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教导我们的,我们统统要做到,不能违背,违背那就不是学佛了。如果说是打著佛的招牌,出家人穿上这衣服、这打扮就是佛的招牌,在家居士的招牌,做的样样不如法,这没有学佛的人看到毁谤,「你看看佛教徒就是这样的」。他批评你、指责你,把整个佛教诸佛菩萨统统都批评了,你说这罪多重。《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说说得过分不过分?说得一点都不过分。所以要向真善知识学习,这真善知识、假善知识我们心里要清楚,但是不必批评,不必说出,心里有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外面一样的礼敬,「礼敬诸佛」,没有分别,不称赞,这在《华严》向善财童子学习、向文殊菩萨学习,文殊菩萨教善财那就是教我们。这一段就是说的如来应机说法,「机」,一切时一切处变化很大,所以佛教导我们东西多半都是讲原理原则,应用灵活的。这四圣谛是总的原理原则纲领,在应用的时候,对声闻讲四谛,对缘觉讲十二因缘,对菩萨讲六波罗蜜,「亦是如来随时之说」,哪有定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金刚经》还说「佛无有法可说」,讲得多么彻底,多么究竟,这是一般大乘经上我们能看到的。再看下面文。
  「如此经十地品」,这讲到《华严经》,「五地菩萨作十种谛观,以四圣谛为体」,这将来讲到《十地品》的时候我们会读到。《十地品》五地菩萨他们修行的方法,十种观,这十种观都是「以四圣谛为体」,我们在前面也略略提过两种。「六地菩萨作十种十二缘生观,此是如来随位进修之法」。你是在什么程度教给你什么样的法门,总的话,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就是离苦,看破就是知苦。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大要总言,此四圣谛,十二缘生法门,但一切诸圣,一切凡夫,起信乐佛法心,道未满者,皆从初心,观自他苦故,发菩提心,乐求道法」。我们看这段文,这段文说得很好。「但一切诸圣」,这里头就包括大乘小乘,小乘四果四向,圣人!大乘就《华严经》来讲,从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如来果位,这总共有五十二个阶级,诸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就是圣人,为什么说他是圣人?他见烦恼断了,经论里面常说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虽然修行功夫不高,他还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但是他在六道里面只有人天两道往来,升就到天上,降下来就到人间,他绝对不会堕三途。为什么?他不造三途业了。换句话,好像他得到了保证了,不但保证不堕三途,而且保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证阿罗汉,那就是遇缘不同。要是遇到有佛出世,他听经闻法证阿罗汉果。如果遇到那个时候他七番往来了,没有佛出世,这时候正好是在前面一尊佛的法运过去了,后面一尊佛还没出世,这是无佛之世,无佛之世他也不空过,他证辟支佛果。辟支佛有两种,一种叫缘觉,那是遇有佛出世,听佛说十二因缘法觉悟了,称为缘觉;没有佛出世,独觉,他善根深厚,虽然遇不到佛他也觉悟。所以须陀洹跟初信位的菩萨称圣人。我们今天学佛有没有到这位子?
  代众生苦,在小乘阿罗汉,在大乘,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断证的功夫等於阿罗汉,我们照这样比例来看,最低限度你也是七信以上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这些事情深位菩萨所做的,我们要有智慧,要了解事实真相。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甚至於声闻缘觉应化在世间,那是不是代众生苦?他要不代众生苦,他就不必来了。他来干什么?他怎样代众生苦?教化众生。不是说众生的罪我一个人受,如果这要是能做得到的,佛菩萨大慈大悲,把我们的罪业他都受了,我们的罪业就消了,我们就都成佛了,这做不到!各人因果各人负责。如果有人能够代替的话,因果定律推翻了,那还哪有因果?
