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仙不现形,他有声音,所以宴会当中给他留一个座位,碗筷都给他摆在面前,他也来参加,参加他不现形,他有声音。有一次有一些人跟他开玩笑,他是狐仙,大家都很尊敬,「狐仙,你们有没有畏惧的?有没有值得你们感觉得很可怕、很畏惧的?」这个狐仙说:有。「你怕什么?」狐狸。大家就笑起来,「狐狸跟你们是一类的,你们怎么会怕狐狸?」他说了一句:「同行相嫉」。这就是可怕的地方,嫉妒障碍,时时找麻烦,同行,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他也说,如果你不同行,没有利害关系,嫉妒障碍少;同行有利害的关系,你妨碍他的利益,他必定想种种方法来打击你、来毁谤你,希望把你压倒,把他自己提升。这个故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还是纪晓岚用这个方式来提醒世人,这个我们都不过问,不必去研究它。我们了解这个事实是真的,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同行相嫉,我们要明了。
  这是这个世间无比的一个业障,巨大的业障,障碍一切众生修行不能证果,不但不能证果,不能开悟,造成无量无边的罪业,往三途堕落,所以佛把这一桩事情制定成重戒。我们现在一般受戒都用《梵网戒本》,《梵网戒本》里面没有列在重戒里面,《瑜伽戒本》里头列在重戒,自赞毁他,标榜自己,毁谤别人,瑜伽戒是列在重戒,原因总不出互相嫉妒。佛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互相嫉妒障碍是毁灭三宝,毁灭三宝的果报,大家都晓得是无间地狱,这是破和合僧,无间地狱。不知不觉造无间地狱的业因,自己还不晓得。我们学佛,我们明理,对於别人毁谤我们,我们反过头来赞叹他,我们决定不毁谤。为什么?我们不希望堕三途。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给我们,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使我们的善法念念圆满。善法是什么?的指十善业道。《无量寿经》上,世尊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是善护三业,第一句话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到佛怎样教导我们。一切众生,五逆十恶的众生他也有善,我们要赞叹他善的那一面,他所造作种种恶业,我们决定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必须成就自己纯善,我们念佛才能往生。这个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为什么西方世界,世尊为我们介绍的,净土三经,每一部经上都说,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虽然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我们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跟十善业道完全相违背,你的佛号念得再多、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
  首先要晓得西方极乐是什么环境,它是上善的环境,我们不修善怎么行?念头恶、思想恶、行为恶,恶与恶感应,那是三恶道。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自己要好好想想,我们思想行为到底是属於善还是属於恶?自己把这个帐算一算,就晓得将来往哪里去。恶多善少你的前途是三恶道,善多恶少你才得人天福报,不要去问人,自己好好的反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一点浅显的道理,在六道升沉可以做一个决断;决定要明了别人所作所为跟自己毫不相干,别人行善我沾不到光,他将来上升,他不能带我去;别人堕落与我也无干,我们自己在六道里头升沉是自作自受。
  我们应当要学习善缘,随顺善缘,不随顺恶缘。见到善心里生欢喜,修随喜功德,全心全力帮助善人、成就善行。见到有恶人恶事,就像许哲修女一样,全不放在心上,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这个东西将来造成自己的不善,是三恶道的业因,何必把三恶道的业因放在心上?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没有智慧。尽量把善的放在心上,不善的统统抛开。心念上尚且没有,哪里会有行为?这是佛法最低的水平。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离苦得乐最低的水平,决定能保住人天福报。
  底下几句说「闻深不怖」,小注里头有说,诸位自己可以去看,我就不必解释了。譬如有许多人听到《般若经》上讲空,他就害怕,这是讲理跟事都讲得很深。《金刚经》上跟我们讲「三心不可得」,确实有些人听到疑惑恐怖;跟我们说「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佛是讲真话,事实真相;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讲得深,确实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粗心大意,不能够觉察。换句话说,说假的,我们能体会,我们能赞同;讲真的,我们都不同意,我们没有办法理解。所以佛说法依照的原则是真俗二谛,佛依二谛说法;对我们程度浅的,佛是多讲俗谛,少说真谛;对於根性利的,上根利智,佛是多说真谛,少说俗谛;这就是佛家常讲的「方便多门」,才能够广度众生。我们从这些地方,也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叫权智。
