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新的写作之中,他的房间
经常是彻夜灯火通明,有时,他也自己口述,由秘书记录,因为疾病的折磨
使他不能长久地伏案工作,不知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一部 20
余万字的《地质力学概论》终于脱稿。
1959年9月底,正当全国人民兴高采烈迎接国庆10周年之际,一封电
报从东北茫茫荒原飞到北京:“松辽平原第一口探井大量出油!”地质部和
石油部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李四光止不住热泪滚滚,他的预言终于被证
实——在新华夏系沉降带储有石油!不久,根据李四光的建议,地质部石油
普查大队从松辽平原转移到华北平原。1960年,李四光在听取工作汇报时,
根据有关资料明确指出华北地区寻找石油的6个突破点,并且时刻关注着华
北油田的动向。不久,华北地区几处打出油砂的资料送到李四光手中,他边
听介绍,边分析资料,最后指出:“看来东营(即胜利油田所在地)这里是
一个旅扭构造,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地方,应该下大力量!”
1964年元旦到来,李四光应邀同毛泽东及其他国家领导人观看现代豫剧
《朝阳沟》。毛泽东拉李四光在自己身边坐下,在听了李四光的汇报后,肯
定了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功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久,李四光被选为全
国人民代表,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
报告,在谈到中国的石油情况时,周恩来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
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听到这儿,李四光感动得流下眼泪。在这次大会期间,毛泽东再次亲切会见
李四光,充分肯定他的成绩。李四光受到极大的鼓励,他决心更好地运用自
己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只要国家建设需要的矿物,李四光立即全力以赴,
埋头苦干,利用自己的地质学理论作指导,千方百计去寻找,先后找到了国
家急需的铀、铬、金刚石和煤。当时江西赣南的钨矿已经开发多年,有人认
为这里的钨矿已经开发完毕,应该到外省去寻找新的钨矿。但是,地质队的
… Page 19…
工作者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了这里的情况,认为此地正处于山字型构造的
东翼和新华夏系复合部位,对成矿有利,应继续钻探,结果在赣南地区发现
了丰富的钨矿。
李四光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要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一天,他向
秘书要来笔墨,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标题《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提纲)》,
然后在稿纸上列出了每篇的标题及详细的章、节、目。他要把自己列出的题
目逐个研究下去,并且计划在晚年写出新的学术专著。正当这位壮心不已的
老科学家,准备着手实现自己宏大的计划时,党和人民又向他投来期望的目
光——地震预报的新课题摆到他面前,李四光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新的研究。
… Page 20…
七、最后的心愿
地震预报是世界许多国家研究百年都未能解决的难题,早在 1962年3
月,广东新丰江发生强烈地震后,周总理便委派李四光组建地震地质大队,
从事地震调查研究。如今,石油问题基本解决,李四光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
地震研究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李四光发现绝大部分的地震都发生在某些
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而导致地震发生的原因则是由于地下岩
层受到地应力的作用,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致使岩层无法承受而破裂产
生震动。李四光认为:抓住地壳构造活动地带,用各种方式测定地应力集中、
加强、释放的过程,是研究地震预报的必要途径。1965年1月,地质力学研
究所的一些人要赴西南参加地震地质工作,李四光专门将他们请到家中布置
具体工作步骤,一直讲到日落西山。过度劳累使他再次病倒,在北京医院他
被诊断为动脉肿瘤,医院提出手术切除,但李四光却主张保守治疗,以便有
更多的时间研究地震预报,经研究,李四光的意见被采纳。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周总理乘直升飞机
赶往邢台察看灾情。李四光闻知也想亲赴地震现场去看看,但被医生劝阻,
他便一天打几次电话,询问震区的情况。他还亲自查看分析尧山地应力站报
来的应力值变化曲线。3月22日,邢台又发生一次强震,周恩来总理再次赴
灾区视察,这次,李四光再也坐不住,坚决要求赴灾区进行现场考察,经过
研究,李四光被获准去震区考察一天。4月20日,李四光乘火车来到尧山附
近的一个小站,走下火车,他便直奔地震观测站,观看地应力测试地震的情
况。随后,又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乘车察看地震造成的后果:在极震区
