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能执著「只有我这个法门对,他那个法门不行」?到底是哪个对?哪个错?自己错了,佛没有错,对方那个吃药的人也没有错。我错了还不承认,不知道自己在造罪业!
  现在这种情形,往往在同一个法门里面,彼此都不能相容。我听说念佛法门有人执著六字、反对念四字,有人执著四字、反对念六字,你说糟不糟糕?这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你到极乐世界还天天吵架,哪有这个道理!不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喜欢念六字的很好,他能念到一心不乱,他能往生;喜欢念四个字的,也好。什么样的音调都好,喜欢念得快的好,喜欢念得慢的也好,只要你自己念得欢喜,念到能够伏住你的妄想杂念,你功夫得力就好。一定要知道我们同样修净土,他跟我的根性不相同,怎么可以勉强?世尊当年在世,我们晓得介绍净土法门不只一次,多次宣讲,但是佛并没有发起打个佛七,没有!佛也没有召集大家在一起共修,没有!你们想一想,佛只是教,修行在个人。这就是说得很清楚,佛在这里开药方,各人回去自己去服药。不是把所有的药在那里一锅煮,不是的,那还得了!
  后来祖师提倡共修,什么原因?也有道理的,有很多人光读经学教,不修行了,懒散了,祖师提出这个办法,我们大家一起来共修。一起共修有什么好处?依众靠众,到时候大家一起来,你不来你在偷懒,你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年老的人看到年轻的都这么用功,「我老了,要赶快用功」;年轻人看,「那么大年岁都勇猛精进,我要急起直追」,互相勉励,都做大家的好样子,互相警策,共修是这个理念兴起来的。确实共修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共修必须大家根性差不多,这才行。差别大,那怎么办?要分几个道场。譬如我刚才讲的,有喜欢念六字的,那个念佛堂专门念六字的;这边念佛堂专门念四字的,互相不干扰。但是态度一定要彼此互相尊敬,我们都是念佛法门,我们服的这个药不一样,但是都会到极乐世界,要明白这个道理。依靠经典亦复如是,净土经论,现在《无量寿经》九个本子,你说哪个本子好?本本都好,无论依哪个本子都能往生。依原译本好,依会集本也好,会集本字字句句都是原译本的经文,没错。你又何必执著?你又何必强迫别人要跟自己一样?不知道自己错了,别人没错,希望同学们多想想。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五卷)  2002/0 8/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5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长行第五句看起:
  【其河所有漩澓之处,一切诸佛所修因行,种种形相,皆从中出。】
  这一句,清凉大师跟我们提示的很简单,「漩澓出影」。『漩澓』是流水里面的漩涡,这种现象我们在河流里头常常会见到,它的原因大概是河的底这个地方特别深,或者是下面有岩石,造成水流在这个地方回旋。佛在此地以这个来比喻,显示『一切诸佛所修因行,种种形相』就像河流里面的回流一样。回流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往复,我们所说的循环。因果里面常说到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转变不空,漩澓有转变的意思;循环不空,它有循环的意思;相续不空,相续不但是漩澓相续,河流也是相续的,所以说是后浪推前浪,这是相续相。河流流水里头我们能够看到相续相,但是循环跟转变在漩澓里面看得很清楚。这个意思很深!我们学佛,凡是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实在讲处处都有,这个漩澓,最平常的、最普通的就是时针。你看看现在小学生,我看到都戴手表了,手表的指针永远在漩澓,跟经文这个地方所说的表法的意思完全相同。我们从深处去体会这个现象,岂不是《论语》里头第一句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学而时习之?
