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书评 选集-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如所周知,源出俄语的“知识分子”(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词本意是指那
种未必具有高深专业知识、但却坚执思想信念并怀有救世情结的人群。参见H。A。ъердяев,исКисмысёл。。 руссКого。。 КомммуниЭмa。мосКвa,1990。 
стр。17—30 
'5'Oeuvres Choisies ds A。V。Cajanov。The Hague,1967。Vol。4 pp。13-21。
'6'и。Кремнев(A。B。чaянов)путешествие。。 моего。。 Брa
тa AлеКсеяB CтрaнуKрестьянсКо■。。 утопии。M。1920。стр。4



'7'如《社会农学的基本思想与工作方法》一书,在日本就有:矶道秀俊、杉野忠夫共译:
《小农指导■原理》,刁江书院1930 年版(据德文版译),同译者:《农业指导■理论■方法》,
共同出版社1947 年版(据俄、德文版改译)。《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在日本也有:东浦
庄治译:《非资本家的经济组织■一理论汇■问题》,《帝国农会报》15 卷5、17、18 号连载,
1925 年;高本正道译:《非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问题汇■》,《法经研究》34 卷1 号,1985
年,本文所介绍的《农民经济组织》也有两个日译版与两个英译版,详后。
'8'参见:P。Durrenberg(ed。),Chayanov,Peasants and Economic Anthropology,Academic 
Press,1984。D。Thorner,A Post…Marxian Theory of PeasantEconomy:The School of 
A。V。Chayaov,in Economic Weekly,No。17,(1965)pp。227—236。D。Thorner,Une theorie 
neo…populiste de L’economiepaysanne:L’Ecote de A。V。Cajanov,in Annales:Economies,。。 
Societes,Civili…sations,21:6(1966)pp。1232—1244。T。Shanin,Defining Peasants。 
Ox…ford,1990。E。J。Hobsbawm and the others(ed。), Peasants in History。Oxford1980。 
等。
'9'T。Shanin,Chayanov ’s Message:Illuminations, Misprehensions and
theContemporary ‘。。 Development Theory ’,。。 in A。 V。Chayanov on the Theory of
PeasantEconomy。Wisconsin Vniversity 1986。


'10'见前引P。Durrenberg 书。参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人类学”
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年中译本)
'1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年中译本,第二卷28 页。关
于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乃至“濒于死亡”,国外学界有种种议论,国内学界的看法可参张培刚:《新
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2 页。
'12'J。H。Boeke,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of Dual Societies as Exemplifiedby
Indonesia。New York,1953;G。Dalton(ed。),Tribal and Peasant Economics。Natural History
Press, 1967;M。 Sahlins,Stone Age Economics Chicago,1972;K。E。Boulding,The Economy
of Love and Fear。Belmont,Calif。1973;J。C。Scott,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Rebellion and Subsistence in SoutheastAsia。New Haven,1987;H。Fri edman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od,Verso,


1987。
'13'K。E。Boulding,Reflections on Poverty。in The Social Welfare Forum 1961。New
York,1961。P。51。


'14'德文版Von A。Tschajanow,Die Lehre von der b■uerlichen Wirtschaft。Ver…sucheiner Theorie der Familienwirtschaft im Landbau。Berlin,1923。日文:(1)矶道秀俊、杉
野忠夫共译:《小农经济■的原理》,刁江书院1927年,(2)同译者:《农民经济■组织(口
■语改订版)》。大明堂, 1957 年,英译:A。V。Chayanov on Theory of PeasantEconomy。D。Thorner,B。Kerblay and R。E。F。Smith ed。Homewood,1966;T。Shain ed。Wisconsin 
Univ。1986。西班牙译:La organización de la unidad ecónomica campesina。Buenos Aires,。。 
1974。法、荷译本均收入恰氏8 卷本著作集中。
'15'转引自п。司徒卢威:《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商务印书馆1992 年中译本,139
页。
'16'例如,早于恰亚诺夫的自由派经济学家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就给予戈森比奥地利学派
更高的评价。(见所著《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
'17'如晏智杰:《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104页)就提出了这
种批评。
'18'M。Sahlins,Stone Age Economics。Chicago,1972。 


