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衣侦探-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1941年,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突然驾机单身逃往苏格兰。这件事一直被认为是赫斯叛逃。然而,《希特勒日记》中却说是赫斯奉希特勒的密令,派往英国谈判单独媾和。如果计划失败,赫斯将终生不吐露真情。 
  又如,1940年英军从欧洲大陆败退,数十万人集中在敦刻尔克海滩,危急万分,而接应的船来不及一下子把那么多人运回英伦三岛。可是,德军竟没有乘人之危聚歼英军。历史学家对此不解。然而,《希特勒日记》却说,希特勒曾亲自下令,不准德军在这时进击英军,以便日后与英国单独和谈。 
  《希特勒日记》轰动了世界。 
  《希特勒日记》究竟是真是假? 
  有人认为这是真货,因为日记所记述的事情,与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那么吻合。不可能伪造内容如此丰富的60本日记。 
  然而,许多专家表示怀疑。有人指出,希特勒总是忙到快天亮的时候才去睡觉,他从来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与他共事多年的人也从未看见过希特勒日记。 
  为了证明《希特勒日记》“货真价实”,《明星》周刊刊登了那一本本日记的封皮照片,而且公布了其中几页手迹。 
  这下子,马上引起美国笔迹专家克莱福德·欧文的注意。他经过与希特勒真正的手稿笔迹对比,明确指出“《希特勒日记》是道道地地的冒牌货!” 
  历史学家们经过核对,也指出“《希特勒日记》上的一些记载,牛头不对马嘴,明显违反了史实。” 
  于是,联邦德国档案馆、联邦德国刑事和联邦材料检验局对《希特勒日记》进行联合调查。 
  1983年5月6日,当时的联邦德国内政部根据联合调查的结果发表公报,指出《希特勒日记》并非出自希特勒之手,而是后人炮制的赝品。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宣布,不再刊登伪造的《希特勒日记》,两名责任编辑宣布辞职。 
  通过对《希特勒日记》真伪的判别,可以看出,笔迹鉴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形形色色的案件中,为了识别一些伪造的信件、遗书、借据、契约、协议等,常常需要作笔迹鉴定。在侦破书写反革命字句的案件中,笔迹鉴定成了破案的钥匙。 
  如今,笔迹的鉴定,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叫做“笔迹学”。 
  笔迹学创始于1860年。创始人是法国神父阿沛·米兄。 
  米兄神父最初研究笔迹,并不用于破案。当时他认为,字如其人,笔迹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他收集了许多人的笔迹,进行分类研究。他发现,性格相近的人笔迹相似——这便是笔迹学最早的理论。 
  他认为,飞龙走蛇般的笔迹,说明作者豪放自信;字里行间毫无规律,说明作者虽然热情但缺乏自信;至于字迹潦草者,可能是因为疏懒,也可能由于作者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美国人艾尔伯特·奥斯本也从事笔迹学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笔迹就是他身上的一部分骨肉,他不可能凭借意志完全舍弃它。”他的这句话,前半句说明“笔迹如人”,后半句说明伪造笔迹必然会露出马脚。 
  正因为这样,奥斯本认为笔迹是可以鉴别的,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判明真伪。 
  奥斯本提出鉴定笔迹的3个步骤,即:比较,分析,判断。 
  笔迹鉴定比指纹鉴定要困难一些,因为指纹无法伪造,而笔迹则常常以伪乱真。 
  据《美国大百科全书》1978年版的文章指出,笔迹学专家们常常从以下这些细节比较、分析、判断笔迹的真伪: 
  1、笔划的浓淡、粗细。 
  2、笔力的轻重。 
  3、书写的流畅性、规律性、节奏性,笔锋的角度、对称性、艺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书写熟练程度。 
  4、起笔、连笔和收笔以及这些笔划对于书写整体之间的关系。 
  5、字形上的花式、装饰或缩略。 
  6、书写上有无连贯性。 
  7、线条性,那就是书写是否和某一基本实线和虚线形成一定的关系。 
  8、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和总体之间的关系。 
  9、书写时的速度和方式。 
  10、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字体。 
  11、字母及其组成部分的大小比例。 
  12、笔从纸上提起的程度。 
  13、笔划的修补和重新描摹。 
  14、手的颤抖、迟疑不决和捉摸不定。 
  15、握笔的姿势。 
  16、书写在纸面上的布局。 
  17、书写姿势不正常和书写时特别小心翼翼的迹像。 
  18、疲劳、疾病、年龄、酒醉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当然,这里列举的18条鉴定笔迹的原则,只是针对英文书写而言的。汉字的笔迹比英文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其中,笔迹真伪的最大区别在于真迹是写出来的,而伪造的则是描画出来的。尽管描画的字可以酷似真迹,但毕竟永远无法避免描画所造成的虚假感。 
  1956年,在美国长岛发生了绑架孩子的案件。绑架者给孩子的家长赎金索取单末的落款为“Yourbabysitter”,即“照看你的孩子的人”。 
  警方注意到两个“Y”字上都有“2”形笔法,抓住这一特征,查阅当地20万人的档案,核对笔迹,他们终于在一个犯人的假释报告上,查到类似的笔迹,据此,侦破了案件,逮捕了绑架者,救出了孩子。 
  当然,查阅20万份档案,逐一核对笔迹,工作量是够大的,而且也颇费时间。 
  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电脑专家与警察局合作,采用电脑辨别笔迹,使鉴定笔迹的时间缩短二十分之一以至百分之一,大大加快了破案速度。 
  返回:司鉴网首页《白衣侦探》目录 
  “变形O案件” 
  笔迹可以鉴定、辨别,用打字机打出字的信件,也能鉴定、辨别吗? 
