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兰芳画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社会活动·国际交往与泰戈尔的友谊

1924年印度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泰戈尔不辞劳瘁地来中国访问讲学。5月适值他六十三岁生日,北京新月社于5月10日在北京东单三条协和医学院礼堂,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的话剧《齐德拉》庆祝他的寿辰。这是中国首次上演印度戏剧。当日,梅兰芳与泰戈尔晤面,陪同他在礼堂里观看了这场演出。剧终后,泰戈尔对梅兰芳说:“在中国看到了自己的戏很高兴,可我希望在离京前还能看到你的表演。”  5月19日,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泰戈尔专演一场《洛神》。泰戈尔身穿他所创办的国际大学的红色长袍礼服莅临,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观看。散戏后,他又到后台向梅兰芳道谢说:“我看了这出戏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见面再谈。”  次日中午,梁启超,姚茫父和梅兰芳为泰戈尔饯行。席间,泰戈尔先赞扬了梅兰芳的表演,然后开诚布公地对“川上之会”一场的布景提出了意见。他认为这个美丽的神话剧,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诗人的想象力,而剧中所用布景显得平淡。他建议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各种重色,创造出人间不常见的奇峰、怪石、瑶草、琪花,并勾勒金银线框来烘托神话的气氛,说的非常具体。梅兰芳后来尊重他的意见,重新设计了那一幕的布景,果然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后就一直沿用下来。  泰戈尔在那天还即兴赋诗一首,用毛笔写在一柄纨扇上,赠予梅兰芳留念。原诗是孟加拉文,他又亲自译成英文,一并写在上面。写罢,兴致勃勃地朗诵给大家听。  1961年春,泰戈尔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梅兰芳把那柄珍藏了三十多年的纨扇找出来,请吴晓铃和石真两位教授推敲泰戈尔孟加拉文原作的涵义。两位专家看后,赞赏不已。认为原诗比英译文还要精彩,格律极为严谨,就把它译成隽永的白话诗:     亲爱的,  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的容颜;  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  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石真教授还解释说:“诗人非常形象地用云雾中的峰峦起伏,来描述他所热爱而又有语言隔阂的艺术家那种纱袂飘扬,神光离合的印象,他感到美的享受。”1961年梅兰芳还写了《追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登载在该年5月13日《光明日报》上,怀念这位印度友人。在序言中梅兰芳写道:“1924年春泰戈尔先生来游中国,论交于北京,谈艺甚欢。余为之演《洛神》一剧,泰翁观后赋诗相赠,复以中国笔墨书之纨扇。日月不居,忽忽三十余载矣。兹值诗人诞辰百年纪念,回忆泰翁热爱中华,往往情见于词,文采长存,诗以记之。”(诗文从略)  1924年随同泰戈尔访华的一位印度大画家难达婆,在观看了梅兰芳演的《洛神》后,绘了一幅《洛神》大幅油画,气势磅礴,美丽动人,观者无不赞赏。  当年泰戈尔由华回国前,曾希望梅兰芳率剧团访问印度,以使印度人民能有机会欣赏他的艺术,遣憾的是梅兰芳一直未能践约。  泰戈尔赠与梅兰芳的纨扇,画家难达婆所绘的大型油画,现珍藏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内。中印两位艺术大师虽已作古多年,但他们之间的诚挚友谊将会长久为中印两国人民所传颂。          

    

 


社会活动·国际交往会见瑞典王储

1926年10月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偕其王妃路易斯·亚力桑德拉,并大礼官、女礼官、武官、侍从等来到北京。王储此次来华,是以私人名义,所以抵京后声明不接受任何官方招待。梅兰芳当时正在济南演出,官方接待单位也就没有请梅兰芳返京。但是瑞典王储,来华前曾听瑞典考古学家安迪生曾推荐说,到北京后,除游览外,一定要观赏一次梅兰芳的演出。可是梅不在京,瑞王储深表遗憾,遂提出一定要和梅兰芳会晤一次,当即让使馆典礼官设法安排。北洋政府随后准备出面邀请,可是瑞王储有言在先,不出席官方举办的招待会,磋商多次,终未定局。    

  梅兰芳在济南听到此事,感到瑞王储远道来访,不能使他失望,便立即返回北京,决定自己筹备一个茶话会招待瑞王储夫妇,他们欣然接受了邀请。    

  10月27日瑞典王储夫妇在瑞典驻华大使陪同下,来到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虽然是私人访问,但王储毕竟不是普通人,当晚,官方仍动用了大量警察守候在梅宅周围戒备。    

  梅兰芳的住宅布置得十分辉煌华贵,走近大门,曲折的长廊上,挂着纱灯十分壮观。在上房屋中临时搭了一个小小的戏台。梅兰芳亲自出来迎接瑞王储夫妇,陪同客人来到客厅。王储就中国戏剧艺术问题与梅会谈良久。随后,梅兰芳便在室内小戏台上演出昆曲《玉簪记》中《琴挑》一折(潘必正和陈妙常在尼姑庵相会的故事)。另外还表演了《霸王别姬》中的“舞剑”一场。在两折戏之间,还由乐队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高连贤和霍文元合奏了优美动听的中国民族乐曲《柳摇金》和《雁落梅花》。演出后,演员和客人共用冷食、但瑞王储仍独自站在台前凝神欣赏,在主人再三邀请下,才恍然入席。    

