触到之后,他一看一听,他明白、觉悟了,这就缘深。虽然觉悟了,未必能回头,未必能放下名闻利养,未必能放下分别执著,这缘浅。缘更深一层,他看到、接触到之后,他真的能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只要一不执著、一不分别,性德就现前,自性的德能就现前,真心现前,真心是菩提心,也就是真诚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正觉心现前、慈悲心现前。那个人是什么?那个人就是菩萨示现在人间,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这个不一样。所以我们今天烦恼障重,要从哪里下手?要从止下手。你看经文把观放在前面,止放在后面,为什么?这个经是对法身菩萨说的。对我们来讲,我们从哪里下手?我们要把第五变成第一,第六首变成第二首,第三首变成第五首,第四首变成第六首,顺序一颠倒,那是我们的境界,这个要晓得,我们今天从放下著手。
  《华严》是大经,实在讲传到中国来才只一半,但是这个经在世界上已经丧失了,没有了,现在分量最多的本子就是中文的翻译本。这么大的分量,这个课程,怎样能够真正入进去?能入华严法界?贤首大师是清凉的老师,承传杜顺和尚的遗教,那就是《还源观》。教我们回头,还源是什么?回归本性,那你就成佛了。从这里,儒佛境界的差别就很清楚的看出来,他教我们回头,首先你要认识一体,这个认识太重要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宇宙从哪里来?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惠能大师见性之后跟我们讲了五句二十个字,最后一句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宇宙,宇宙从哪里来的?是自性生的。所以我们看到夏威夷土著他们古老的传说,里面有句很重要的话,「这个世界是你的心造的」,这句话很重要。他们那里没有佛教,可是这句话,你看跟佛经上讲的是相同的,整个宇宙是自己心变现的,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一体,你要是再给它分家,那就生病了,那麻烦就来了。所以凡夫苦,永远脱离不了六道轮回,那就是他不知道是一体,他在里面分自、分他,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这个混搅在一起永远不能脱离,苦海无边,苦海是自己造的,你永远不会觉悟。
  《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一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杜顺和尚,这是《华严经》第一个祖师,告诉我们一体,这一体是什么?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六祖大师开悟说「何期自性」,自性的体是清净、圆满、光明。实在上说,杜顺和尚这一句就是惠能大师所讲的五句,你看他说「何期自性」,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说,没有想到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的,有没有染污?没有。我们现在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自性是真实的,怎么会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你看,没有染污,没有生灭。没有生灭是没有生死,你怕死干什么?生死是什么?生死是物质产生变化,与你自己的灵性毫不相关。我们这个身,身不是自己,灵性是自己,不是灵魂,灵魂还不是自己。为什么?灵魂是迷,自性迷了叫灵魂;觉悟了,不叫灵魂,叫灵性。肉体是什么?好像我们人穿的衣服,衣服脏了换一件就是了!换个身体,衣服不是自己。所以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生死就没有了,叫了生死。生死是有,了是什么?明了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原来就穿衣服、脱衣服,这衣服脏了,换件新的。如果真正懂得,愈换愈漂亮;如果是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