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书评 选集-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在把中国和外国的财政收支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进行比
较,以说明中国国家能力的变化时就是这样,尽管作者注意了债务收入
的计算问题,但对其他问题一概未予提及,而这些问题对《报告》的内
容和结论决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报告》以及一些学者在分析中国的社会政治
经济问题时,往往不加分析地以外国的国家模式和政治体制作为参照
系,用以比较和说明中国的问题,而忘记了其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及其适用性。这样做除了能够给人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印象,使那
些有所需要的官员有所依凭以外,究竟能够说明多少实际问题,的确值
得怀疑。如果对外国问题的把握出现偏差,(《报告》对南斯拉夫问题
就是这样),其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更难成立。

4…3 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注意什么:以财政问题为


观察和分析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当然要广泛使用现代经济学和其
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必须充分注意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的
特点。中国正处在巨大的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之中,制度的不稳定和预
期的不稳定,产生了行为的不规范,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千差万
别的实际情况,非实地观察和亲身经历而能够把握。所有这一切就决定
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下面以财政和国家能力问题为例,简略地加以说
明。

例1,《报告》中使用最多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概念和指标,
由于制度条件的不同,中外的差别就很大。在财政收入中,不仅有债务
收入是否计算在内的问题,这一点《报告》的作者充分注意到了,而且
还有很多该计入而没有计入的东西,有些计算在预算外收入中,有些连
预算外收入也没有计入,而属于所谓“制度外财政”。在财政支出中,
中外最大的差别在于所谓经济建设支出,外国没有这一财政科目,而中
国在此科目下的支出还不少。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公共财政的内容。

例2,《报告》指出了中国的预算外资金和财力分散问题,但是,预
算外资金不只是地方有,中央各部门也有,而且数量还相当大。不仅如
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预算外资金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概念,一方
面包括了很多不应包括的内容,如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折旧提留和利润
留成等;另一方面又没有包括它应当包括的东西,如财政贷款和财政担
保贷款以及公共工程欠款等,这些都是总预算以外的财政活动,直接决
定着政府的汲取能力和活动规模,影响到国家资源的配置。

例3,《报告》仅仅以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的多少及其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来说明国家能力的强弱,其实,中央和地方的权能范围就不清


楚。在目前的现实中,很多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京九铁路,大西南
通道的建设,辽河、淮河等重大江河的整治,都是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
或者地方投资,中央给予适当补助,甚至广大沿线老百姓也有大量投入。
《报告》在分析问题时,不是将其简单地作为地方财力,就是根本不予
考虑,但是它却干着《报告》主张应由中央去干的事情。将这部分财力
单独列示出来,并将其加到中央财力中去作进一步的分析,不是更接近
中国的实际,更能说明中国的问题吗?

例4,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相当规范,而中国原来
的财政体制原本就有很多问题,目前又处于变革过程之中,特别是出现
了很多非规范的做法,甚至是随意行事,其中,中央出政策,地方拿票
子,上面请客,下面付帐,就是突出一例。这些钱名为地方财力实为中
央财力,难道还不清楚吗?

总之,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的财政问题和国家财力也许是目前谁
也说不清楚的一个最混乱、最头痛的问题,不仅中央说不清,地方也说
不清;主席、总理、省长、市长说不清,财政部、财政局也说不清,统
计本上的数字是一回事,实际的情况是另一回事,因此,对于这一问题
的分析和研究必须十分小心和十分注意。《报告》忽视了这个问题的复
杂性,企图用如此简单的几个指标,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未免过于理
想化了。

参考文献

(1)Douglass C。North,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W。Norton&pany,。。 
Inc。,New York,198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

(2)Mancur Oison,The Emerge of Market Economic in Easteurope,Edit byC。Claude,。。 
Press Blackwell,1992。

(3)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1989;译载《财
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
(4)Ernst Cassirer,The myth of the State, New hava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46;《国家的神话》(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

(5)刘军宁:“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读书》,1994年第5期。
(6)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7)樊纲,张曙光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80 年版。
(8)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 年,夏季卷,总第8 期。

经济的过渡与过渡的经济学
——《中国的过渡经济学》读后

唐寿宁

原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提出了一个有待经济理论
加以解释的大课题,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改革模式的
多样化、改革过程的持久性,有利于人们从比较角度的探讨、有利于人
们加深对改革的认识,自然也会促进改革过程的经济分析——过渡经济
学的建设。中国的改革作为这一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独特性,
使得中国的改革经验对于改革过程的经济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
果说十多年前中国开始改革时多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
近年来则已经对改革战略和改革过程形成了某种自觉的认识和把握,中
国经济学家正试图从理论上对中国的制度变迁道路作出分析和概括,为
过渡经济学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一书正
是中国经济学家这一努力的记录。

经济理论是对经济事实的解释,随着经济事物、经济现象的变化,
经济理论也要有相应的发展。这一点对于过渡经济学似乎更有针对性。
过渡经济学是对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不同改革模式的比较。不同改革模
式在改革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绩效,从而使得经济学对于改革的解
释,不可避免地带有阶段性的局限。就这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过渡经
济学》一书,也不例外地带有这种痕迹。

这本论文集里所收入的论文,是中国经济学家写于1990…1993 年的
论述改革问题的文章。在这一时间里,中国的改革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
显示出巨大的成功。因此,这本书的作者普遍带有这样的倾向性,即中
国的改革模式与其它模式相比较,是一种更优的选择,因为中国的改革
是在没有引发社会震荡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市场作用范围的
扩大和经济效率的改善;即使不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而是仅从中国自身的
角度看,这本书的各位作者也至少认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对于
中国来说是最为可行的。

随着改革过程的深入,不同改革模式所可能带来的各种效应开始较
为充分地体现出来,人们可以更深入地对不同的改革模式作出评判,从
而促成过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那么,《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一书对
过渡经济学的发展给出了什么启示呢?

旧体制会随着新体制的进入而改变吗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已有的改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前苏联及
东欧国家采取的模式,人们通常称之为“激进式道路”;另一种则是中
国采取的模式,被概括为“渐进式道路”。所谓“渐进式道路”,就是
“不从对资产存量的再配置入手,而着眼于在资产增量的配置上引入越
来越多的市场机制”(《中国的过渡经济学》页193,以下仅注页码),
其本质特征是“在旧体制还‘改不动’(阻力较大)的时候,首先在旧
体制的旁边或缝隙中培育和发展起‘新体制部分’,然后随着整个经济


体制结构的变化和各方面条件的变化,逐步深化对旧体制成分的改革”
(页153),概言之就是“体制双轨”。

这本书的作者在分析“渐进式道路”的可行性的时候,隐含地持有
这么一个假定,即随着引入新体制(或新的交易方式),旧体制会相应
地逐步发生变化、逐步缩小直至最终完成过渡(樊纲虽然提到渐进改革
存在着“体制复旧”的危险,但他把这一因素纳入摩擦成本中,并认为
“新体制的成长有利于减少摩擦成本”)。这一假定对于“渐进式道路”
的可行性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新体制的引入对旧体制的改变
不能起作用,反而被旧体制所利用、同化,那么,渐进改革所表现出来
的各种优点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讨论上述假定的现实性,就是一个
极为重要的问题了。

1。公共物品的唯一性。
“渐进式道路”倡导“体制双轨”,首先在原有的经济领域中引入
新的经济主体,对于新的经济主体,按照新的制度…规则进行交易,所以,
“体制双轨”实质上允许存在两套不同的制度…规则。制度…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