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问题,你想问想看,我都会带你去看。但是麻烦你老人家,别跟着别的男人乱跑乱窜的。扭着个小屁股见着我就逃。我高兴呢,就透露点信息给你。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番演讲说下来,洋洋洒洒,声情并茂。
宋易听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感动了?老女人?”张长胜靠近了问。
“不是。我想吐。”一番话还没说完,是真的呼啦啦往外吐了。白花花的,货真价实的呕吐物,喷的张长胜一身。
之前吃的恶心难受的东西一出来,整个好受多了。
“靠!”
宋易擦着嘴,“我还是个病人。你说话得顾虑点我。”
“怎么了?”
“别再恶心我了。算我求你。”
。。。。。。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是在周三下午更的。但是那天JJ抽了,怎么刷都刷不上去。最后放弃下班了。
结果后来,我就直接去医院照顾我儿子了。
清明三天假期,也是陪着宝贝在医院度过的。电脑都没有摸一下子。
巧的是,今天上班,回来看之前写的稿子,说女主角急性肠胃炎,呕吐。。。
话说前两天我也是。。。吐的一塌糊涂。。。
看来我跟女主同命运了。
我得把女主写的好点。。。。。。
40
40、共度良宵否 。。。
最近医院来了个记者媒体,说是要拍一个歌颂医生的视频题材。
这题材好啊,有利于医院评选。好事。院领导笑的眉毛眼睛都弯了,大手一批,把人送到手术室来观摩了。
零距离接触,实事求是。这是那个电视台记者的宗旨要求。
但是在宋易他们科里驻扎了几天,记者朋友特别的不满意。
为什么呢?
去手术室里,拍到的是他们科医生护士一边动手术一边开黄腔。其中以张长胜最为猖狂。
有台手术上,张长胜说:“知道吗?我觉得咱们医院面子工程做的特别不到位。”
旁边的护士知道张大仙又要过嘴瘾,立马接话,“怎么呢?”
“你瞧瞧咱们的白大褂,这布料能不能稍微厚点儿?不能做到最起码的保暖,遮羞总可以吧。”
护士好奇的瞅一眼,“都挡着啦。”
“挡是挡着了。可这布料越洗越薄啊。这天一热,激凸不说,我一低头就看到自己的两朵小红云。那天我去给一个女病号查房,你知道不?那女病号从头到尾都盯着我胸前这两团红云看,唉。”
“那有什么,她看她的,你又不能掉块肉。”宋易站旁边接话。
张长胜撇撇嘴,“什么东西都得讲究个平等是吧。这个这个这个,光我们医生的大褂越来越薄,什么时候能让病号服也一个料子。她看看我的,我也能看回去。我这才心理平衡的哇。”
。。。。。。
就是这样,记者朋友几乎是晕头转向扶着墙出去的。
估计脑袋里过去对医生高大上的印象都被毁的不行。
然后,记者朋友看上了宋易这位酷酷的女大夫。短发,声线低沉,皮肤白皙,怎么看都是一位好大夫。
于是陪同宋易一起坐诊。
第一天,来了位病人,问宋易,“医生,我浑身没力,到处不舒服。我脑袋疼啊。特别疼。我早上撞到墙了。。。。。。”话还没说完。
宋易低头写单子,撕下来递过去,“出门上3楼,拍个片子过来。”
病人一脸难过,该倾吐的没倾吐完,看看那个单子,“医生,一来就要拍片子啊?你给我看看好不?”
宋易说,“我脑袋不是CT;没有X光,看不好。下一个!”
于是病人很难过的去拍过片子,转头回来再给宋易。
“医生,我这头好像越来越疼了。”
宋易看过片子,“没有问题。你回去休息休息就好了。”
病人说,“不可能。我头疼着呢。”
“那是因为你撞到了。所以疼。”宋易解释。
病人说,“就这样啊?你不给我开点药,擦点药水什么的吗?”
宋易说,“不需要。”然后又是一声喊,“下一个。”
病人睁大了眼睛,跟受了欺骗一样,“你这什么态度,我来挂你的号,你不给我开药,也不给我检查。就动动嘴皮子就好了?我这钱不白花了?不行!你得退我挂号费!”
宋易怔怔的看了她一会儿,“你没病要什么药?”
“开止疼片也行啊。不然我退挂号费。”
宋易语气冷淡,“退不了。”
“我投诉你!”
“出门走转那个走廊,走到头。是投诉处理。我姓宋。谢谢。下一个!”
第二天,来了个病患。看到宋易开的药,一脸的怀疑,“你开这个药?不行,我不要。”
宋易奇怪,“怎么不要?”
“这药有副作用。”
“那你要吃什么药?”
那病患仿佛很在行的样子说,“我要吃中药。给我开点中药。”
宋易很冷静的接口,“楼下车站,坐11路。中医院下。我这里不会开。下一个!”
类似的还有很多。
“医生,为什么要抽血!!!!”
“。。。。。。下一个。”
“医生,为什么要抽静脉血!!!!”
“。。。。。。下一个。”
“医生,怎么每次要给我做这么多检查!!!到了医院就是检查,各种检查!!!”
