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兰芳画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界限。确实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的。梅兰芳扮演的旦角,就像绘制的一幅优美的图画,每个富有表情的姿势,都像中国古画那样浓重而细腻,服装和容貌看上去十分端庄美丽,有种微妙的庄严和宁静,难以言传。  两个星期后,剧团移至国家戏院演出三星期。上演的剧目是经过我国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协助挑选的。那年,张彭春应美国某大学邀请正在美国讲学,他了解美国人观赏中国戏的要求,希望看传统的东西,因此必须选择他们能理解的故事。梅兰芳与张彭春会面后,执意邀请他做剧团参谋,并请他担任总导演。后经电请张之兄长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同意,允他在美讲学延期,为梅剧团工作。  中国戏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外国人不懂中国语言,如果表情动作做得恰当,可以使他们多了解一些。每次演出要多样化,才能引人入胜。因此应以传统戏为主,武打和古装戏作为片段,服装、化妆要搭配。帔、靠、褶、蟒、薄底鞋、厚底靴、长须、净脸、花脸、大头、贴片等要注意色彩图案的调和。根据张彭春的意见,选定了三组剧目。  第一组:《汾河湾》,是夫妻久别的生活故事。梅兰芳演柳迎春,王少亭饰薛仁贵。《青石山》,是关平降妖的故事。朱桂芳演女妖,刘连荣演关平。《红线盗盒》,选“剑舞”片段,梅兰芳演红线女。《刺虎》,是复仇的故事,梅兰芳演费贞娥,刘连荣演李虎。  第二组:《贵妃醉酒》,是宫中生活故事。梅兰芳演杨贵妃。《芦花荡》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刘连荣演张飞。《西施》,选“羽舞”的片断。梅兰芳演西施。《打渔杀家》,是渔民反霸的故事。梅兰芳饰萧桂英,王少亭演萧恩。  第三组:除去《汾河湾》和《青石山》两出剧目外,还有《霸王别姬》,选“巡营”片段。梅兰芳演虞姬,刘连荣演项羽。《麻姑献寿》,选“杯盘舞”片段,梅兰芳演麻姑。  从这三组戏中可以看出故事、化妆、穿戴的样式和色彩是非常多样化的。  4月上旬,梅剧团在芝加哥的公主戏院演出两星期,剧目和在纽约演出时相同,仍是三组剧目轮流上演。  4月中下旬,到旧金山,在提瓦利戏园试演一天后,移至自由戏院演出五天,最后又移到喀皮他尔演出了七天。因当地华侨多,有看中国戏的习惯,观众要求看《天女散花》和完整的《霸王别姬》,于是重新组织了一组剧目,改四组轮换演出,除去以前安排的三组剧目外,又加上了《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全剧,还有《春香闹学》、《空城计》、《打城隍》以及《上元夫人》中的“拂尘舞”片段。  5月在洛杉矶罗森联音剧院和檀香山美术戏院各演出十二天。  梅兰芳率剧团在美期间共访问了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和檀香山等城市,共演出了七十二天,正好一百场戏。每次演出时,剧场门前挂宫灯,剧场内挂纱灯,招待员均穿中国服装。每场演出规定为两小时,其中演两个完整的戏,约占一小时;一个武打片断、一个古装舞约占十五分钟,中间是幕间音乐和休息。每次在四个剧目中,梅兰芳要演三个,因此必须留出换装的时间。这时观众频频热烈鼓掌,企盼他再次开幕露面。欢迎的盛情达到极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旅美侨胞的深情厚意,热情地协助梅剧团,指导照应,有很多华侨主动陪伴剧团人员参观名胜、学校、工厂等地。有的人还到演出后台帮忙,或扮演龙套;有的人担任翻译,在每场演出前登场用英文向观众介绍剧情。他们都为祖国优秀的京剧艺术在美国演出获得成功而感到光荣。  梅兰芳率剧团无论到美国的哪个城市,都受到当地官员和各界人士的欢迎,极为热烈。如到达旧金山时,该市市长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到车站欢迎,并陪同梅兰芳到广场向欢迎群众讲话,全场数万人掌声雷动。然后梅剧团成员分乘十几辆汽车,有几辆警卫车鸣笛开道,还有两面写着“欢迎大艺术家梅兰芳”的大旗。市长与梅兰芳同乘一辆敞篷汽车,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缓缓行驶到大中华戏院。门前悬挂着横幅,上写“欢迎大艺术家梅兰芳大会”。  5月12日梅剧团抵达洛杉矶,会见了喜剧大师卓别林。两位艺术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卓别林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天可称幸会。啊!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当时梅兰芳三十六岁,比卓别林小五岁。)梅兰芳说:“十几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见你。你的手杖、礼帽、大皮鞋、小胡子真有意思。刚才看见你,我简直认不出来,因为你的翩翩风度和银幕上判若两人了。”卓别林又说:“我还没看见过你的戏,但明天就可以从舞台上看到最能代表中国戏剧、享有世界声誉的天才演员的演出了。”梅兰芳和卓别林,东西方两位大艺术家初次相见,互相畅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心得。  