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施文庆之流。施文庆得知后,更是怀恨在心,加紧攻击诽谤傅縡。而陈后主对好佞之言早听得耳顺,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迅速将傅縡赐死狱中。
对其他主张清君侧的其他人士,后主也绝不手软。大市令吴兴人章华上书进谏道:“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溺于嬖宠,惑于酒色,……老臣宿将,弃之草芥,谄佞谗邪,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尼麋鹿复游于姑苏台矣。”后主得奏,在施文庆之流的怂恿下,也不问是非曲直,立即下令将章华新决了事。
施文庆善于文过饰非,陈后主对他言听计从。武将稍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通鉴》卷一七六综述陈后主时说:“宦官近习,内外连绪,援引宗戚,纵横不法,卖官鬻狱,货贿公行”。
杨广进驻建康,施文庆遭杀。这是他罪有应得。清人赵翼也感慨地说:“施文庆用事,自取身荣,不存国计,以致亡国,……其害可胜道哉!”
古今奸海伸手要官当的李辅国
伸手要官当的李辅国
宦官,阉割去势之人,是皇帝的家奴。唐初明文规定,他们只当宫内侍从,负责守御门阁、廷内扫除等。宦官逐渐掌握朝政大权,为害日深,那是唐朝中叶以后的事。
李辅国,原名静忠。长相丑陋,粗通文墨,出生于皇帝养马人之家。他为取悦上司,唯谨唯慎,办事一丝不苟。最初在高力士手下做仆役,言听计从,可谓任劳任怨。待他得势后,却当面大骂高力士“不识时务”,并当场杀死高力士的一个侍从,此是后话。
玄宗夭宝年间,他任养马院中管理帐簿的小官,当时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久,因养马有功,被荐去太子李亨宫中服役。安史变乱时,劝太子分兵北上,收河陇兵,以图兴复。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七月,太子带部分兵士到达灵武,他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维系天下民心,成了劝驾有功之臣。依照其计,太子李亨第二年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改元至德。李辅国被任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为表忠心,将名静忠改为护国,后再改为辅国。
李亨称帝后,玄宗为太上皇,一直留居巴蜀。至德二年十二月,玄宗自益州回到长安,住在城东兴庆宫,有时也去肃宗大明宫。玄宗身边仍有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如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等,这些人对出身微贱的李辅国并不看在眼里,李辅国自己也知道。他恐玄宗再度得势,于自己不利,于是,暗里谋划铲除玄宗,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李辅国装作很关心太上皇的样子,对肃宗说:“太上皇所居靠近市面,常常免不了要和外人往来,烦扰而又不利于养老。听说陈支礼、高力士等人又在伺机图谋不轨,要向您夺权,禁卫六军都由此为之惶恐不安,我已无法说服他们听命,只好请您将太上皇迁入禁中,隔绝与外人往来,才能免于发生后患。”肃宗认为玄宗年事已高,不会复出夺权。李辅国却说:“上皇可能没这个意思,他又怎么能控制手下那帮人呢?当今之务,必须尽快消除叛乱于未萌,迁上皇入禁内,以杜绝与外人交往,父子还可常常相聚,有什么不好呢?”当时,兴庆宫的长庆楼南临大道,玄宗常登楼徘徊观望,父老百姓路过其地者常对玄宗瞻拜,玄宗顺便在楼下设酒食相待。其中也不免有过往官吏,如羽林大将军、剑南道入京奏事官员等人。架不住李辅国天天嚼舌根,终于说动了肃宗。于是,李辅国假传圣旨,将兴庆宫原有的三百匹马减去了二百九十匹。并令六军将士出面,强迁太上皇入居西内太极宫。
李辅国亲率一行人马来到睿武门,遇见玄宗,突令武士五百人拔刀遮挡去路。玄宗惊问用意何在?辅国说是奉命迎太上皇回宫内。高力士在场,怒斥李辅国胆大妄为,令他下马。高力士打错了算盘,一向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李辅国翅膀已硬,不会再听他的了。当即,李辅国奚落嘲弄了高力士一番,并骂高力士“不识时务”,还杀死高力士的一名侍从。高力士无奈,只得奉劝将士不要乱动,诸兵士收刀听命。力士指令李辅国与自己一道护驾,玄宗乘舆同行至西内,居于甘露殿。李辅国随后率众离开,只留下几十名老弱士兵侍卫,再也不允许高力士、陈宣礼和其他老宫人留居玄宗身旁。不久,李辅国又勒令陈玄礼退隐;将高力士流放到边远地区。高力士临行前求见玄宗,也遭拒绝;玉真公主也被强迫出居道观。从此,李辅国以自己的手下代替玄宗的亲信,名为服侍,实为监视。李辅国连对玄宗略有好意的人也不放过。刑部尚书颜真卿率领百官向玄宗问好,辅国立即奏贬颜真卿为蓬州(今四川蓬安县)长史。此后,玄宗孤灯苦雨,孑立,形影相吊,无人敢去看望,连肃宗也害怕李辅国不敢探视父亲,致使玄宗抑郁而死。
