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全新感觉的演员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大奖
张曼玉与王家卫的合作成了她事业上的转折点。她在《旺角卡门》中的表演后开始呈现出全新的感觉,大获好评。一些出色的文艺片导演开始和张曼玉合作,主演了《急冻棋侠》、《不脱袜的人》等多部影片。在悟到电影表演的窍门后,她的表现一再令人刮目相看。在《急冻奇侠》中,张曼玉饰演一个跟元彪扮演的古代大侠在现代相遇的势利女人,泼辣有加,还带有一份隐藏起来的真心,奔放的表演博得不少好评。同一年,在影片《不脱袜的人》中,张曼玉与钟镇涛演对手戏,饰演的是初来大都市的乡村女孩,是一个在爱情和事业中来回徘徊的人物,一名追求奢华生活、常以姿色诱惑富商而心地却很善良的女演员。为了演好这部戏,张曼玉认真钻研角色,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拍片中去。她在戏中演到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时,真的嚎啕大哭,边哭边数落,甚至自己把舌头咬伤了还不知道。片中有不少精彩的对白都是她在拍片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对此,连导演都十分欣赏。由于她在这部片中的出色表演,1989年,她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一次登上了影后的宝座。这也是她从影以来夺得的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大奖。当时金像奖评委会对于最佳女主角张曼玉的获奖评语中这样说道:“《不脱袜的人》,张曼玉第一次得奖作品,从此标志着她走向演技派的行列。这部戏中她还主要是本色表演,但是却把一个渴望成名的乡下女孩演得相当成功,她的野心也表露无遗。”而影评界的评价是:“《不脱袜的人》是一个汲汲于成功的乡下女孩最后却选择了爱情的故事,颇像奥黛莉·赫本《蒂芬尼早餐》的翻版,既能展现各种造型风貌,还有演技发挥的余地。”一位影迷因一张《不脱袜的人》剧照而迷上了张曼玉。“记得有一个镜头,也就是在《大众电影》里的剧照,她正在上楼梯的地方,身子弯着在穿高跟鞋。也就是那一个镜头让我觉得她很好。也不是漂亮也不是妩媚也不是高贵也不是婉约,就是很好。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也很聪明的演员。于是,我开始向家人及朋友推荐张曼玉。当然很不成功——在那个时候,我们很少能看到影碟,电视台是很舍不得放一些好电影给我们看的。于是张曼玉就像我心中的一个神秘园一样,只有我一个人很认真地很顽固地喜欢着。”1989年,也就在她拍摄《人在纽约》的同一年,张曼玉又在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的代表作品《客途秋恨》中成功塑造了一个由叛逆到宽容的女儿形象,充分展示了她层次分明的表演功力。许鞍华的作品常常隐藏女性视界,但并不等于完全男性化。她的女性的直觉与灵性使她的作品具有女性既温柔又厚实的触感,人物关系与情感纠葛更加复杂丰富,有纵深感和层次感,能恰到好处把握唤起观众共鸣的情感因素。《客途秋恨》取材于许鞍华妈妈的真实故事——一个伪满州国日裔姑娘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但为了一份朦胧的爱情,在战后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中国。在这部影片中,张曼玉演的是陪伴母亲返回日本老家,进而了解母亲多年来人在异乡的苦闷心理的叛逆女儿晓恩。她充满层次的表演,让同是金马影后的陆小芬也相形见绌。1991年,《客途秋恨》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和意大利瑞米尼国际影展金瑞米尼奖。许鞍华本人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导演年奖。许鞍华说:“我不太愿意再拍那些着重于冒险和情节的故事。而是拍一些我看到的东西,也许是很老套的,但一定要拍得平实,拍出自己对生活的感觉。”许鞍华的这种导演风格与张曼玉1988年后开始的生活化的表演方式一拍即合。该片也成为张曼玉表演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爱在他乡的季节》是罗卓瑶1990年执导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张曼玉第一次和梁家辉演对手戏。被人称为“永远的情人”的梁家辉生于香港。他扮演角色的多样化、表演的生活化,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1990年,他因《爱在他乡的季节》获第二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张曼玉也因在片中的优秀表现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这是一部关注移民生存状态的、发人深省的影片。电影里,梁家辉在和妻子张曼玉失去联络后,辗转从中国偷渡来美,万里寻妻。他找到她时,她已经精神错乱了。电影的最后一幕,在公园里,他看到她,前去认她。她却把他当成坏人,一阵慌乱中拿刀子刺死了他。他身上的全家福照片掉在血泊中。她看着照片,似乎还有一些回忆,但已和现实连接不起来了……
第三章 全新感觉的演员滚滚红尘的情缘