“。。。。。。下一个。”
终于,那个记者朋友受不了了。开口发问,“宋医生啊,你怎么老说下一个。病人有疑问,我们可以慢慢解答啊。医生和病患之间的不理解,都是因为不知情。你多花点时间和他们解释,他们心里也舒服一点啊。”
宋易木着一张脸转向那位热血的记者,“我一天有那么多病患挂号排队。平均一下每个要用3分钟时间诊断,哪里有时间慢慢解释?还有不抽血不拍片,我光花时间听他们说,能治好他们的病吗?我连他们哪里有病,有没有病我都看不出来。”
记者朋友看着这位冷静的女医生良久,叹口气,去别科寻找新题材了。
后来,听说这位煽情而文艺的女记者在全医院上上下下没有寻找到符合心意的好医生,去到别的医院找到一个相当感人的题材。一路跟拍,从家里到工作,事无巨细,最后变成了一部纪录片。
一时间,那个医生连同那家医院都名声大噪。院方领导知道以后捶胸跺足,觉得错失了大好的宣传机会,还特地开大会要求各位医护人员守在电视机前好好观看此次纪录片,并且各科进行探讨学习。要求全院人员在这组纪录片里有所感悟,有所学习,有所成长。
如此形式主义之下,宋易只能逼着自己抽空在电视机上瞅瞅那部感人肺腑,掀动全城市民泪腺的纪录片。当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的,还有翘着脚丫的贱男。
纪录片讲述的是位外科医生,身患胃癌4年多,但仍然坚持做了上万台手术。纪录片拍的非常煽情,他带着止痛棒动手术,甚至一连吃下6颗吗啡片镇痛。他拔掉自己的针头紧急处置病人,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病人。再配上动情的背景音乐,催泪十足。
片子结束,宋易打了个哈欠,上床睡觉。
张长胜抠抠鼻屎,顺了顺小孙子身上的毛,趴沙发上窝着。
第二天,全科开大会。领导发言率先谈感想,“昨晚的纪录片,大家看了哇。我当时看的都热泪盈眶啊~那位老医生带着止痛棒动着手术,这是多大的煎熬,多大的定力。只有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的人,才能如此的奉献自我。难怪那位记者同志不愿意在我们医院拍了,我们目前欠缺的,就是这种激情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正能量!”
张长胜嘴角咧了咧,被领导看到了,问,“小张,你也看了吧。说说你的看法。”
张长胜摇摇头,“不敢说。您说就好了。”
领导笑了,“你个小猴子,平时不是意见最多吗。哪有你不敢说的话?要你说你就说,扭扭捏捏的跟个小娘们一样。”
“真说啊?说真的啊?”张长胜睁大眼睛看着领导,跟个小学生一样。一脸怪相把其他一帮医生护士都逗乐了。
“说!”
张长胜清清嗓子,“这种正能量不能提倡。幸亏我们没有。要有就完蛋了。”
语惊四座。领导表情都变了,看过来。
宋易一笑,果然没这个贱男不敢说的话。
“我算了一下。4年上万台手术,就算他全年无休吧。天天做,平均每天近七台。他们科里是只有他一个医生了吗?其他医生天天就吃饭睡觉打豆豆了?”
“噗”人群里发出阵阵笑声。领导也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
“还有,他身患胃癌。他这种情况是否适合连续做手术?肿瘤、疼痛是否会造成体力不支?动手术的时候是不是会手抖?说带着镇痛泵上手术台,我们都知道镇痛泵的使用会造成嗜睡、恶心、反应力下降等副反应。这不是在发呆,这是在做手术。他这种状态动手术,他刀下的病患知道吗?医院难道没有考虑过安全性?”
笑声止住了。
其实不止一个人想到这一层,但是大家都没开口问。
我们的国情就是这样,过大的渲染这种不断努力坚持下去的精神力,希望让这种高尚的情操能够被歌颂。但是真相的背后,一些客观实情,却被很多人故意忽略掉。
没办法,媒体爱煽情。观众爱被煽。
一个爱看,一个爱演。但真相,往往才是最难得且最重要的。
张长胜嬉皮笑脸的说,“都老爷,您说说,小的这话说的在理吧?”
都教授没好气的看了看把话头子丢过来的徒弟,一句话简单落音,“我建议,散会。”
于是,一场本来很严肃的探讨会,爆出一阵笑声。
领导哭笑不得,挥挥手,散会。
一阵爆笑声里,宋易侧过身子靠着张长胜,“语言到位,分析准确。民心所向。此处有掌声。”
张长胜搂过宋易,一副哥俩好的样子两人一起走出去,“心有灵犀,朝夕相处。剩男剩女。此处有□□。”
宋易哈哈一笑,没当回事,拍他屁股一掌,作为回应。
领导回头看看人群里的张长胜和宋易,对都教授说,“教授啊,你带的这两个徒弟,都是特殊人才啊。嘴巴利索不饶人,以后要是有什么医患纠纷,完全可以用他们做自卫队上了嘛。”
都教授冷着一张常年不开心的脸,一本正经,“两个小孩而已。也就在家里闹闹。”
“还小孩?来医院不少年了哇。对了,这两个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