一批政敌已被清除,李辅国有恃无恐,公开伸手要官。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辅国升兵部尚书,御厨设食,宰相朝臣皆来祝贺。可李辅国并不满足这个正三品官,竟然提出要当宰相。肃宗颇感踌躇,对他说:“以你的功劳,什么官都可以做,但若众望不孚,怎么办呢?”李辅国便找宰相裴冕等联名上书推荐。肃宗其时也害怕辅国权势过大,便暗中使宰相萧华告诉裴冕,转告公卿们千万不能上奏,并说:“如果为相,裴冕也毫无上表之意,并表示,宁愿断手臂,也不起草奏表。自然,辅国的野心未能得逞,又增加了对萧华等人的几分仇恨,伺机进行报复。数月后,肃宗有病,辅国乘机矫诏免萧华相职,贬为礼部尚书,换上他的亲信元载为相,旋又贬萧华为陕州刺史;裴冕为施州刺史。”
不久,唐肃宗死,李辅国拥戴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他自恃有功,愈加骄横无礼,对代宗说:“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当时,他身为兵部尚书、判行帅行军、闲厩等使,掌握着军队和本舆牛马等大权,代宗虽对他不满,外表仍很敬重,尊称“尚父”,因而事无大小,群臣均先禀报李辅国。李辅国也自觉顺理成章,泰然处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拜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实封八百户。
李辅国权势炙手可热,朝臣多怀不满,即其党羽左监门卫将军程元振也嫉妒异常。他密向代宗建议,应削夺辅国的部分权力。这一建议正和帝意,立即解除了李辅国行军司马、兵部尚书和闲厩使等职务,任命药子昂判行军司马。药子昂自知势难与敌,辞不受命,代宗遂以程元振为行军司马。接着,代宗又以左武卫大将军彭体盈代李辅国为闲厩、群牧、苑内、营田、五坊等使,不再让李辅国住在宫内。
李辅国自感大祸临头,忧惧愤怒,表面却装作没事一般,去中书省修表谢恩。孰料来到中书省门前,守门小吏已得报不让他进去,说是“尚父”既已罢相,理不应再入中书大门。李辅国此时失却理智,大喊大叫,声称自己不能服侍新皇帝,请死于九泉之下,以服侍肃宗。代宗一面和言悦色地抚慰他,一面果敢地将李辅国起用的秘书监韩颖、中书舍人刘恒等人全都流放岭南,赐死于道。
代宗为太子时,曾目睹李辅国与肃宗张皇后合伙逼迁亥宗、诛杀能干的建宁王李倓,即位后,又尝到独揽大权、不可一世的苦头,因此下决心除掉他。在一个黑漆漆的夜里,有一蒙面人窜墙越脊,敏捷灵巧地钻入李辅国卧室,手脚麻利地砍掉他的头,扔进了厕所里;又砍断了他的右臂,用纸一裹,飞马去泰陵祭奠玄宗。杭州刺史杜济说是一牙门所为,显系奉代宗之命,李辅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古今奸海专害忠臣名将的程元振
专害忠臣名将的程元振
程元振,唐肃宗、代宗时宦官。他同大奸相李林甫勾结,发动宫廷政变,废了张皇后,拥立代宗,骗取信任,官至骠骤骑大将军,总领禁军,封为邠国公。后因策划政变,遭到流放,死在途中。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唐玄宗率领朝廷文武百官及皇室贵族逃往四川。其子李亨在大宦官李辅国和爱妃张良娣的策划下,去了朔方节度使驻地灵武,被玄宗接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九月,李亨即位,称作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肃宗回到长安,太上皇也从四川返回。肃宗宠信李辅国,在权力争斗中,李辅国同皇后张良鷫娣之间不断发生冲突,而程元振便是李辅国的帮凶。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病重不能理事,让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对太子说:“李辅国统帅禁军的时间很长了,他擅自向四方发布命令,说是皇帝的旨意。他还最忌恨我和你。如今你父皇病重,李辅国和程元振狼狈为奸,阴谋作乱,如不除掉二人,我们马上就大难临头了!”太子听后流泪说:“父皇病重,生命垂危,李、程二人都是父皇的老部下,如果我们现在不声不响地杀了他们,不仅会使父皇受惊吓,还会出乱子,还是慢慢来吧。”
张皇后见太子无意杀掉李、程二人,只好敷衍说:“既然我儿采取优容政策,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张皇后退下,并没有多想,立即找来越王李系,告诉他这个计划,让他联合兖王李们一起行动。李系立即着手准备,命令内侍段恒俊挑选二百名身强力壮的宦官,全身披挂,到肃宗养病的长生殿后集结。然后,由张皇后出面,以肃宗名义召太子到长生殿来。
哪知,这一行动已被程元振探知,他立即报告了李辅国。掌握禁军大权的李辅国调来大批禁军,守住太子进入宫城的必经之路——凌霄门。太子果然途经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