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名镇七里坪,很多年前只有三家小饭店,来往于六安、合肥、光山、信阳的客商在此投宿,故名“三家店”。上溯七里棚,沿河而下有七里路的平原,故又改称七里坪了。以后经商的人多了,南北铺了一条街,两边摆满小铺店。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命名“列宁街”;红军打胜仗了改名“长胜街”。
清朝末年,王朝腐败,各地掀起反清浪潮,太平军进驻七里坪;清军谭军门奉命“追剿”,太平军撤出七里坪。谭军门看到这儿依山傍水是个好地方,驻下来不走了。谭军门为了防范太平军,下令在七里坪四周筑高墙,城墙高二丈,宽四尺,周长三华里,上面架土炮,放白龙枪,城坚利炮,太平军不敢再来,他们也不来了。
现在红军来了,再也不会走了!
鄂豫皖多年来的革命斗争形势,就像从天台山南面、七里坪西门外边奔流而过的倒水河,长年不断地流着流着,时涨时落,时起时伏,时高时低。有时是那么汹涌澎湃,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有时又是那么清清悠悠,好像琴弦一般叮咚作响。严冬时节,不免也发出一阵阵低沉的呜咽之声。然而,这倒水河的流水,从来也没有干涸过,总是不断地流呀流呀,奔腾向前!
就在七里坪以南20公里,黄安战役刚刚结束了2个星期。历史上这一仗,红四方面军共歼灭敌军1。5万人多人,其中俘虏1万多人,缴获步枪7000多支,迫击炮12门。现在由于我的后知后觉,黄安这一仗胜利规模更大,歼灭敌军2万多人,其中俘虏1。5万多人,全歼敌69师,以及30、31师各1个旅,缴获步枪1。2万支,75毫米山炮12门,82毫米迫击炮36门,以及黄安城内储存的大量物资,包括10吨黄色炸药。敌69师的师长赵冠英在覆灭前作垂死挣扎,下令主力向南门突围,自己却从西门逃跑。我早知他的伎俩,离开前线前已告知陈赓,要他防止赵冠英从西门突围,最好不留活口。陈赓的红12师已经围困黄安3个月,攻城时部队伤亡不小,全师上下无不对“赵瞎子”(赵冠英有一只眼睛过去在战斗中被打瞎)恨之入骨。无须下令,发现“赵瞎子”后一顿乱枪,打得如筛子一般。赵冠英是接到命令组织向郭受九开炮的指挥官,炸死了张国焘,为避免事后追查麻烦,我当然要“杀人灭口。”攻占黄安后,鄂豫皖苏区立即将其命名为红安,由于缴获了大量物资,根据地群众和红四方面军过了一个丰盛的新年。
1932年元旦的新年除夕,七里坪见证了红四方面军浴火重生的灿烂辉煌!满街迎风招展的红旗、红色的灯笼、挤得水泄不通的身穿大红新衣的群众、无数头顶红色五角星来来往往的红军指战员,加上一串串炸得震耳欲聋的红色鞭炮,使得七里坪成为红色的海洋!
在红四方面军总部,更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红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齐集于此,共贺新年!由于巧妙地处理了张国焘,排除了极左路线的干扰,红四方面军达成了空前的团结,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大军,已经牢牢扎根于大别山上!
