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朋友,也常常在一起聚会,吃饭聊天,就谈起来了。谈到他半年的经验一个学期,他说:「简直不是人干的」,读书人!你叫他去干这些行政事情,从来没有干过,这一个学期大概是四个月,在他的感受是苦不堪言。这些都是好例子,都是好教材。所以哪一个行业,专!就是从事於教育工作,搞行政的专门去搞行政,当教员好好的当教员,好教员。
  所以我们出家了,出家之后,我就告诉大家,你出家之后,是走弘法、还是走护法,两条路;弘法就是当教员,护法就是当执事,你选择哪一行。弘护要密切配合,佛法才能兴旺,佛教育才能够普遍的推行,利益社会、利益众生,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没有耐心不能成就!弘、护这个路选定之后,要一直走到底。当教员,对於学校的执事要尊重,他们在护持,功德很大;学校职员对於教员要爱护,没有他,没有好老师,怎么会有好学生,学校怎么能办得好?所以,教员跟职员要密切配合,要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这个教育成功。主导这桩事情,校长!校长的功德第一。为什么?职员是他任命的,教员是他聘请的。他不管要不要亲自上课,不重要,这个学校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学校失败是他的失败。所以,学校办得好他有功,国家奖赏他,学校办得不好他有过,他要受处分,别人不受处分。就是因为这桩事情,所以佛在经教里头才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那个护法是讲校长,是讲道场的住持,不是一般执事。
  一般执事的功德跟弘法讲经法师的功德是平等的,唯独住持和尚是超越的,那个功德最大。就像刚才我举的比喻,他是校长,职员他聘请的,教员也是他聘请的。他能找到好的职员,像学校教务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校长聘请的,各个科目的老师、教员也是校长聘请的;他能够请到好的助手、好的教员,他的教育成功。做领导的人成功的关键就在知人善用,用人得当。所以《金刚经》上有一句话,「一切法得成於忍」,忍辱波罗蜜。世出世间一切法,小成就,小忍;大成就,大忍;你不能忍,什么成就都没有。
  下面一个项目「精进」。能忍才能够精进,所以忍辱是精进的先决条件。不能忍,哪有进步?肯定大幅度的退转、退堕,那很可怕。所以精进对治的是什么?懈怠、放逸。放逸就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干什么都不认真、都不负责。精是进步,不但要进步,要「精」,精是什么?纯一。实在就是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精进的相、精进的样子。所以能够断一切懈怠、放逸。这一条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是「精」,这一个字是讲的原理原则。精是什么?专一!你看《三字经》上都说「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今天学佛法、学经教,经教很多,你学哪一门,你一定要专;一生专攻一门,你在这一门里头就做了专家、学者。这一门千锤百炼,怎么个炼法?理论要贯彻,方法、教训要落实,境界要契入,你这一门东西算是毕业了。
  我说的这个标准比古人低得很多,古人要明心见性,那个标准现在人做不到,我这个标准不难达到。不管你学哪一部经,这一部经的道理你搞通了没有?真下功夫。这一部经上讲的方法、教训,你做到了没有?道理贯通,解门;真正做到,行门。解行相应,你就入境界,就契入了,这样你就可以毕业了。为什么?你无论到哪个地方去讲这部经,我相信你会讲得不错,你会讲得很精彩,为什么?你有解、有行,解行相应。你不是在空说话,你行之有得,有心得。你在讲台上做出你自己的心得报告,这个让听众听起来津津有味,我们一般讲,你把这个经讲活了。怎么会把经讲活了?你做到了,把这个经教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
  这个我讲台上常讲,经典上的理论,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经典上的教训、方法,变成我自己生活行为。学了是真管用,没有白学!这样子你自然生欢喜心,得受用,这就契入境界。绝对不是说学的这个经教,与自己思想、生活、行为不相干,你要是这个态度去学,虽然看很多古人的注疏、注解,你也写成不少的讲稿去讲,讲得怎么样?听众听起来不是味道,这样子你让听众生不起兴趣。你要是讲的次数少(像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最少三次,最多不可以超过十次,标准是五次到七次),一般信徒:面子!反正你时间短,来捧捧场。如果你要讲个半个月、一个月,人家就不来捧场了,你讲得没味道,他不来听了。那么听众愈来愈少,你自己的信心都失掉了。这种讲演、讲经是失败的。你要怎么样能够把听众抓住,听众是愈讲愈多,你成功了。你要能把听众掌握住,让听众愈来愈多(因为听众会宣传,他会带人来听),解行要相应!秘诀在此地,解行不相应是决定做不到的。精进,解帮助行,行帮助解,你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纵然是你讲一部经,遍遍不一样,一遍比一遍精彩,这肯定的。
