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我具备一种即刻、即兴的表演风格。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我认识到自己是电影中的一个人,这个人要由思想到动作之间的连接所构成。我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努力去做。王家卫先是琢磨演员、眼神、服装色彩、物体形态、视觉效果,然后再从这些出发去构思他的作品。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个研究对象。这种拍电影的方式在香港不常见。在香港,电影飞快地拍飞快地看,速度毫无节制,因为人们不喜欢停顿、沉默以及缓慢,因为人们拒绝接受沉思延续的目光、慢慢演变的面孔。然而,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演员,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王家卫的启蒙下,张曼玉在此片中首次以较写实的方式去诠释一个女孩的爱恋心境,表现出了在她以往所演的角色中所没有的质朴的美感。在王家卫的启发下,刘德华的表演出色;完全克服了舞台腔。而张曼玉也通过此片彻底摆脱了以往给人留下的“花瓶”阴影。这一次,她完全将一个善良、质朴、深情的女孩塑造得有血有肉。而且她那种隐藏的神秘、挥之不去的魅力在片中被精确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她的美丽和演技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纯净光辉。对于第一个给了她自信和鼓励的导演,张曼玉对王家卫当年给予她的帮助至今念念不忘。在拍完后来的《花样年华》,张曼玉又忆起王家卫对她的影响:“王家卫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出现,他让我有了自信。10年前,我开始想突破自己,但需要有一个适合的人去配合。而王家卫就是那个人。因为他没有剧本,你就没有办法,只能用心去演。”尽管说王家卫对张曼玉的表演发展有过决定性的影响,可实际上,王家卫并非专业学电影出生,而且他和张曼玉合作时拍的《旺角卡门》还只是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可实际上,王家卫不但影响了张曼玉,还以后来拍出的一系列电影影响了一大批电影人的观念,使得香港电影因有了他而有了文化感、城市感和前卫感。他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样年华》都成为年青影迷精心收藏的电影经典。他和他多年的合作者——摄影师杜可风、美术师张叔平在香港创出了自己的电影奇迹。实际上,王家卫在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时就在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独特、个性。
第四章 在王家卫的怪异世界里演技启蒙老师
“由于我自己就是编剧,所以我常常可以在拍摄中根据我所发现的演员的特质而改动角色。当时张曼玉对她能否胜任这类角色没有很大的信心,”王家卫回忆道,“我当时注意到:如果给她大量的对话,她可能会很紧张,于是我删去了有关她说话的很多情节,这样她就可以专心致力于表现她的肢体语言,而这正是她所擅长的。”王家卫以自己独特的观察力发现了张曼玉作为一个优秀演员所具备的潜力——她擅长用肢体来表现人物内心。而张曼玉身上的这一独特优势在以往没被任何人发现,就连张曼玉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和王家卫拍片,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张曼玉说:“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把我拍得差劲的。王家卫是特别敏感的,他能看到其他导演看不到的地方,永远会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他不怕花钱花时间,总之要找到最好的一面为止。王家卫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他使我明白:表演不仅仅是一种陈述,而是要发自内心,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脸部或眼睛。但如果让我一年拍三部王家卫的片子,我会死掉。”张曼玉潜藏的表演天分慢慢被激发出来了。她认为王家卫是她的演技启蒙老师。通过《旺角卡门》,张曼玉第一次发现:用生活化的演戏技巧也可以演活一个角色。“如果片子对白长,我的压力会很大。而王家卫的片里总是给我不多话的角色,而且他的镜头很长,给我很多空间去表演。他的风格很强,没有片名都可以,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电影。他的古装也很摩登,很有现代感。”张曼玉这样评价王家卫。“和王家卫拍的两部电影——《旺角卡门》和《阿飞正传》引导我重新质疑以往那种优柔寡断、冒冒失失的表演游戏岁月。这两部电影粉碎了我以往的那种‘陪衬女孩’有点感伤、有点滑稽的形象。那时电影专家和观众还停留在我的这种形象上。我在此之后也继续在拍大众化的电影,比如《人在纽约》,可一切其实都已经改变了。”自从在《旺角卡门》中首次和王家卫合作后,张曼玉成了王家卫影片中的常客,比如后来的《东邪西毒》和《花样年华》。