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一起做事的人的大方向都是一致的,都应该是想办法怎么样把事情做好,想办法把其中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去挣功,抢好处。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那么就可以很快地完成事情,并且也可以完成得很好。但是,如果有私心,每个人都想从自己的利益考虑,那就会把同事当对手、当敌人、当绊脚石,无端端地生出很多事情,搅得大家不得安宁。
即使不是一起做事的人,你也没有什么必要去弄出个事情来,不能有“红眼病”。你看别人得到好处就眼红,然后搅七搅八地要让别人不得安生,这会浪费你做事的时间,你的心思尽往其他事情上想,反而忘记了自己的正事。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会让大家不敢和你合作,也会让你自己受伤害。因为世间的好处,不可能由你一个人独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肯定有很多其他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得到好处,你怎么可能一一去抢去争?你最终只会弄得个一肚子气,而气伤身,你自己也就有气受、有苦吃了。
不管别人怎么样,首先你自己不能去做这种无事生事的人,你自己不去招惹别人,安安心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无事不生事了。
有事不怕事
胡言:无事时不生事,有事时才不会怕事。无事时安分地做自己的事情,自己保持一个安静的心情,有事时才可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处理出现的事情,不会手脚无措,慌里慌张,像个没脚蟹似的。
《人道》 第二部分做事=做人(4)
有事时不怕事,这里说的怕事,是指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不怕事情后面的人,不会因为生事的人而害怕,有胆子去面对那些搅七搅八的人;二是不怕事情本身的繁琐,不怕事情所带来的麻烦,有信心和细心去处理好出现的事情。
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喜欢无事生非,总是不愿意世界太平,总是怕“好伤了别人”。只一味地想无事,那肯定是不现实的。除了自己不生事外,你还要有“有事不怕事”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因为怕事是没有用的,你越是怕鬼,鬼越会缠上身,你越是躲,鬼越是追,你还不如站住了,看看鬼是什么模样,看看鬼有什么花样,这样反倒可以找到机会。不是说人是吓大的嘛,那种躲和逃的人,就是怕,就是被吓大的人。
有事不怕事,也不是说不怕就不怕,也不是装出不怕的样子就真的不怕了,除了要有“有事不怕事”的准备,还要真的有本事去处理事情,真的可以把事情给解决了。否则,你说的不怕就是假的,就只是摆个样子罢了,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你自己是装不出来的,别人终究会看出你的本来面目,摸出你的深浅。被别人看透了,你也就基本上完了。
钟说:雪翁这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文章——《滥竽充数》,文章里面有个南郭先生,是一个不会吹竽却装作会吹的人,最终只落得了逃出皇宫的下场。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喜欢听别人吹竽,而且每次听别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演奏。由于齐宣王喜欢,乐工们的俸禄自然很高了。
有个南郭先生,看见齐宣王喜欢这么多人一起吹,心生一计,跑去告诉齐宣王说自己也会吹竽,希望能够留在宣王的乐队中为宣王吹竽。宣王听了他的话非常高兴,就让南郭先生和自己的乐队成员一起为自己吹竽。
其实,南郭先生是不会吹竽的,每次演奏的时候都是在装模作样,别人鼓腮帮子他也鼓腮帮子,别人松开竽眼儿他也松开竽眼儿,有时候还摇头晃脑,甚至闭目做享受音乐状,就这样在乐队混了个三五年,每年都领着丰厚的俸禄。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王继承了王位。齐王也喜欢听吹竽,不过他不喜欢听合奏,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叫乐师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在还没有轮到他时就逃出了皇宫。
钟说:曾公,不知道你对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曾曰:我非常赞同雪翁的观点。我自己认为,做事和做人,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不能做事,焉能做人;二是不会做人,焉会做事。
钟说:曾公,我刚才注意到,你在说这两句话的时候,用了两个不同的字眼。第一句是“不能做事,焉能做人”,用的是个“能”字;第二句是“不会做人,焉会做事”,用的是个“会”字。不知道曾公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做的一个区分呢,还是良有深意?