  美国安全勤务局局长尤·鲍曼在回忆录中,曾详细谈到了他在40年代末开始负责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安全保卫工作时,如何侦破“变形O案件”。 
  那时候,杜鲁门经常收到群众来信。照例,这类信是由他的助手代拆、代阅、代为处理。 
  其中一封用打字机打印的信,把社鲁门的助手吓了一跳,里面的信纸上写着这么一行字: 
  “我准备杀死你,总统先生。” 
  这封信,立即较交到安全勤务局局长鲍曼手中。 
  鲍曼查看了信封上的邮戳,查明信是从阿肯色一个名叫“潘斯维尔”的小镇上寄出的。信上没有留名。显然,这是一封匿名信。 
  这个案件如果不及时查清,当然对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 
  但是,信是打字的,无从鉴定笔迹。 
  细心的鲍曼用放大镜来来回回巡视信件上的每一个字母。突然,放大镜停住了,鲍曼的目光注视着字母“O”——它有点碎裂、变形。 
  这变形“O”就是破案的线索!很显然,那架英文打字机上的小写字母“0”的铅字变形了。也就是说,凡是用那架打字机打印的所有信件,“0”字都是变形的。只要查到变形“O”信件的寄出者,就可以破案。 
  鲍曼把变形“0”拍照、放大,印发给阿肯色的安全勤务局分局。分局负责人立即通报当地有关邮局,注意变形“O”信件。 
  也许是远处的匿名者故意跑到阿肯色的潘斯维尔镇发信吧。所队,整整过了半年,阿肯色的邮局一无所获。 
  终于有那么一天,潘斯维尔邮局局长看到一封信,那信封上打印的地址中,“O”字是变形的。 
  这是一封给附近一家报社读者来信部的信件。 
  邮局局长立即扣留了这封信,把情况火速报告安全勤务局。 
  保安人员和报社编辑赶来了。报社编辑拆开了信。信也是打字的。在放大镜下,每一个“0”字都是碎裂、变形的。 
  信上,有寄信者的姓名、地址。这封信,是要求报社关心写信者的生活。 
  保安人员迅速查明,那寄信者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妇女。她的打字机上的“O”字,确实变形。 
  她,贫穷潦倒,患有精神病,而且病态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障杜鲁门总统的安全,这位妇女被送进精神病院,受到严密的监禁……。 
  变形“O”案件清楚地说明,即使是用打字机打字,也是有线索可寻的。当然,这比鉴定笔迹要困难一些。但是,每一台打字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用久之后,铅字字体会走样,更易查出。 
  每个人打字的习惯也不同,字的距离、按键的力度不同,都是可供破案参考的。 
  除了鉴定笔迹、打字机字迹之外,所用的墨水、打字油墨、纸张新旧、信封产地等等,也都是公安人员所注意的。 
  说说“测谎器” 
  “你为什么在日本紧急着陆?” 
  “你为什么要在美国避难?” 
  “你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你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话?” 
  ……。 
  美国特工人员正在审讯一名苏联飞行员。这个飞行员突然驾驶一架新式的米格25战斗机,从苏联叛逃,在日本着陆后,要求前往美国政治避难。 
  在审讯的时候,飞行员的手臂上裹着带子,手指末端绑着一根根电线,胸部和腹部捆着两根特殊的皮带……。 
  这是用“测谎器”测试苏联飞行员是否诚实。 
  测谎器,最初是意大利隆布洛查在1895年发明的。1921年,美国开始研制测谎器。1935年,美国伊利诺斯犯罪侦查研究所进一步改善测谎器,定型生产,向美国政府推荐。于是,美国警方开始使用测谎器。 
  如今,美国的测谎器大量生产,使用相当普遍。据说,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用测谎器测试过。西方其他国家,也普遍使用测谎器。 
  1982年1月,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被报界透露,舆论哗然,公众群起抨击里根政府。因为这份秘密报告表明,五年内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