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茶地图-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州虎丘的传说    
    虎丘是古老美丽的苏州的一个标志,〃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原来的名称叫海涌山,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原是茫茫大海。不知经过多少年,沧海桑田,天地演化,大海和江河冲积的泥沙,越积越厚,地壳的变动,喷射的岩浆越堆越高,成年累月,终于凝成一座小山丘,露出了海面。因为是从海里涌出的,人们便叫它称为〃海涌山〃。海涌山虽然不高,山上的岩石由于受过大海的冲击,因此看上去特别壮观。至今山上还有〃望海楼〃、〃海泉亭〃,拥翠山庄的一块巨石上题着〃海涌峰〃古朴的字体。而虎丘上正门塘运河对面的照墙上,还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至于半山腰的憨憨泉,据说是通大海的一个泉眼,它身旁有一块很大的卵石,很明显是大海的遗物。因为传说它是一只大老虎变的,便称它为虎丘,而又是从大海里涌出的;便称为海涌山。总之,它既古老而又壮观,离城市又近,所以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知道虎丘的。    
    土特产推荐    
    碧螺春茶叶 阳澄湖大闸蟹 太湖银鱼 白沙枇杷 桂花栗子


第二部分第二站 宜兴阳羡雪芽

    站点特色    
    〃水是茶之母,壶为茶之父〃,故茶人多爱壶,尤以宠紫砂为甚。宜兴者,紫砂之原产地也,雅号〃陶都〃。此地物产丰富,风光迷人,其独特的陶文化、茶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旅 游特色,使这座城市名扬天下,海内外前来拜访陶都的游客络绎不绝。    
    宜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文物古迹颇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其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宜兴阳羡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曾被列为贡品。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宜兴又号称〃洞天世界〃,这里的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尤以〃江南第一古迹〃善卷洞 与张公洞 及灵谷洞 名扬天下。    
    茶史追溯    
    东汉未年,就已有宜兴生产茶叶的记载。 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进贡著名。 唐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旧宜兴属常州)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和尚送来〃阳羡茶〃,李栖筠会集宾客品饮。茶叶权威陆羽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在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    
    宋代,宜兴茶叶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诗句。    
    茶诗为证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    
    宋 苏轼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饮 阳 羡 茶    
    明 吴宽    
    今年阳羡山中品,此日倾来始满瓯。    
    谷雨向前知苦雨,麦秋以后欲迎秋。    
    莫夸酒醴清还浊,试看旗枪沉浮载。    
    自得山人传妙诀,一时风味压南州。    
    题 茶 山    
    杜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虺。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坠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名茶鉴赏    
    〃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 阳羡雪芽采摘细嫩,制作精细,外形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显露,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厚清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色绿黄亮。    
    小贴士    
    如何挑选紫砂壶    
    不论哪种款式的茶壶,其嘴、把、盖都要配置和谐,匀称舒展。口疬关系要紧密通转,平正妥贴。检验的方法是用手指沿盖子的边缘轻击,发出磕碰声的就是盖或口不够平正;抓牢壶把旋转壶盖,看看能否通转,如果感到时紧时松,说明把口或盖口不圆(要能通转问题就不大)。方器和盘纹器的盖子,从各个方向盖上去,都要能和颈肩吻合。此外,要检查盖子上的通气孔是否通畅,嘴管内的通水网眼是否堵塞,其总面积是否过小。放在桌子上看是否平稳。把壶身托于掌心,用盖珠轻敲壶身,听听声音是否清脆。如发哑声,恐有暗伤。用手掌抚摸全壶,触觉是否舒服。以手指插入耳把圈内,试试端举起是否顺手,最好能试一试水,看看有无滴水涎水现象。    
    茶导游    
    宜兴,濒临太湖,层峦叠嶂,风光绮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不少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饱览了宜兴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尝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堪称茶中佳品。    
    阳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    
    土特产推荐    
    宜兴盛产众多的传统工艺品,其中以陶瓷工艺品最为著名,且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那古朴的紫砂陶、端庄的均陶、淡雅的青瓷、绚丽的精陶、别致的美彩陶,无不令人爱不释手。工艺精巧的宜兴竹制品,也是游人必购的旅游纪念品。除此之外,传统的徐舍小酥糖、和桥豆腐干、洋羡茶叶,则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宜兴特产阳羡唐贡茶、金沙泉水、紫砂提梁壶,并称〃宜兴三绝〃。    
    交通指南    
    在无锡火车站西面广场有直达宜兴市城区宜城镇的客运班车。另外在无锡汽车西站也有往宜兴的班车(从无锡火车站可乘20、88、91或820路到汽车西站)。宜兴城里有旅游专线可 以到达宜兴周边各景点,如旅游一号线和二号线,也有发往丁蜀镇的中巴车(票价3元),车程约半个多小时。


第二部分第三站 南京雨花茶

    站点特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后千余载,南京又数次成为京都,成为涵蕴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 也〃。今天的这座〃帝王之宅〃,山、水相映,景色秀美,更倍添现代大都市气息,中外游客到南京观光,必购的有两件纪念品:一是圆润可爱的雨花石,一是清雅幽香的雨花茶。    
    雨花茶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如今的雨花台辟有一千多亩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以其清雅的茶名、独特的品质在我国绿茶中一枝独秀,颇具魅力。    
    茶史追溯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却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栖霞寺(南京)采茶的传说为证,今天的栖霞寺后山仍有试茶亭旧迹。至清代,南京种茶范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有关部门重新开始雨花茶的研制工作,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以后,雨花茶又在各届名茶评比会中获奖。    
    茶诗为证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绿,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名茶鉴赏    
    〃雨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其外形犹似松针,条索细紧圆直,锋苗挺秀、白毫隐露、色泽墨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香幽雅、叶底嫩绿匀亮。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功效。1966年起畅销海外,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将雨花茶当作珍贵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雨花茶的命名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它翠绿挺拔,尤如松针,仿佛牺牲在雨花台的革命烈士的铮铮铁骨,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茶导游    
    紫金山,云雾缭绕,树木葱茏。古籍记载山上种有茶树,出产云雾茶,民间相传灵谷寺的高僧曾自制上等香茶招待贵宾。南京雨花茶于1958年春在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园管理局研制,1959年春创制成功。中山陵园是雨花茶发源地,今天的中山陵园风景更加秀丽迷人,空气更加清新。    
    中山陵园茶厂其前身为总理陵园种植厂,1931年宋美龄为了点缀中山陵园的周边环境和发展茶叶生产,在灵古寺、梅花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