  世出世间的圣人,学习就像水的漩澓一样,永远没有停止,永远没有休息,他才能够成就道业。时钟右旋,我们讲顺时钟的方向,右旋代表随顺性德、随顺纯善。不要向反面去漩澓,那就错了。随顺性德,我们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如果随顺烦恼、随顺自己习气,这是决定往下坠落。永远要记住世尊在经论里面的教诲,「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阿罗汉证到的是正觉,换句话说,没证到阿罗汉之前,在佛的眼光里面看是不觉。这个话是真话、是老实话,完全正确没有错误。但是我们凡夫初听到的时候总是不服,佛说话有没有说得太过分?我们凡夫心里想,佛说六道众生都是不觉、都是迷惑颠倒,我们会想:六道里头可能有一部分人迷惑颠倒,但是也有一部分很聪明的人。今天这个世间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他们聪明,他们并不是佛所讲的迷惑颠倒,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个反应非常正常。我初学佛的时候,看到经典上这些句子,我也是这么想法,到后来看到佛的标准,我相信了。佛经里面讲的觉跟不觉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以断烦恼,你的见思烦恼没断,就叫做不觉;见思烦恼断了,就叫做正觉,这个没有话说,这个我们不能不服了。
  「见烦恼」,世尊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见烦恼就是错误的看法,归纳为五大类。第一类叫「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叫身见。「边见」,边见就是相对的这个观念。我跟人是相对的,圣跟凡是相对的,真跟妄是相对的,是跟非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观念叫边见。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怎么晓得?我们根本不知道。执著这个身是我,哪一个人不执著身是我?怎么能说执著身是我是错了?我们永远解不开,那要到经典里面细细的去学习,才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真是无量劫来看错了。第三类叫「见取见」,第四类叫「戒取见」,这两类是讲因果。一个是你在果上看错了,见取见是果,佛法里面讲非果计果,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果,你以为是果;戒取见是因,不是真正的因,你看错了。譬如说善因善果,这是正确的;你说善因恶果,这是错误的,没有这个道理;恶因善果也没有这个道理。因与果粗浅的我们没有看错,深一层的往往我们把它看错了,佛举出很多例子跟我们解释。不属於上面讲的四大类错误的见解,就是除上面四大类之外的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并做一类,「邪见」,分配在三界六道里头。
  佛还是用归纳的方法跟我们讲了八十八品,品就是类,品类;那就是细说,把这五大类再详细的说明。八十八类要统统断尽,这叫见烦恼,你的见解不错,正确了。你的思想还错误,思想是什么?佛也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贪、瞋、痴、慢、疑、恶见;这个头数,三界总共有八十一品,它分为九地,九九八十一。这个东西统统断尽,那个时候你的思想见解叫正知正见,正觉了,佛是用这个标准来说。我们看看我们世间很聪明的科学家、哲学家,他有没有我见?有没有边见?有!他还有没有贪瞋痴慢?有!那就不行,不符合这个标准,他不能叫正觉。正觉里头决定不能夹杂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没有断,不叫做正觉;见思烦恼断了,这个人超越六道了。六道没有了,他决定提升到四圣法界,他是属於声闻、缘觉、菩萨一类,他到那边去了。换句话说,在六道里面的居民一定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不会在六道住,他升级了,他到四圣法界去了,佛用这个标准界定;这是个界限,来判定你是不是正觉。
  佛法的修学,正觉是第一个成就,像我们读书拿到学士学位,这是第一个成就,学士学位。再往上提升是硕士,最高的是博士。佛法也是这三个学位,阿罗汉、辟支佛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加上正等,等是等於佛,但是还没有到佛,等於佛;最高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就好比这一般学校里的博士学位,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硕士学位。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这个学位名称全是用断烦恼来界定的。见思烦恼是头一个,见思烦恼断尽了,第二个要断的是尘沙烦恼,最后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圆成佛道,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诸佛所修的因行,断烦恼要在生活当中、要在工作里,在处事待人接物。烦恼习气由来已久,佛法常讲无量劫你养成的习气,阿赖耶里面含藏著习气种子,哪有那么简单你能够把它断掉?佛清楚、佛明了,所以佛对於初学的众生要求不高,要求也不多,这是一个好老师。就像教童蒙、教五六岁的小朋友,你一定要晓得他的能力能接受多少、能消化多少,不能太过分。而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学生不肯接受,好高骛远,不能接受的东西也要勉强去接受,跟老师不合作,这就没法子教了。
  世间老师教童蒙,儿童有没有合作?四、五岁的小朋友很听话。但是佛法不如是,佛法大概一般接触的,年龄最小的都十几岁,不是多数,大多数是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所以佛法教学就困难。成年人的毛病是好高骛远,他一进门就要广学多闻,他跟老师不合作,所以老师没有办法教,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古时候中国的小学,我讲小学不是学校,中国小学的意思是什么?是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在哪里教?家庭里头教,这是中国古时候小学的定义,跟我们现在的学校不一样,古时候就是儿童教育。父母教、祖父母教、叔叔伯伯他的长辈都教,都有义务、都有责任,为什么?这是我们家里人,这是我一族的人,我希望将来我们这个家族能有人才出来,所以都有这个责任。而且教学可以说都是以儒家为标准,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自从汉武帝制定了国家教育政策、教育宗旨之后,一直到清代的末年,这个教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