不能做事,焉能做人
曾曰:也没有什么很深的意义在,只是我刚才一瞬间的感觉而已。但是,如果说一点意思也没有呢,那也未必,这是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归纳出来的两个不同的字,分别表明了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做事与做人的不同关系。“不能做事,焉能做人。”先说的是做事,后说的做人,这里先强调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能力,做事都做不好的话,那怎么能够让别人来赏识你,与别人形成比较紧密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努力巴结,很多情况下就有如热脸贴上个冷屁股。
钟说:我想,是不是这么一个意思,那就是首先要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然后别人才会将其他的事情交给你做,也才可能渐渐形成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后代传说的有关曾公的一个故事,现在正好可以求证一下真伪。
;曾国藩连升数级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中式第三十八名进士。殿试下来,曾国藩取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曾国藩采取唐朝盛行的行卷方式,将自己的文章遍送王公大臣,一时京城传颂曾国藩文章了得。主持朝考的大学士穆彰阿也认为曾国藩不像一般的士子血气方刚,而是有大气象,圈定曾国藩为翰林院庶吉士。排名次时,列为一等第三名。名单进呈道光帝时,穆彰阿又特地在皇上面前,将曾国藩的诗文大为称赞一番,道光帝粗粗读了几句,颇觉清明通达,于是用朱笔将名字由第三名画在第二名。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曾国藩当即去拜访了穆彰阿。穆彰阿在自己的书房里客气地接待了这位新门生。曾国藩步履稳重,举止端庄,甚合穆彰阿之意。两人从诗文而国事,从师生而衣钵继承人,从不熟悉而倾心结交。穆彰阿当即为当时的曾子城改名曾国藩,以国之栋梁相期。
《人道》 第二部分做事=做人(5)
在穆彰阿的帮助下,曾国藩充分展布自己的才华,很快升迁为从四品衔翰林院侍讲学士。一天,皇帝叫曾国藩第二天一早就到养心殿,说有话要跟他说。但是曾国藩在养心殿一直等到正午,却只等来一个皇帝不来的消息。曾国藩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教穆彰阿。穆彰阿立即叫家人带上几百两银子去找大公公,将养心殿的陈设、字画等完整地抄了一份。曾国藩则连夜将上面的内容熟读记住。
第二天,皇帝在养心殿召见了曾国藩。
“朕昨日有事耽搁了,卿在养心殿坐了很长时间,殿里的字画都看到了吗?”
曾国藩心里暗叫一声惭愧,要不是穆彰阿老师神机妙算,今天就惨了。靠着昨天晚上背熟的内容,曾国藩侃侃而谈。
道光皇帝对曾国藩的细心、见识赞赏不已。
不久,道光亲自主持大考,将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从四品骤升为从二品,连升四级。
(唐浩强:《曾国藩》)
曾曰:你说的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只要你有能力,而且在有机会的时候表现出来,这就是你能做事了。然后才会有人帮你,愿意和你来往、钦佩你和巴结你。你也才有能力好好做人。所以,此处用了一个“能”字。
钟说:但是,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可能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是,他具有一种团结别人一起来完成任务的能力。比如说刘邦吧,就他本人来说,可以说是没有原则没有本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无赖。有一次,项羽抓住他父亲说要煮来吃,他竟然说两人曾在楚怀王面前结为兄弟,因此,他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如果项羽一定要煮自己的父亲来吃的话,请分他一杯羹。但是,他却能管住张良、萧何、韩信这三大人杰,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业,开汉朝二百年的气运。曾公你在后来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也有点相像。论实际指挥人马打仗,你可以说是胜少败多,但是,你团结了像彭玉麟、杨岳斌、鲍超等猛将,他们能够大胜而回。这样,太平军被消灭,您也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像这样的人,算不算能做事呢?因为,在与他这种团结别人做事的能力不配套的位置上,他是不能很好地做事的。
;刘邦论成事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群臣说服。
注:1.帝、上、朕,皆指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