  散戏后,在梅兰芳卸装时,瑞王储浏览客厅内陈设的古物,在案头上看到一块田黄兽头图章,拿在手中仔细观赏,把玩良久。梅兰芳卸装后出来,见到这番情景,知道王储是一位考古学家,必是喜爱这件物品,便将这块珍藏多年,重二两的古章赠给他留作纪念。瑞王储大喜过望,一再表示感激,并表示他将以此物当做传家宝,以此珍视中国艺术家梅氏慷慨馈赠之情,并回赠了他们夫妇亲笔签名的照片留念。这次友好的会晤,持续到午夜一时始散。临别前,瑞王储夫妇还与梅兰芳等共同合影,留作纪念。    

  将近三十年后,1955年,已是瑞典国王的古斯塔夫六世偕王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观看了中国古曲歌舞剧团的演出,当他听说梅兰芳的女儿葆玥也随团来到斯德哥尔摩时,立即要求见到她。在皇家剧院休息室里,国王握着葆玥的手,仿佛又见到了老朋友。愉快地回忆起当年和梅兰芳会晤时的情景,还提到了那块田黄图章,并说已经把它和自己的其他文物全部捐赠给皇家博物馆妥善收藏,以供瑞典人民欣赏。他还叮嘱梅葆玥回国后转达他对梅兰芳的亲切问候。    

  葆玥回国后,向梅兰芳转达了瑞典国王的问候,他听后十分喜悦,从旧相片簿中找出当年与瑞典王储的照片,又想起了三十年前那次愉快的会晤,还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在当年接待瑞王储时,客厅中沙发前面摆着一张茶几,这个茶几是紫檀木的小炕桌,桌面上是竹刻留青阳文通景山水,峰峦层叠,树石茂密,柳下停舟,水榭远眺,俨然一幅秀丽的江南风光画,其画意浑厚、刀法圆熟、是出自明代名工巧匠的大手笔。瑞王储坐在小桌后面极为赞赏。这时他看到桌面上摆着一些茶具,就说:“这小桌是一件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啊!磁与竹是坚硬的,磨损日久,恐有损伤,希望在桌面上放上一快玻璃板,以免损坏竹雕。”梅兰芳接受了这一建议,此后这个小桌上便加上了一块玻璃板,保护了这件艺术品。(此桌现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中陈列)    

      

    


社会活动·国际交往会见美国影星范朋克

范朋克和夫人玛丽·璧克福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默片时期的电影皇帝与皇后。后来不仅中国人,连美国的年轻人对他们也感到陌生。    

  范朋克是利用击剑场面和传奇剧在文学和戏剧中结合的先例,引用于电影方面,他是这种形式推广的大师也是先驱者,较之后来的一些电影勇猛小生,可说更加机智和生气勃勃。他的早期作品有《大侠佐罗》、《三剑客》、《铁面人》、《罗宾汉》及玛丽·璧克福的《灰姑娘》、《汤姆叔叔的小屋》、《小公主》等无声片,还有他们夫妇合演的莎士比亚的《训悍记》等有声片。范朋克一生中主演过上百部电影,是当时美国青年仰慕的英雄豪杰般的偶像,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观众的赞赏目光。夫人玛丽·璧克福30年代后已近四十岁,不能再扮演少女,为了保持观众对她的美好印象,便毅然于1933年退出影坛。    

  范朋克夫妇于1929年末,第七次出国旅行,远到欧亚各国,在12月中旬抵达上海,梅兰芳和其他中国电影观众一样,特别仰慕美国影坛三杰—卓别林和范氏夫妇的卓越演技,当即打电话到上海欢迎范氏夫妇来京游历,借此交流艺术。但范朋克与夫人因赴日本行程已定,回电甚表歉意,答应下次访华时必定来京赴约。    

  没过多久,梅兰芳率领剧团赴美访问演出,先在东岸几个城市上演获得成功。后到西岸,在抵达旧金山的第二天,就收到范朋克从洛杉矶拍给他的电报,称因有要事须往英伦,拟乘机飞旧金山晤面畅谈,又因案头待理公事太繁,不克如愿,极为抱歉。希望梅兰芳到洛杉矶演剧时,来他别墅小住数日,以尽地主之谊。接着又两次打电报约请,梅三次回电辞谢均未获允。玛丽·璧克福又来电说她丈夫临行再三嘱咐务请梅先生惠临,语极诚恳。    

  1930年5月12日梅兰芳抵达洛杉矶,范朋克夫妇派去两名代表迎接,梅兰芳先到洛市府拜访市长后,就前往“范福别墅”。    

  “范福别墅”坐落在海滨,面向太平洋,一望无际,风景秀美,玛丽·璧克福热情接待,将整座别墅让给梅兰芳和他的顾问齐如山居住,自己迁到另一所住宅去了。梅兰芳当时在美国已经演出半年,颇感劳累,在这四季如春,温暖宜人的加州海滨别墅中休息数日后,身体逐渐恢复。    

  在此期间,玛丽·璧克福曾邀请梅兰芳到她的摄影棚观看她拍戏,又陪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