附近,出现大面积的地面升降现象,与此同时,地表出现大量裂隙……四光
一直忙到天黑,才乘火车返回北京。
没过多久,李四光接到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他参加分析最新重要
震情报告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周总理先请一位同志介绍近来震情,这位
同志通过分析最近小震频繁的情况,预测最近可能有一次大震发生,涉及河
北到京郊8个县,直接威胁北京。听完汇报后,周总理请大家发表意见,有
些人因感觉发言没有依据而犹豫不决,周总理便请李四光谈谈看法。李四光
拿出地应力曲线图,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后断定“这一地区近期发生
大震的可能性极小。”听了他的分析,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脸上露
出宽慰的笑容,根据李四光的判断,决定不发震情预报。
1966年,中国进入十年浩劫时期,这时,李四光虽然身体状况很差,但
是仍坚持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1967年冬,他不顾天寒地冻,风沙漫天,在
北京郊区房山县亲自做“地应力解除”的实验。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地应
力确定存在。这使李四光对于用地应力预测地震的方法更加信心十足,他决
心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猛攻这个难关,完成总理嘱托的光荣任务。”
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李四光忽然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他赶奔国务院
会议室参加紧急会议,李四光放下听筒,立即穿好衣服直奔会场。会议室里
的空气十分紧张,周总理正在专心阅读一份文件,看到李四光走进来,立即
招呼他坐在自己身边,然后对大家说:“今晚的情况很急,要求我们必须立
即做出判断。……现在请报告震情的同志简要地把你们掌握的新情况介绍一
下。”据报告的同志说,北京周围最近小震频繁,但今天却突然停止,根据
历史上的经验,周围平静就意味中间地区将要发生地震,他们还预测明早 7
… Page 21…
时左右北京将发生 7级以上的强震,并建议国务院立即通知居民搬出室
外……听完报告后,大家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一致把目光转向周总理和
李四光。周总理请李四光谈谈看法,李四光分析了北京外围地质情况和近日
来地应力值的记录,认为没有发生大震的迹象,主张还是不要发地震预报。
周总理一边听李四光的分析,一边慎重思考,最后同意了李四光的意见。散
会后,李四光在家中一夜未能合眼,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彻夜未眠守候在办
公室,注意震情的变化。第二天,时钟敲过7点,北京城像往常一样,又开
始了井然有序的生活,李四光的判断再一次被证实是正确的。从此以后,周
总理特意叮嘱国务院办公室将两个直拨电话号码告知李四光的秘书,让他把
李四光对震情的新意见及时反映给国务院和总理本人。
1969年5月,李四光作为“九大”代表又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在与他
亲切交谈中,毛泽东提出让李四光为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会议结
束后,李四光在秘书的协助下,马上废寝忘食地投入了资料的编写工作。1970
年3月,这本名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终于完成,它
一经出版,李四光立即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送去。
除了地震预报,地下热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李四光晚年时常牵挂的一件
大事。科学的发展已经证实,煤不仅可以燃烧,而且还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
料,具有多种用途。早在1956年世界科协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上,李四光
就曾大声疾呼:“用不着想入非非就可以预料到,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责怪我
们的科学家,为什么眼看着像煤这样贵重的物质被随便当作燃料烧掉而默不
作声。”根据李四光的建议,自1958年开始,地质力学研究室展开了对地热
学的研究。1970年,李四光听说地质队在沙市南面打油井时,突然从地下3000
米处喷出一般温度高达摄氏100多度的热水,经化验证明这是一种高温高压
卤水,李四光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沙市考察。不久,他又得知天津
也打出了地下热水,而且在综合利用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不顾自己已
81岁高龄,且身体多病,亲赴天津进行考察。回到北京后,他对女儿说:“要
是把地热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节省多少燃料!可以给人民造很大的福
利……天津、沙市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成果,但还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