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城以南的沙窝镇,有一个大土豪顾敬之,老百姓称他为“顾三毛子”,有人枪数千,投向了国民党,成了红军的眼中钉肉中刺,给红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张国焘下决心决心将“顾三毛子”这个民团连根除掉,曾中生被迫派了红4军中的两大主力:徐向前的第10师与许继慎指挥的第11师去商南征讨,可谓用两把牛刀杀一只鸡。谁知却连吃败仗,直到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失利后撤出鄂豫皖地区,也没能把“顾三毛子”打掉!

    这个顾敬之何许人也,如此厉害?原来,这“顾三毛子”之所以能打败红军,全靠着他的一个亲侄子顾鲁丞(人称“顾狗子”)。

    顾鲁丞原是中共党员,被中共派往苏联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在苏联“大清洗”中被牵连进了“托派小集团”,差点儿掉了脑袋。

    受此惊骇,顾鲁丞回国不久,便脱党回到了家乡,被他大伯顾敬之倚为臂膀。叔侄俩采用共产党的一套作法,在商南管辖区里实行了减租减息、助贫会等一系列措施,居然将顾的管辖区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清区”。

    “清区”相对其它地方而言,社会秩序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庄稼也比其它地方的好得多。所以红军打来时,老百姓大都站到了顾敬之一边,跟着顾敬之上了高家寨。

    高家寨是顾家及沙窝镇的几户望族祖上合资建成的一处躲避兵灾匪患的堡垒,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镇。红军大举进攻高家寨,顾敬之和顾鲁丞狡猾透顶,见红军主力挟威而来,并不正面接火,而是主动放弃了沙窝镇,把当地老百姓全部集中到高家寨里,粮食也一颗不剩地搬到了寨子里,并派出信使和各地“保民团”、国民党地方部队联系,邀约他们从各个方向攻击红军。红军开到沙窝镇,遇到的是严格的坚壁清野。进攻高家寨的战斗打了7天7夜,由于缺乏重武器,久攻不下,粮食又极度匮乏,再加之上山的农民全都追随顾敬之,坚决与红军作战,红军仰攻到山顶城墙壁脚下时,弹雨挟着滚木擂石,以及烧沸的大小便一齐打下,最终寨子没能打下来,红军反倒伤亡了上千人!

    对于兵败高家寨,张国焘、许世友等在各自的回忆录里,都有详尽的记述。

    红30团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团、著名的“老30团”,当时的2营营长就是许世友。许世友在打新集时担任敢死队队长,因夜袭县衙,刀劈敌守军团长孟云卿,生擒敌县长刘芳,威逼刘芳下令守城敌军向红军围城部队缴械投降而威名远扬。然而就是这员超级猛将、少林高手,这次战斗也身负重伤,差点丧命,还几乎废了武功。

    攻打高家寨,许世友仍担任敢死队队长,但仰攻到城墙脚下时被滚木砸中脑袋,当场昏死过去。幸亏当时的敢死队员、如今健在的罗应怀将军等弟兄拼死将他救回,躺了一个多月,命虽保住了,但一身武功却从此大打了折扣。此后许世友曾与张国焘的“御前带刀侍卫”何福圣比武,败下阵来。其实按照许世友扎实的少林功夫,其“少林铁腿”应在何福圣的“铁砂掌”之上,此次败阵就与攻打高家寨受重伤、武功大失有关。

    顾敬之和顾鲁丞不但善于防守,还学了红军的战术,频频出击,袭扰红军。曾中生手中无粮,眼看着要与“顾三毛子”转入持久战。军内主要将领坚决要求回撤。曾中生再次派人向张国焘要求,改变红4军的作战方向,“立即南下,解决吃饭问题”。张国焘对这种要求看作对其领导权威的公然挑战,勃然大怒:“这个曾中生,刚揭开了立三路线的面具,又来了一个实际工作的机会主义!”张、曾之间原来还被掩饰着的矛盾,渐渐表面化。以此为肇始,张国焘为清除异己、树立权威,在鄂豫皖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

    所以我主张打掉顾敬之,就触及到曾中生等人的伤疤。但我当然有绝对的把握,要拔掉顾敬之这个“刺头”,一来解除心腹大患;二来为红军报仇,震慑敌军特别是反动民团。

    1月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军、近4万人冒着大雪,由红安大举北上。其中,许继慎的红1军由新集西北的斑竹园出发,直奔国民党军汤恩伯第2师的师部所在地北亚港;头等主力王树声的红4军则由白雀园向东北直扑商潢公路中段的傅流店和江家集,以“腰斩”汤恩伯第2师。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27军与炮兵群、少共国际团等方面军直属部队跟随红4军前进;我与方面军炮兵司令员朱瑞、红9军军长刘英、政委陈奇,则率红25师(师长许世友、政委詹才芳)由新集北面的浒湾向东直扑商城南面的沙窝镇高家寨,准备打掉顾敬之的民团。