早在2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学术界就有人提倡梅兰芳偕剧团访美演出,所以这次一到美国就受到当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许多知名学者和教授都到剧场观剧,他们认为京剧是极富文学和艺术色彩的一个剧种,从中可以探索出不少戏剧艺术的原理。因此,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旧金山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校的校长和教授们分别为梅兰芳举行欢迎会、座谈会。会上梅兰芳做了“中国京剧艺术介绍”的报告。  梅兰芳在洛杉矶演出时,该市波摩那学院院长晏文士博士召集全体校董开会,建议趁此机会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大家一致赞成,决定于该校六月十六日举行毕业典礼时,同时颁发证书。梅兰芳对此荣誉非常谦逊,拒不敢受。晏文士院长当即表示,梅兰芳先生这次访美演出,宣传东方艺术,联络美中人民之间的感情,沟通了世界文化,以这样伟大的功绩,接受这个荣衔,并不过誉。梅兰芳欣然同意。数日之后,正值南加利弗尼亚大学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梅兰芳又接受了该校授予的博士学位。  6月下旬,是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最后一周,7月初演出结束后,由檀香山乘“浅间丸”轮回国。到达上海后,各界人士又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梅兰芳这次访美演出所到之处,美国人民都把他当做一个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家、联络中美两国人民情感的使节,所以到处都以外宾的礼仪接待。梅兰芳在美期间,结识了很多文化艺术界人士。许多文艺评论家在各种报刊上,纷纷著文发表评论,盛赞“京剧艺术深邃高超”、“酷似希腊古剧和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梅兰芳是“艺术端庄正派的风格大师”,“舞蹈优美,表情细腻,节奏和谐。梅兰芳的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存在的障碍。”是“中国文化的使节”等等。  梅兰芳的美国之行,是第一个用京剧艺术打破了欧美人士向来不看中国戏的艺术大师,而且是一个用京剧艺术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为国争光的艺术使节。并把中国京剧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引起国际上文艺界的高度重视。      


社会活动·国际交往应邀访苏

1934年4月梅兰芳从汉口演出后回沪,途经南京,友人中国银行经理吴震修转来外交部的电函。称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闻梅兰芳将赴欧表演消息,极盼顺道过苏一游。梅兰芳与冯幼伟、吴震修等研究决定,放弃赴欧演出计划,复电接受苏联邀请。  1934年10月25日,中苏双方就梅兰芳演出事宜商定正式条件后,组织了一个“梅兰芳招待委员会”,委员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梅耶荷德、塔依洛夫、爱森斯坦、特烈杰亚柯夫等苏联著名戏剧、电影、文化界人士;中方有戈公振和驻苏代办吴南如。  1935年2月21日,梅兰芳率剧团由上海登上苏联派来的“北方号”专轮启程赴苏。同船的有返苏回任的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博士,赴苏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周剑云、电影明星胡蝶,《大公报》驻苏记者戈宝权等。  梅剧团此行仍请张彭春教授任总指导,戏剧专家余上沅为副指导,翟关亮、吴邦本(吴震修之子)任翻译和庶务。演员有李斐叔(兼秘书)、姚玉芙、朱桂芳、王少亭、刘连荣、杨盛春、吴玉玲(吴菱仙之子)、郭建英。乐队有徐兰沅、霍文元、马宝明、罗文田、唐锡光、何增福、孙惠亭、崔永魁。服装有韩佩亭、雷俊、刘德均。共计二十余人。  梅兰芳率剧团一行于3月12日到达莫斯科时,立即受到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苏联戏剧家协会代表数十人的欢迎。  梅剧团访苏的剧目,经过讨论商榷,最后选择了下列的一些剧目。  正剧:《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宇宙锋》、《虹霓关》、《贵妃醉酒》。副剧:《红线盗盒》“剑舞”、《西施》“羽舞”、《麻姑献寿》“袖舞”、《木兰从军》“戟舞”、《思凡》“拂尘舞”、《抗金兵》“戎装舞”。《青石山》(武术剧)、《盗丹》(武术剧)、《盗草》(武术剧)、《夜奔》(姿态剧)、《嫁妹》(姿态剧)等。  梅兰芳剧团从3月23日起,在莫斯科歌舞大戏院正式公演六天。首次演出时,先由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致开幕词,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负责人对梅兰芳博士做简单介绍。然后由翻译用英、法、俄、德文向观众介绍剧情。乐队奏乐开幕。每天表演的剧目均不同,六天里带去的正、副剧都演出了。观众的反响极为强烈。  在莫斯科演毕后,梅兰芳率剧团到达列宁格勒。从4月2日至9日在维保区文化宫戏院演出八天。这几天演出的剧目,每场仍是有正剧和副剧搭配演出。文化宫戏院可容纳数千人,戏票均先期售出,每次不等开幕,早已预告客满。演出时,每个节目演毕,观众都是掌声如雷。特别是梅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