  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既然学佛了,深入经藏,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也希望能够有缘分帮助一切大众。我们是以佛为师,以经论为师,经论领导我们向前进。现实的生活环境,一定要明了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循环,必须懂得这些道理。这些道理通达明了,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这才劝导我们应当要修学善业。学习是在生活上,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我们跟人家相见,没有好的脸色,言语粗暴,这是错误,这绝对不是佛的教诲。对人讲话一点都不客气,往往是命令式的,要晓得对方不会接受,对方不是佛菩萨,佛菩萨能接受,对方跟你是一样的凡夫,立刻就反弹、反抗,你就跟人结怨了。
  虽然我们在此地研习经教,时间短,大家从小就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没有听到处世待人的教学,所以这么短的时间听到佛经上所讲的,印象还是淡薄,我们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还是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三年五载佛法的薰习,决定抵不过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真正能够闻法觉悟回过头来的,都不是凡人,这大乘经上讲得很多,都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的人,再来人。就像此地菩萨以救护主,他发这个心、发这个愿,他要来挽救这个世间的苦难众生,他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干。他对於苦难众生没有放在心上,你苦难是你过去造的恶业,与我不相干,没有一点怜悯心,慈悲心生不起来。讲经说法,慈悲心挂在口皮上说说而已,这不行,这不能作救护主。所以闻深经、闻深法不怖。
  「闻浅不疑」。《十善业道经》浅,因为浅,学佛的同修往往疏忽了,这是老生常谈,这个不必重视,这是我们错误。究竟圆满的佛法,决定落实在最浅的法门,这是佛家讲的「浅深不二」。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常常教我、常常提醒我,五戒十善等觉菩萨天天要修学,决定不能够疏忽。他跟我讲还举了个例子,我的印象很深,他举的例子是,我们在台湾,譬如从台北到高雄,你坐火车,五戒十善是什么?是这张车票,你必须拿著车票才能上车,一直到抵达,车票都要放在身上,常常有检查的,到达之后这个票才交回。他用这个比喻,五戒十善就是你手上拿著这张车票,你不能离开它。比喻我们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这个车票还不能舍掉。由此可知,五戒十善是什么法门?虽然是最浅的、最基本的,但是到圆满菩提就是五戒十善的圆满成就。
  我那个时候请章嘉大师写几个字送给我,求他的墨宝,他给我写了三个字,是西藏文写的。这么多年来辗转搬迁,这张字遗失掉了,但是他写的三个字我记在心上:「唵、阿、吽」,他给我写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我们以后看到许多佛像,画的佛像,圆光上都有这三个字。在台湾多半是用中文翻译的,唵、阿、吽,也有用梵文、原文写的,西藏文写的并不多。「唵」是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三业清净。三业圆满清净,这就是究竟的佛果。
  佛法修的是什么?离开五戒十善,可以说没有别的佛法。佛教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心善、念善、行善(行为善),也是这个十条。每一个宗教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的教学,拜火教里面的教义跟这个完全相同,拜火教的修行归纳为三个纲领,就是心善、念善、行善(行为善);由此可知,五戒十善贯通所有的宗教。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如果在这上疏忽了,你的道业不但没有成就,道业的根基都毁坏掉了。我们今天的道业,至少是要把根基做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要打好;地基是什么?五戒十善。高楼大厦的圆满,也是五戒十善。不能够认真去做,我们在佛法上这一生可以说毫无成就,你学的佛法只学一个嘴皮上的佛法而已,天台大师称赞你「名字佛法」,有名无实。所以有许多人问我佛法是什么?我告诉他,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处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做得恰好,做得很圆满、很周到,这就是佛法。不过分,也不能不到,过分是巴结,是错误的,不到是失礼,也是错误的,佛家讲中道,儒家讲中庸,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真实的学问,佛菩萨真实教诲。
  下面一句「闻非深非浅,意而有勇」,这是佛家常讲的四句百非。勇,此地是勇猛精进,你对於深法不恐怖,浅法不怀疑,认真努力去做,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下面这一句:「八风不倾,为勇猛力」。八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