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行为失去规范和引导,从而走上歧途。
大量无情的事实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教育方式欠妥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严重问题,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警醒,必须重视。
事实上,天下所有善良的父母对孩子都怀有一片爱心,都希望自己的辛勤培育能结出美好的果实。然而,当良好的愿望通过不良的方式体现在教育行为上时,则往往事与愿违。
家庭教育方式,是教育者——主要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孩子具有情绪传导作用、性格形成作用和行为规范作用。父母的教育行为和家庭教育的效果,都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欠妥,从父母自身分析有多种原因:
1。自我修养欠佳。一些父母以极大的努力不惜任何代价来设法提高孩子的素质,却忽视了自己作为教育者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而是凭想当然行事,必然表现出不良的教育方式。
2。教育观念偏颇。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教育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例如,一些父母在人才观念上是重智育、轻德育,过分看中孩子的分数,因此往往会以封闭的方式、高压的手段对待孩子。又如,有的父母纯粹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必然是专制的,强迫孩子听从父母。
3。对教育对象缺乏了解。孩子是父母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思想和行为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而一些父母往往置孩子的实际情况于不顾,当孩子有能力自理时,家长仍然过多地保护、照顾,或者让孩子超越其承受能力,去做那些孩子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不能忽视教育方式问题。而要采取良好的教育方式,关键在于教育者,它有赖于对家庭教育特点、规律的深刻理解,有赖于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有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科学方法的把握。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13)
家庭教育的好坏,不在乎请了多少家庭教师,购买了多少玩具和电脑,或者给孩子学了多少琴棋书画,关键在于父母培养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过早地“定向培养”
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中国的家庭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智力开发”已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每个家庭都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孩子的学习方面,往往都把孩子考上大学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甚至是惟一的标志。许多家长比较看重孩子的前途,因此在孩子的培养上喜欢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成长的方向和模式。相对而言,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则常常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孩子定向培养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同时,即便是选择对孩子定向培养的方式,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和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和意愿。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应当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的个体,孩子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生活。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往往会出现以下弊端。
首先,为孩子确定发展方向并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往往会出现欲速不达、揠苗助长的弊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孩子今后能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因此往往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表面看来,孩子小小年纪便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使孩子片面发展。而且由于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自满等不良品质,在以后的发展中反而赶不上那些自然成长的儿童。
其次,在许多家长身上,这种定向培养体现为一种强迫教育。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因此无视或忽视孩子的兴趣与意愿,也不管他们是否在某一方面具有天赋和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愿望,擅自做主,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而且硬性规定、强迫执行,否则不准孩子玩玩具,甚至不准看电视、不准吃饭……弄得孩子一想起这些任务心里就厌烦,兴趣索然。更有甚者,这种强迫教育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影响孩子的智能和性格发展。强迫教育由于对客观事物体验少,使孩子可能在遇到困难时畏缩不前,在危险时手足无措,形成胆小怯弱的性格应该说这是教育的失败。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智力素质的某一方面优势,总是在身心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的。在开始时,这种智力优势往往被某些表面现象掩盖着,隐而不露,不容易发现。因此,在没有真正弄清楚儿童的智力素质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以前,仅凭父母的主观意志与满腔热情,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只能是碰运气而已,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14)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不是代替孩子去选择,而在于引导。父母的职责在于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去做”、“去试试”,把孩子引导到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道路上去。父母应该安静地站在孩子身后,给予信心。在孩子的某一方面的智力素质还处于隐而不露的状态时,最好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刺激,试探一下对各方面的反应,观察他们对哪一方面具有特殊的爱好与兴趣,然后再因势利导,加以培养,发展成为特长。
英国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叫麦克斯威,在他小的时候,父亲本希望他在绘画艺术方面取得成就。但有一次,父亲在叫他画一瓶花的静物写生时,发现小麦克斯威把花瓶画成了梯形,把菊花画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形,把叶子画成了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父亲并没有因为小麦克斯威这幅粗糙的画而责备他,却从中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于是因势利导进行教育,终于使孩子在数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妨超脱一点,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上,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他们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内在功力,孩子才会自由成长。
当然在某些方面,对某些具有特定素质的儿童进行定向培养也可以,但不要进入误区,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期望过高,只是强调家长仅仅参与,使孩子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兴趣。
参加名目繁多的培训班
当前,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人,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光彩照人,“光宗耀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家长的文化知识和各方面的兴趣特长还远远不能胜任使孩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因此许多家长的目光就不约而同投向了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于是这类培训班也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是,孩子必须要上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吗?可以说,上培训班有一定的作用,但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承受能力,慎重地选择。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智商是有高低差异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受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的限制的。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懂得学习规律,一厢情愿地提高期望值,给孩子规定分数指标,一旦没有达到,便在责罚的同时,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作为孩子,他们的气质、性格、爱好、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兴奋点也不可能与家长完全一样。孩子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本身学习尚未搞好或勉强应付,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以免加重负担,使孩子身心疲惫,收效甚微,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除了上学校,还要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之间奔波,但效果却不十分明显。同时,过多地参加各种培训班,也减少了家长和子女间的交流机会。孩子上小学以后,和家长接触、亲近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这些有限的时间还要被挤出来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就会更少,在一定程度上也疏远了亲子关系,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使对孩子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教育的功能被削弱了。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15)
当然,在孩子学有余力、较有兴趣,又能合理安排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的前提下,孩子也可以选择一些培训班。但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涛的父亲就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小王涛还不会走路时,他就发现孩子喜欢乒乓球,见到了就要,拿到手里能玩很长时间,于是他有意地在小王涛刚会走路时就让他对墙练颠球,后来又送他到训练班学习,并由此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世界冠军。如果王涛的父亲没有敏锐地发现小王涛的兴趣特点,及时培养,那么王涛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家长要观察孩子,多方面考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只有如此方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其次,参加培训班要有明确的目的。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是比较盲目和随意的,也有一些家长是出于从众心理为孩子选择培训班,他们往往对于达到一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