这是多么伟大的盛会啊!我望着眼前无数名帅猛将,不由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里,有一位未来的共和国主席(李先念)、10位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家(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左权)、2位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徐向前)、3位共和国大将(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还有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倪志亮、杜义德、王近山、韩先楚、秦基伟、谢富治、李德生、肖永银、刘震、洪学智、李天焕、王建安、詹才芳、郑维山、王新亭、周希汉等几十位共和国的上将、中将,以及历史上牺牲的卓越红军将领旷继勋、吴焕先、余笃三、孙玉清、熊厚发、陈海松、余天云、周维炯、刘士奇、陈奇、刘英、甘济时、廖荣坤、徐百川、姚家芳、高敬亭……难怪历史上尽管红四方面军遭到了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西渡嘉陵江、三过雪山草地、西路军等多次重大挫折,仍能保持住强大的战力,毛泽东也称赞:“四方面军人才济济”。而现在,我有信心,红四方面军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他将象牢牢扎根于大别山的冬青松柏,傲雪挺立,青苍高洁!到全面抗战爆发时,这里将不只走出一个129师,而是5个、10个……
我压抑着内心无比的激动,宣布了临时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复电,公布了各项任命:
“任命刘伯承同志为中共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中共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
这是名正言顺的,从129师开始,刘伯承指挥着这支光荣的部队,走过太行山、鲁西南、大别山,直至逐鹿中原、决战淮海!名称虽历经晋冀鲁豫、中原、第二野战军的变化,但铁军的钢铁雄风却从来没变!他只是提前了5年指挥这支英雄部队、提前15年来到大别山。临时中央曾有意让我接任张国焘的这些职务,我巧妙予以拒绝,坚持只保留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鄂豫皖苏区特派员的身份。我自己明白,我不是叶挺,更不是历史上的蒋先云,只是一个学院派书生,机缘凑巧来到这个时空,就只做自己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是野心勃勃,瞎指挥硬插一杠子,肯定又是一个新的教条主义者,非坏事不可。
我,另一个时空的中华共和国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蒋云翔副教授,平素喜欢围棋,奈何水平低劣,勉强混个业余二段。平时看超一流九段高手对决、听解说者深入浅出,也似懂非懂,似乎还能略微领略其中奥妙。但轮到自己放手对弈,则昏头转向,败多赢少。要是与超一流高手对战,不,即使与专业初段对战,那肯定是兵败如山,惨不忍睹。所以我来到这个时空后,就经常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身份和作用,不要乱来一气。我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未来的资讯。恰如两个超一流九段高手对弈,局势纷纭复杂,僵持不下;此时某高手福至心灵,下出妙手,人皆赞叹;某高手心神一乱,昏招叠出,人皆扼腕。我这个业余二段,由于预先知道了未来的棋路,就在两大高手对弈苦苦思索时,当着九段高手和围观众人的面,洋洋得意指出某着为妙手,妙在何处;某着为败招,如何自取其辱。看似舌灿莲花、妙语连珠,观者、弈者无不点头,以为某不世出超级高手;实则后知后觉,依瓢画葫芦,要是自己下场对弈,非头破血流不可,立刻穿帮。
所以我决定不在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占着任何位置,我的作为,就是替红四方面军的杰出军事家和指挥员扫除障碍,将张国焘和“三人团”赶下对弈台,由真正的超一流九段上台对弈,就是完成了我的使命。幸好没出什么大的差错,这一步我是做到了。我接着念:
“任命徐向前同志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曾中生同志为红四方面军政委,旷继勋同志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蔡申熙同志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彭杨军政学校校长,左权同志为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刘士奇同志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舒玉章同志为红四方面军参谋处主任,朱瑞同志为红四方面军炮兵司令员,胡底同志为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郑义斋同志为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长。”
曾中生、旷继勋曾经领导开创了鄂豫皖根据地的辉煌时代,之前他们被张国焘撤职贬到后方,现在重新走上前台。
曾中生,原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1900年生,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四期生。参加过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北伐军进武汉后担任过《汉口民国日报》主笔。1927年9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过中共“六大”。1928年冬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是一位军政兼优的青年革命家。
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的危急时刻,他果断地组成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同年4月,他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第4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徐向前说:“曾中生同志有战略头脑,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也能团结同志,在反‘围剿’的关键时刻到来,掌握全局,开展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在此期间,他虽处境艰难,仍致力于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注重军事理论研究,系统地总结红四方面军反“围剿”作战经验,这些著作后来被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带到延安,为毛泽东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军事遗产,杨尚昆同志指出曾中生的军事著作直到几十年也还发着光。1935年8月被张国焘杀害于卓克基。由于封锁消息,党中央还不知道曾中生被害。1936年2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陕北不放心,特意请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即张浩,林彪的长兄)以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名义电示张国焘,要他对曾中生“须保全其生命安全,并给以优待。”可是,此时距曾中生被害已经半年多了!
双枪名将、武林高手、杰出将领邝继勋的经历更富传奇色彩。他号集成,1895年9月16日出生于贵州思南县城。邝继勋从小刻苦读书、练字,使拳弄棒,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