  这一生还要讲多经吗?一部经就够了。这是我在差不多是四、五十年前的老观念,我从李炳南老居士那个地方学到的,我得力李老师这种指导,专攻,没有学得很多很杂。确实,如果没有老师严格的督导,我们年轻都喜欢广学多闻,什么都想学,什么书都喜欢看。常识很丰富,不专、不精,谚语所谓「行行通,行行松」,没有一样能出人头地。学了很多,一点受用都得不到,真的与断烦恼习气毫不相关,这个学叫白学了,一点受用都没有。你们同学在这个地方,我要求大家的,一个人专攻一经,学讲一部经。你们自己想想,你们有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只要你真正听话,不是阳奉阴违,你一定得受用。得受用多少,那是你自己修学的功夫勤惰不相同。你要如理如法的深入,勤奋努力,你得的效果就很明显、很显著,这样会增长你的信心,会激发你的愿心。我这些话都是我自己年轻时修学的经验,不是道听涂说。这是文殊菩萨教我们第四个科目。
  第五个科目「禅那」,禅定!六波罗蜜里面讲的禅定。禅定是什么?《金刚经》上讲得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的。宗门六祖大师惠能,他从《金刚经》上开悟的,他所修的禅定,教别人的禅定就是依据《金刚经》上这两句话,他落实了。他讲得比较白,什么叫禅?外不著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你们想想这样两句话,不就是「不取於相」,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如如不动」。禅定能生智慧,智慧大小与禅定功夫浅深恰好成正比例。初学,实在讲在哪个法门都没有定法。在禅宗,一般初学的都是禅堂里面打坐,去练眼观鼻、鼻观心。那是什么?那是基础,基础的修学。学了之后要管用,用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他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参禅的人,你到禅宗道场,你遇见他了,他没有看到你,你给他打招呼,他没有听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他架子大,他眼睛不是闭著的,眼睛确实看鼻子,他在练功。寺庙里面有些客人,专门有知客师、照客师他们接待,与这些清众没有关系。招待的是执事,有人招待,他们不是招待客人的,没有这个工作,从这个地方练。然后练到功夫差不多了,眼睛可以张大一点,可以接触六尘境界。接触六尘境界要「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如果外面著相,内面动心,马上收回来,收回什么?眼观鼻,鼻观心。从外面境界收回来。孟夫子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两句话,这是禅功。真正做学问是什么?就跟参禅一样,把你的妄心从外头境界收回来,收回来就不缘外缘内了。
  观世音菩萨就修这个法门,《楞严经》上所说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是举耳根。我们耳根听声音听外面的,他不听外面的,他反过来听里面的,里面是什么,里面是自性;外面是什么,外面是声尘。我们凡夫六根往外跑,所以烦恼多,妄想分别执著都生起来;他往内缘,他不向外缘。换句话说,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永远保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定境。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定慧等学,这叫做禅定。禅定在梵语里面称为禅那,禅那也翻作「静虑」,静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虑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换句话说,禅那这个禅定是「定里头有慧,慧里头有定」,它不是死定。不是说什么念头都没有,那就变成什么?变成「无想定」,错误,那不是禅定。无想定要修成功,果报在无想天,外道!那个不能见性。
  所以禅定是活活泼泼的,初学好像是很呆板,愈学愈活泼,它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活泼!还不会用的时候,那是比较呆板。禅堂里面天天坐香,这很呆板的,这是什么?你的功夫不能够应用在生活上。真正应用在活上,行住坐卧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是你禅定功夫成熟了,完全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里头,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看《华严经》里面,修禅定的这些菩萨们,他们在哪里修的?在市场,现在讲的百货公司,在百货公司里面闲逛。其实他不是闲逛,他在那里修禅定。百货公司里面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心里头如如不动是禅定,定慧等学!但是我们一般人认为:这老先生去逛街,去看热闹去了!哪里晓得人家在做功夫,这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细心观察,你才能看出来:他不简单,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逛街的时候,那是手舞之、足蹈之,面貌里头有欲望,情欲的表情。真修行人他的表情上看到是定慧,不一样,确实是修定、修慧。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八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