  佛法自始至终,此界他方,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说法都离不开四谛,四谛就是讲世出世间因果,因果你怎么能推翻?今天世界众生这么苦,真有这种事情,佛菩萨不来代替众生受苦,那佛菩萨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哪有这道理!佛把这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苦从哪里来?苦从迷四谛而生的。乐从哪里来的?悟四谛而生的。迷四谛这才有六道轮回,觉四谛六道就没有了;阿罗汉觉悟了,超越六道轮回了;初住菩萨觉悟了,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佛跟大家讲经说法做出种种示现,教我们怎样觉悟,怎样修行,这真是叫大慈大悲,这叫普度众生。一切大小圣这一句话全都包括了,包括是这一句是讲出世间的一切大圣。下面「一切凡夫」,这讲六道里面的众生,所以这八个字把世出世间所有的凡圣统统包括在里面了。
  「起信乐佛法心」,让他们生起信佛,「乐」是爱好,使他们信佛欢喜学习佛法的心,这心生起来,这话意思很深很深。「道未满者,皆从初心」,什么叫满?如来究竟果地叫做满。换句话说,没有成佛你的道没有圆满,等觉菩萨还没有圆满,既没有圆满,那统统叫初心。初心,第一堂课开始学习,你上幼稚园小班,今天上第一堂课,初心;你将来升了,升到中班,中班第一堂课也是初心;升到大班,大班第一堂课也是初心;升到小学一年级的头一堂课也是初心。这样一直到大学、研究所头一堂课都是初心,「皆从初心」。
  「观自他苦故,发菩提心」,你这心从哪里发出来的?细心观察自己,观察别人,苦,六道里面所受的无不是苦。好像我们现在很自在、很快乐,没有苦!佛说了,这叫坏苦,为什么?好景不长,你保不住,它会离开你,离开你的时候,苦就现前了。所以世间之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乐是坏苦,不苦不乐是行苦,真的只有佛看得这么清楚,看得这么透彻来教导我们。佛讲「三界统苦」,这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哪来的是乐?所谓乐,佛菩萨眼目当中都是苦中作乐。真正觉察到了,出离的心生起来了,菩提心就是觉悟心,真正发心希求,我要离开六道,我要离开十法界,你要不知道这里头苦,这念头生不起来。所以我在前面特别强调,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苦受得不够!吃尽苦头的人,听闻到这佛法,那个心情不一样,他真有出离心。换句话说,他真的成就。
  我们这些年来利用网路、电视传播佛法,跟大家一起学习,虽然有许许多多同学我们没有见过面,你们在读经、在听录相带光碟,有了很好的修学成绩,我常常听到。还有许多同修把光碟送给我,这光碟有两种:一种是现在修行的状况,一种是往生的瑞相。希有!我心里很明了,我很清楚,在我周边身边的人未必真修行。但是不在我身边的人,我们从来没见过面的人,真修行的人不少!所以我在摄影棚里面讲得很起劲,讲得很快乐!我知道我没有白讲,真有人听进去了,真有人相信了,真有人欢喜认真学习,终於开花结果了。「发菩提心,乐求道法」!
  菩提心这略说说,《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论里面讲的「直心」就是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佛法常讲有体有用,菩提心就是我们的真心,真诚到极处,那就是佛心。我们六道众生用的是什么心?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当做自己的心,这错了。
  什么叫真诚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心就是真诚心,至诚心。这心自受用叫做「深心」,深心很不好懂,我为了诸位容易体会,我把「深心」说成「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实在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深心,自受用的。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是大慈大悲,就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不是对自己的,是对众生的,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所以我这么多年来讲这菩提心,我就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虽然罗嗦一点,好懂。我们得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你才「乐求道法」,乐是爱好,我希求道、法,佛道,成佛的方法。成佛的方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法子妙!我们决定不能够放过。所以《华严》、《法华》导归无量寿,就是导归净土,细读《华严》你才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了。
  我跟同学们讲了多少次,我的根性不利,早年没出家之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教我读《弥陀经》三种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要我把他们的科判划成表解。我对於这科判表解产生兴趣是在茅蓬里面体会到的。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对净土才起了信心,虽有信心但是没有想修这法门。我的兴趣在经教,就是欢喜理论,疏忽真正修行,到台中亲近李老师还是这毛病。李老师知道,很用心的帮助我,我是有了信心了,也真正发心修净土了,这心不勇猛,还是在经教里头。一直到民国六十年,我在台北讲《华严经》,《八十》、《四十》同时讲,讲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我才想到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翻到后面看看,原来统统都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给我非常大的震撼!我想了好几天,知道自己错了,老师对我一番苦心,我辜负了。所以从这地方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死心塌地认识这法门,这是过去世善根被经教障碍,到这时候发现了。这后头一句。
  「但依大小胜劣不同,四谛十二缘各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