    到了高家寨下面,我才知道地形是如何的险峻。从远处望去,起伏的丘陵中异峰突起,宛如海浪;高家寨恰似搁在浪峰尖上的一条船。古老的城墙均是大条石,据称82毫米迫击炮弹打上去也只能留一个白点。而四周皆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上。而由于地形太险,笨重的82毫米迫击炮根本抬不过来,就是抬过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小路蜿蜒崎岖,红9军的特等射手将顾敬之民团的冷枪手逐一打掉。顾敬之看来也没指望阻止红军上这条小路,将全部兵力都收缩在高家寨里面,准备又象以前一样倚仗厚重的城墙,居高临下打垮红军的进攻。

    红9军象往常一样逼近了城墙附近。但我不会傻得派出敢死队蛮攻。

    在敌军射不到的死角后面,我军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上到下排开了20个大“汽油桶”。许世友率领敢死队准备待命。

    行军途中各人都好奇地问道打高家寨带汽油桶干什么。我则笑答保密,届时就知道了。

    炮兵专家朱瑞用炮队镜(黄安战役所缴)测距后,下令“汽油桶”开炮。

    伴随着沉闷的响声,20个黑点飞上了天空,砸上了高家寨高大厚实的城墙。只听得一片震天动地的巨响,宛如沉闷的冬雷,地动山摇。山顶的高家寨被漫天炸起的雪雾笼罩。雪雾散后,只见似乎坚不可摧的城墙已经坍塌了一截,碎石瓦砾堆满了城墙下面的山路。

    成功了!“天雷炮”成功了!

    这些“汽油桶”,就是淮海战役中使用的“飞雷”,由于结构简单,是我少数记得原理的大威力武器之一。我将之告知叶挺后,叶挺利用他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的便利条件,组织老炮兵和从上海炮厂高薪雇请的老工人进行试制,很快就取得成功,后来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大显身手,让日本人吃够了苦头。叶挺在试制成功后,将有关资料放到了我和他预先约定的地点,我则通知胡底派袁殊定期去取。袁殊利用掌管电台的条件,秘密将资料发到了胡底负责的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的电台。这些资料随后转给了朱瑞。之前我则将“天雷炮”的原理告知了朱瑞,但没有透露其起源,只说是苏联红军新发明的简便武器。朱瑞是在苏联学习炮兵的,当然知道苏联红军的炮兵天下第一,对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出自苏军自然深信不疑。由于叶挺的资料,兼之朱瑞本人就是炮兵专家,朱瑞秘密试制“天雷炮”也迅速取得成功,这次第一次用于实战,一举奏效。

    “天雷炮”就是我对付“顾三毛子”的秘密武器。别说什么民团,历史上就是全美国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第18军,都在淮海双堆集被“天雷炮”炸得七零八落。叶挺在上海也让现代化武装的日军知道了厉害。现在提前16年使用,正好拿顾敬之的小小民团开刀。

    “天雷炮”就是我来到这个时空改写历史的“杀手锏”。我估计它对此后战争的影响,恐怕不下于马镫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当古代欧洲仍然在沿用亚历山大步兵方阵的时候,大汉与匈奴在北方草原上拼死搏杀,双方均使用精锐骑兵作为主要核心力量。大将军卫青,骁骑将军霍去病动辄率数万精骑出塞,直捣匈奴龙庭,而匈奴更是拥控弦者数十万,双方远则箭射,近则刀剑砍杀,骑兵的迅猛威力令其他兵种难以匹敌。而欧洲的骑兵在作战中起不到决定的作用,骑兵只是被用来侦察,骚扰和追击。欧洲骑兵战斗力弱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马镫。

    没有马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靠手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要有效控制马匹需要一只手抓住缰绳),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欧洲无马镫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

    “由于有了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正是由于马镫这个小小的、似乎根本不起眼的简单器具,却使骑兵仅靠双脚就能有效控制马匹,并解放了双手,从而能顺利使用弓箭和刀枪,极大地增强了骑兵的突击力。在马镫发明后近两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族的作战大多保持巨大的优势,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少数民族,无数次入主中原(特别是北宋以后),就是因为马镫这个小玩意的巨大作用。

    被东汉王朝驱赶走的匈奴人,辗转流落中亚,仗着马镫的优势,横扫中西亚和整个欧洲,在公元四世纪阿提拉大王时代,匈奴骑兵更是打到法国大西洋沿岸(比成吉思汗还远得多),几乎覆灭整个欧洲。阿提拉被欧洲人敬畏地称为“上帝之鞭”,这就是“黄祸论”的肇始(并非源自成吉思汗)。马镫随之传入欧洲,在欧洲还被称为“中国鞋”。至于成吉思汗的无敌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就更不必说了。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