'19' T。 Shanin,Defining Peasants。Oxford,1990。
'20'参见金雁:《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经济”的若干问题》,《苏联历史问题》,
1983 年第三期,4—19 页。
'21'谢逸:《溪堂集》卷九,《黄君墓志铭》'22'S。Aass,The Relevance of Chayanov’s Macro Theory to the Case of Java。inE。J。Hobsbawm& the others (ed。),Peasants in 
History。Oxford,1980。 P。244。 
'23'普列汉诺夫:《我们的意见分歧》,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43页。
'24'《李可夫文选》,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113 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46 卷上册,105 页。
'26'应当说,恰亚诺夫在其关于农业“适宜规模”的研究中已经不自觉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这与他一再声明他的整个体系不是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而是形态经济学(“家庭劳动”
经济学)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改革与农村社会
——读《中国的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

刘一皋

中国革命的独特形式和深厚影响,始终吸引着中外学者的关注,即
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之时,此种关注反由中国的改革开放
而更为加强。近代中国为什么会爆发革命?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何种
影响?是研究者面临的最显而易见、也最具有争议和棘手的问题,后者
就更是如此。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较之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时期有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要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的昨天与今天,比
较清晰地认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向,最简单的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仍然
是:去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以及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学者Edward Fried…man,Paul G。 Pickowicz,
Mark Selden 以及Kay Ann Johnson 所著Chinese Village,SocialistState'1'(以下简称《乡村》)再次为此种认识方法作出了有力的说明,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革命与农村社会的新的范例。

研究状况、材料和方法

中国革命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不仅在于它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取城市以至整个国家政权的道路,更在于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道路,两者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往往倾
向于把剖析中国革命,作为解释现实中国的钥匙。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是农民问题,事实上,当西方观察家开始注意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时,多
数人想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农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何在,而半
个世纪以来就中国革命展开争论的中心问题,乃是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
关系。'2' 

早期向外界展示这一问题的主要是一批曾经访问过或是在农村根据
地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新闻记者和观察家,例如斯诺(Edgar Snow)、史
沫特莱(Agnes Smedley)、贝特兰(JamesBertram)、泰勒(GeorgeTaylor)、福尔曼(Marrison For…man)、白修德(Theodore White)
和贾安娜(Annalee Jacody)的著作,以及稍后的斯特朗(Anna LouisStrong)、贝尔登(Jack Belden)和出版较晚的韩丁(William Hinton)
的著作。'3'这些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著作,其共同点是都观察到了处
在日本侵略和内战困扰之中的中国人民迫切希望除旧布新,中国共产党
以勤奋、廉洁、献身的崭新面貌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拥戴,加上高超的组
织技巧和游击战术,奠定了胜利基础的过程。但是,在描述这一过程时
却受到个人政治信仰、观察角度、经验和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其中也有
目光敏锐者察觉到了这场起自农村的伟大革命中的某些缺陷。这种现象
被以后的研究者处理为解释中国革命原因的几种不同认识的起源。最具
典型代表的是:斯诺强调共产主义运动是产生于中国内部长期经济困难
的客观进程中的组成部分,而战争只是催化剂,不是革命的前提;泰勒
侧重强调日本入侵和共产党坚决抵抗的重要意义,以为社会经济改革只


是第二位的辅助因素;白修德和贾安娜则是拿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
脱离人民与共产党相比较,由此寻找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

'4'
在冷战阴云弥漫的五十年代,西方学者很少能够继承早期实地观察
家开创的认识方法与结论,中国革命被普遍描述成依附前苏联的中国共
产党的“阴谋”。1962 年,Chalmers A。Johnson 著作的出版,把西方的
中国农村革命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Johnson 一方面抛弃了陈腐的“阴
谋”论,另一方面却把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归之于农民拥护民族主义
口号的结果,即农民只是因为日军侵略暴行才与借战时政权真空进入敌
后的中国共产党结成紧密联系的,而在此之前,同样的手段却在江西等
地的根据地招致失败。'5'此种观点简单化的缺陷十分明显,因而,不久
就受到新的论著的挑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