《滚滚红尘》是张曼玉为数不多的以配角出演的影片,但事实证明,再少的戏分也能让她大放异彩。凭这部影片,她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奖。《滚滚红尘》是1990年由香港汤臣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导演为严浩,主演是林青霞、秦汉,张曼玉饰演女配角。影片由著名作家三毛编剧。这是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她的第一部影视剧作。陆士清、杨幼力和孙永超在他们合著的《三毛传》中曾满含深意地写道:“《滚滚红尘》为三毛的艺术生涯揭开了新的一页,也带来了她生命的终结。”在《滚滚红尘》的“前言”中,三毛告诉读者和观众:“我之选择了以另一种文字形式来创作,主要动力仍出自对电影一生一世的挚爱。”“在剧中,能才、韶华、月凤、谷音、容生嫂嫂以及余老板的性格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诚如一般而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对《滚滚红尘》,三毛看得很重。对《滚滚红尘》,导演严浩看得更重。严浩是当今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导演之一。其导演风格平静细腻又不失深刻,形式优美,内涵丰富。他所导演的影片都具有震撼力,传达出中国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滚滚红尘》之前,张曼玉在电影中扮演的都是女主角,总是别人以她为中心,各种角色都围绕她、配合她。但在《滚滚红尘》这部电影中,她扮演的是配角月凤。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次难忘的经历。严浩在请她出山时就事先告诉她,她扮演的角色不是主角,戏不多。张曼玉看过剧本,知道配角月凤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女孩子,是自己从未演过的新鲜角色,她决定认真尝试一下。尽管比起当主角来,配角的滋味不好受,但她还是认真地把月凤这个戏份不多的角色演得恰到好处。在《滚滚红尘》中,林青霞扮演的女主角韶华和张曼玉扮演的韶华的好友月凤都是善良美丽的女性。月凤自称是“爱情动物”,她本来很为韶华获得爱情而欣慰,但后来发现了章能才的汉奸身份,她就愤然离去。她的男友小勇更是把抗日救国看得比爱情更重要的青年人。国民党撤到台湾前夕,他又从延安回来做学生工作,月凤因为爱他,也跟他一块工作,结果双双被枪杀。据说三毛这位一生用第一人称写身边趣事的作家在写《滚滚红尘》时将自己一分为三并带入到剧情中,所以韶华是她,月凤是她,章能才还是她。然而,如果说剧本中的月凤是一个外在的三毛,那么影片中的月凤也只能是一个外在的张曼玉了。但张曼玉扮演的始终是自己,她不可能把自己演成三毛或是其他什么人。尽管张曼玉在《滚滚红尘》中演的是配角。但却没让当时是主角的林青霞占上风。她活泼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她的开始出神入化的演技,而她的外形也开始与她的情感“里外合一”,整个人也漂亮了许多。正如一位影迷说:“张曼玉在《滚滚红尘》中与林青霞重逢于楼梯口,尖叫,眼神闪着兴奋之光,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流露无遗。在一场爆炸场面中,她发现了秦汉是汉奸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愤怒也很到位。不同神情,她演来收放自如。”《滚滚红尘》在第27届金马奖评选中,夺得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严浩)、最佳女主角奖(林青霞)、最佳女配角奖(张曼玉)、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设计奖(张西美、廖凤平)、最佳造型设计奖(张西美)共八项大奖。不仅在宝岛台湾,在中国内地,在整个华人电影圈都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而林青霞、张曼玉更是凭借在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跻身一流女演员的行列。对于这次获奖,张曼玉本人却感到有点意外。因为她认为刘玉翠在电影《庙街皇后》中的表现比自己出色,谁知福星偏照走运人,这项奖仍是落在她头上。
第四章 在王家卫的怪异世界里第一次开窍
张曼玉曾回忆说:“过去拍电影,我无意中流露出要好好努力,争当影后的想法。别的导演听了笑得趴在了地上。当我想找多种类型的角色去演时,导演们都说:你很红,可你只是漂亮,你没有演技啦!”就在张曼玉为演技得不到进步而苦恼之时,奇才导演王家卫的出现使她对表演茅塞顿开般的开了窍,自此开始由一个明星转变为具有人物内心表现力的演员。她说:“从接拍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开始,我就开窍了。也正是这部《旺角卡门》开始,我自己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的确,在没有遇到王家卫之前,银幕上的张曼玉演的角色多是些可爱的女孩子,没有多少戏份能表现角色内心的精神。直到1988年王家卫执导《旺角卡门》一片时给了她机会,张曼玉的演技才被发掘出来。关于自己的这一次开窍,张曼玉说得很详细:“在王家卫之前,作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导演要求我一下子就要迷住人。人们要求我具备一种即刻、即兴的表演风格。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我认识到自己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