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字。所以泥洹之法,「入乃多途」。用什么方法可以能够证得般涅盘?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哪一个法门都能够证得。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只要能够如理如法的去学习,必定证得,这就是入乃多途。
下面说「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急要就是重要的,我们迫切想要的。八万四千法门太多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立刻就能契入,这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迫切所需要的。有没有?有。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见章嘉大师,那是我一生第一次见出家人,我就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说「方老师把佛经哲学教给我,我知道佛法无比殊胜,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契入?」我就问出这个问题。刚刚入佛门,大概看佛经还不到两个月,章嘉大师对我很了解,初学如果讲止观,那这个话讲不完,他变更一个方法来跟我讲,还是止观,他告诉我:有,看破、放下。这个我听得容易懂。原来是什么?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他把止观用看破放下这个字来跟我讲。当时我听了好像懂,其实不懂,这是讲真话,好像是懂。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第一堂课,第一天见面。我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门口,拍著我的肩膀,那个时候章嘉大师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他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真听话,真的依教奉行。
学布施不容易,没有接触佛法真的很吝啬,那老师教了,教布施,舍,先舍身外之物。实在讲,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到台湾,自己生活非常困难,要学布施没有这个力量。我自己喜欢读书,能得一点钱财几乎都买书。买书很小气,我买的书都是自己读,别人借看我都不会借给他,为什么?因为一般人不爱惜书,借去看,乱翻,书被他翻脏了。还有人喜欢看书看到哪个地方,他就把书叠个角,这个我很讨厌,你把书叠坏了,他都不能用一个纸片夹起来,他把它叠角,这是很不好的毛病。外面里面都给我弄脏了,这是我的忌讳,这不借人看,就是很小气。章嘉大师教我布施,那别人借的时候,就大方一点借给人看,损坏了也不计较,多半是什么?我看过的书才借给人,新的不肯借给人。到以后慢慢进步了,我买来的书,人家喜欢看我还没有看,我可以借给他看,慢慢学布施。真的,学到第五年的时候,认识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建立一个佛教图书馆,台中慈光图书馆,那个时候我还有几套大书,我有一套《大藏经》送给了图书馆,二十五史、十三经、《资治通鉴》这都是大书,我全都捐了,捐给图书馆。
真的把这个放下之后,就有感应了。因为老师教给我,这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那个时候我希望将来从事哪个行业比较好,章嘉大师给我选择的是弘法利生,叫我出家。还告诉我,你发心出家,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不要去找出家人给你剃度。我说那怎么办,不找出家人,怎么剃度?怎么出家法?他说你要找老和尚给你剃度,那个和尚不答应,你不生烦恼?我说是,那当然生烦恼,那怎么办?你求佛菩萨,求感应,这他教我的。果然第六年到第七年的时候有感应了,我心里就有数,出家的因缘大概是快成熟了。当时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有人就问我大概多久会成熟?我想不出半年。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台北有个寺庙的方丈派人来劝我出家,缘真成熟了,我没有答应。过几天他又来,两个月当中他来找我九次,心很诚恳,刘备找诸葛亮才找三次,三顾茅庐,这个出家人找我九次。我这才跟李老师报告。李老师:你怎么人家一劝,你就动心?我说:老师,他来了九次,两个月当中来九次,很有诚意,应该是成熟了。
老师听了还是难过,他说:你为什么要出家?我就老实跟他讲,老师在台中教学十年了,像周家麟这些同学一开头就跟他学,他们学了十年,我追不上这些人。我说:我假如出家,我没有工作,我一天可以学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我相信我用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追上,就可以赶上。我提出也很有理由,老师勉强点头同意了。所以我出家之后,依旧到台中跟老师学习,确确实实两年超过他们,不但赶上还超过。我在台中前后住十年,前面一年三个月是在家居士身分跟他学,以后出家之后,在台中跟他九年学经教。所以我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给我选择的,我对他老人家非常尊敬。这个行业真的是跟方东美先生指导的原则完全相同,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放下世缘一心专攻,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对老师念念都感恩,如果不是老师的指导,我想我现在早都不在人间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止观二法,止帮助观,观帮助止;我从章嘉大师那里得到的是,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得愈透放得愈多,放得愈多看得愈透。以后渐渐深入经藏,才晓得老师说的话就是经教里面讲的止观,真的是不出止观二法。为什么?「所以然者」,为什么?「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结之正要」,这说出了止是放下;这个结就是烦恼,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你心里头有结。早年我在台湾,我是不看电影的,但是看到那个电影广告在街道上贴的,说那个电影名叫「心有千千结」,那就是结,心有千千结。怎么样把结解开?止,止能解开,这个伏是降伏,所以止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要不能放下,你这个烦恼习气是永远断不掉的。到现在,我们学佛学了半个世纪,到今年五十七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年,天天在学,天天在看破,天天在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搞了五十年,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
佛真正的意思教我们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从急要上来讲的。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所追求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音译,可以把它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是学佛人希求终极的目标,翻成中文叫「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法追求的是智慧,不是别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所讲的五句话当中的第三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现在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这是三大类的烦恼。妄想,大乘教里面也叫做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住了,所以你见不到,你的智慧不能现前。智慧怎么?智慧变成了烦恼,德能变成了造业,相好变成了业报,变成六道轮回、三途,变成这个东西,扭曲了。
佛也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把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执著的念头也没有了,那给你说,你就得到第一个,无上正等正觉你就得到「正觉」。得到正觉的人称为阿罗汉,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得到正觉。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止是讲放下,不再分别了,世出世间法都不分别,那你就提升一级,你得到「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菩萨。再往上提升,连妄想也没有了,妄想是起心动念,连这个都没有了,那你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称为佛陀。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佛门三个学位,你得到学位,最低的学位现在学校叫学士,在佛法就是阿罗汉;第二个学位叫硕士,在佛法是菩萨;最高的学位,世间法叫博士,佛门叫佛陀。学位的名称,不是神,跟神仙完全不相干!神仙还是凡夫。你学佛,这是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回归自性,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完全恢复,如此而已。用什么方法?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现前了。这是我们学佛的同学要常常放在心上,「我还有没有执著?」如果还有执著,你一定要很清楚,我还是六道凡夫,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还是被障碍、被扭曲,你不能不知道,你不能不承认。
佛菩萨希望我们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灵性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止,这是降伏烦恼的初门,你不放下,你烦恼习气断不掉。从哪里放起?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讲经常常劝勉大家,我说了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能放下,你就入佛门;如果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在佛门外,没入门。这十六个字,第一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了,你入门了,有没有证阿罗汉?没有,你才入门,你上了佛教的学校,读一年级了。阿罗汉是什么?阿罗汉是小学毕业。这十六个字放不下,你在门外,你没入门,那勉强说,你现在在念幼稚园,你还没有念小学一年级;这十六个字放下,你已经有资格上小学一年级。佛法难,难在哪里?难在就是十六个字难放下。我们要真学佛,那你连这个不知道,你怎么学法?怎样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把念头转过来,想,为众生想,不要想自己;为佛法想,如何帮助正法久住,如何帮助苦难众生,念念为别人想,不为自己想,自私自利就转过来了。有一念还为自己想,我为别人想一半,为自己想一半,这个不行,这入不了门;我为别人多想一点,想个六、七分,为自己还要想个二、三分也不行,有一分都不行,为什么不行?这是迷惑的根本。我们前面说过,你想回归自性头一关你要突破,头一关就是身见,你把你这个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