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茶地图-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自古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梦中天堂,杭州美,美在西湖。素有天堂瑰宝之称的龙井茶就产在风景秀美的西子湖畔。这里土地肥沃,其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大自然特别的垂青和茶农精心的培育诞生了品质优异、名扬中外的龙井茶。    
    茶史追溯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茶诗为证    
    大文豪苏东坡的《白云茶》赞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元代茶人虞伯生在《游龙井》中写道〃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诗人高应冕著有《龙井试茶》: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    
    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    
    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清代诗人龚翔麟有《虎跑泉》道:    
    旋买龙井茶,来试虎跑泉。    
    松下竹风炉,活火手自煎。    
    老谦三味法,可惜无人传。    
    坐龙井烹茶偶成…乾隆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名茶鉴赏 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冲泡龙井茶时取一玻璃杯,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进杯中,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旗枪交相辉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茶汤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实乃茶之神品。    
    小贴士 龙井茶与虎跑水是杭州双绝,初春时节,一游杭州,亲品一杯用虎跑水冲泡的龙井茶,是茶人的至高享受,有诗谓此曰〃一漱如饮甘露液〃。    
    茶导游 著名的西湖十景中有两处是与茶叶有关的,即虎跑梦泉和龙井问茶。    
    虎跑梦泉    
    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晨醒来后,果然出现甘泉,此泉即被称为虎跑泉。今天的虎跑寺仍设有大型雕塑《梦虎》,使得虎跑这座名寺有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透而来,水色晶莹,清凉醇厚,味道甘冽。虎跑泉与龙井茶自古被称为〃杭州双绝〃,用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茶别有一番真味。游人来到这里,品一杯虎跑泉冲泡的龙井茶,凭几临栏,小风徐徐,眼中不尽美景,手上袅袅香茶,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龙井问茶    
    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袁枚的《随园食单》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乾隆皇帝也来到此地,亲封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    
    后来,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这里的茶叶和风景更加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茶香飘溢,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美食评点 龙井虾仁 西湖醋鱼 宋嫂鱼羹 东坡肉 叫化鸡    
    民间传说    
    18棵御茶树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欣赏采茶女制茶,并不时抓起茶叶鉴赏。正在赏玩之际,忽然太监来报说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京。乾隆一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    
    原来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皇帝久出未归,上火所致。太后见皇儿归来,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乾隆身上阵阵香气,问是何物。乾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把龙井茶叶带回来了。于是亲自为太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只见茶汤清绿,清香扑鼻。太后连喝几口,觉得肝火顿消,病也好了,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见太后病好,也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这就是18棵御茶树的传说。    
    龙井虾仁的传说    
    据传,龙井虾仁这道名菜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有一次,乾隆便服遨游西湖时,下起了小雨,乾隆只得就近到一茶农家中避雨。龙井茶农热情好客,主人为他奉上香醇味鲜的龙井茶,乾隆品尝到如此好茶,喜出望外,心想要是带一些回宫里就好了,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茶农要。于是,趁主人不注意时,抓了一把茶叶,藏在便服内的龙袍口袋里。    
    雨过天晴,乾隆辞别了茶农,继续游览西湖。雨后的西湖分外美丽,乾隆流连于美景,直到黄昏时分才来到一家小酒馆用膳。点了几个小菜,其中有一道是清炒虾仁。点好菜后,乾隆口渴,想起口袋里的龙井茶,便撩起便服取茶给店小二。店小二看到龙袍一角,吓了一跳,拿了茶叶奔进厨房,正在炒虾仁的厨师听说皇帝到了,惊慌之中把小二拿的茶叶当做葱花撒进虾仁里,店小二又在慌乱之中将〃茶叶炒虾仁〃端给乾隆。饥肠辘辘的乾隆看到此菜虾仁洁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胃口大开,一尝之下,更是清香可口,连连称道:〃好菜!好菜 !〃。    
    从此以后,这道慌乱之中炒出来的龙井虾仁,就成为杭州名菜。    
    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也是杭州名菜,这道菜为什么以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字做菜名呢?原来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曾带领数万民工治理西湖,把一度被荒草淤泥吞没大半的西湖治理得分外秀美,并将挖掘出来的湖中泥土筑成一道长堤苏堤。苏东坡此举不仅为百姓带来很大的水利利益,还增添了西湖的美色,如今,苏堤春晓已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每逢过节时,都自动地送来苏东坡最爱吃的猪肉。爱民如子的苏东坡又让人把这些猪肉按照他的方法做熟了,回赠给乡民,这些肉烧得红亮软烂,百姓食之赞不绝口,遂向苏东坡请教他的做肉方法。苏东坡于是写了首有趣的《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炖肉歌在民间广为传颂,人们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肉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后来,就把这种肉称为〃东坡肉〃。


第一部分第二站 余杭径山茶

    站点特色    
    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的余杭,是杭州的门户。余杭三面环抱西湖,南望宁波,东接上海。历史上,著名的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就在余杭。如今 ,这里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已成为旅游胜地。而且,从杭州到余杭只需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方便。    
    径山茶的产地径山,就在余杭境内。径山,是天目山之余脉,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这里风光绮丽,有著名的千年佛教古刹径山寺;出产优质名茶径山茶。    
    茶史追溯    
    径山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说:〃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又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    
    南宋时,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大应禅师(即南浦绍明)渡洋来我国,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并把〃抹茶〃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重新研制径山茶并获得成功。1979年径山茶在浙江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茶诗为证    
    径山采茶歌    
    清 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    
    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石泉松籁春无那,惊雷夜展灵芽破。    
    峰回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应和。    
    半阴半晴谷雨时,一旗一枪无几株。    
    氤氲香浅露光涩,颇觉深山春到迟。    
    紫黄落脚空名重,白绢斜封充锡贡。    
    拼向幽岩觅翠丛,年年小摘携筠笼。    
    游径山    
    宋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途中踏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