而《旺角卡门》则成为她表演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她因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首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一位评论者说:“88年在王家卫初执导筒的《旺角卡门》中,我们开始看到一名演员的蜕变!电影其中的一幕描述刘德华为了自己的兄弟张学友不得不前往搭救,他只得舍下心爱的张曼玉。当时,张曼玉知道留不住他,因为刘德华已经说过了,没有一个女人留得住他。她只好强装欢笑,目送他走。刘德华走后,当时镜头转回张曼玉身上,她的眼神流露出无可奈何、极端不舍的目光。从这部影片中,我渐渐看到这个演员演技上的成熟。”“把张曼玉拍得最柔肠百转风韵无限的,不是《甜蜜蜜》的陈可辛,也不是《阮玲玉》的关锦鹏,而是王家卫。是王家卫让她变成一个浑身都是戏的演员。一个女人的体贴、幸福、婉约、寂寥、愁怨、委屈、惆怅、怀念,甚至轻佻的怀春、娇媚的自恃,这些你都能在张曼玉的身上看到。当然她还要感谢杜可风的摄影,尤其尤其要感谢张叔平的美工,让她在镜头下变得那么的美。对,张曼玉就是美,这个不漂亮的女人给这个字下了最好的注脚。”
第四章 在王家卫的怪异世界里无脚鸟与红衣背影(1)
在王家卫的扬名之作《阿飞正传》中,张曼玉成功地把握住了因爱上无行浪子而莫名惆怅的少女心理,将角色的神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香港闷热的天空下,一位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用他惯用的手法去诱惑一名年轻的卖汽水女郎。他告诉她:“1960年4月16日下午3点前的一分钟,我们做了朋友,因为你,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分钟的。”对这位情场老手来说,这只不过是又一场过眼烟云,但对那女孩而言,却终生难忘。于是在她的肩头、她的步态、她的脸上处处流露出失恋的憔悴。这就是香港导演王家卫的作品《阿飞正传》中的一个情节。而扮演失恋女郎的就是张曼玉,其他参演的明星还有张国荣、刘嘉玲、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等当时香港最红的五大影星。影片故事既怀旧又富都市情感色彩,借六十年代的背景,展示九七回归过渡时期中香港人的心态。此片只有人物,并无完整故事。导演驾驭演员以深层人物心态演出,并借助于出色的美术设计和杜可风极具风格的摄影直接切入人物内心世界,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环境气氛及角色激情,还会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影片中有一段是张国荣与张曼玉的一问一答。张曼玉躺在张国荣的身边幽幽地问:“我们认识多久了?”沉默良久,张国荣说:“很久了,不记得了。”隔了一会,张曼玉说:“我表姐快要结婚了。”张国荣漫不经心地:“是吗?替我去恭喜她。”张曼玉(以询问、试探、启发的语气):“她说结婚以后会搬到家公家婆那边住。”张国荣(还是无心地):“那就是说?”张曼玉缓缓地说:“那就是说,我得找地方搬了。”隔了一会,张曼玉又说:“我想搬到这里和你一起住。”张国荣依旧抬头看天花板,面无表情:“好。”张曼玉(摊牌):“那我怎样跟我爸说呀?”张国荣(无心地):“说什么呀?”张曼玉:“我们的事呀。”张国荣(绝情地!):“我们的什么事?”张曼玉(摊底牌):“你会不会和我结婚?”张国荣(冷漠地):“不会!”张曼玉(极度伤心和失望但又极力掩饰住自己的失望):“我以后不会再回来了。”当张曼玉在《阿飞正传》中遇到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的张国荣,她强压住自己不哭,让伤痛留在心里,然后慢慢渗透在自己的表情中。这一招,她是跟王家卫学来的。
第四章 在王家卫的怪异世界里无脚鸟与红衣背影(2)
在拍戏时,王家卫会花很多时间和演员交谈,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感情。有一次,张曼玉告诉王家卫:“如果我被男朋友拒绝的话,以我的自尊心而言,我是绝对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去求他的。”几天后,剧组开始拍摄张曼玉恳求张国荣回到他身边的戏。张曼玉对王家卫说:“我做不到。”可王家卫只是回答说:“让我们开机看看吧!”于是,张曼玉就走过去对张国荣说:“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张国荣回答说:“我不是你想要的那种人。”张曼玉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但她不能哭。因为王家卫要求她无论做什么,就是不能哭!所以,张曼玉只能噙着泪。她没让自己的感情毫无控制地去向观众渲泄。阿飞张国荣以这一分钟的无赖和执着进入女店员张曼玉的梦境与情感中。这一分钟的呼吸、这一分钟的城市以它短暂易逝的记忆方式而使人眷恋和无法抗拒。张曼玉演绝了眷念张国荣的苏丽珍的憔悴和无奈。“我以前以为一分钟很快就会过去,其实是可以很长的。有一天有个人指着手表跟我说,他会因为那一分钟而永远记住我,那时候我觉得很动听……但现在我看着时钟,我就告诉自己,我要从这一分钟开始忘掉这个人。”这是张曼玉在影片中说的一段台词。与其说是台词,勿宁说是苏丽珍试图挣脱情感痛苦的心腑之言。王家卫拍摄时试图通过很多手段来表明那个时代背景,其中自然包括了音乐。电影一开始,张国荣与张曼玉在汽水店的搭讪之后响起了一段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