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外婆又喜欢女人的生儿育女,那苦和痛都是一
时,身上掉下的血肉,却是心连心的亲,做男人的哪里会懂得?外婆望着王琦瑶,想这
孩子还没享到女人的真正好处呢!这些真好处看上去平常,却从里及外,自始至终,有
名有实,是真快活。也是要用平常心去领会的,可这孩子的平常心已经没了,是走了样
的心,只能领会走了样的快活。
    有几只水鸟跟了船走,外外地叫几声,又飞去了。外婆问王琦瑶冷不冷;她摇头;
问饿不饿,她也摇头。外婆晓得她如今只比木头人多口气,魂不知去了哪里,也不知游
多久才回来。回来也是惨淡,人不是旧人,景不是旧景,往哪里安置?这时,船靠了一
个无名小镇,外婆嘱那老大上岸买些酒,在炭火里温着,又从舱里向岸上买些茶叶蛋和
豆腐干,下酒吃。外婆给王琦瑶也倒上半杯,说不喝也暖暖手。又指点王琦瑶看那岸上
的人车房屋,说是缩小的邬桥的样子。王琦瑶的眼睛只看到船靠的石壁上,厚厚的绿苔
薛,水一拍一拍地打着。
    王琦瑶望着蒙了烟雾的外婆的脸,想她多么衰老,又陌生,想亲也亲不起来。她想
“老”这东西真是可怕,逃也逃不了,逼着你来的。走在九曲十八绕的水道中,她万念
俱灰里只有这一个“老”字刺激着她。这天是老,水是老,石头上的绿苔也是年纪,昆
山籍的船老大看不出年纪,是时间的化石。她的心掉在了时间的深渊里,无底地坠落,
没有可以攀附的地方。外婆的手炉是成年八古,外婆鞋上的花样是成年八古,外婆喝的
是陈年的善酿,茶叶蛋豆腐干都是百年老汤熬出来的。这船是行千里路,那车是走万里
道,都是时间垒起的铜墙铁壁,打也打不破的。水鸟唱的是几百年一个调,地里是几百
度的春种秋收。什么叫地老天荒?这就是。它是叫人从心底里起畏的,没几个人能顶得
住。它叫人想起萤火虫一类的短命鬼,一霎即灭的。这是以百年为计数单位,人是论代
的,鱼撒子一样弥漫开来。乘在这船上,人就更成了过客,终其一生也是暂时。船真是
个老东西,打开天辟地就开始了航行,专门载送过客。外婆说的那邬桥,也是个老东西,
外婆生前就在的,你说是个什么年纪了?
    桥一顶一顶地从船上过去,好像进了一扇一扇的门。门里还是个地老天荒,却是锁
住的。要不是王琦瑶的心木着,她就要哭了,一半是悲哀一半是感动。这一日,邬桥的
画面是铝灰色的线描,树叶都掉光了,枝条是细密的,水面也有细密的波纹。绿苔是用
笔尖点出来,点了有上百上千年。房屋的板壁,旧纹理加新纹理,乱成一团,有着几千
年的纠葛。那炊烟和木样声,是上古时代的笔触,年经月久,已有些不起眼。洗衣女人
的围兜和包头上,土法印染着鱼和莲的花样,图案形的,是铅灰色画面中一个最醒目,
虽也是年经月久,却是有点不灭的新意,哪个岁月都用得着似的,不像别的,都是活着
的化石。它是那种修成正果的不老的东西,穿过时间的隧道,永远是个现在。是扶摇在
时间的河流里,所有的东西都沉底了,而它却不会。什么是仙,它们就是。有了它们,
这世界就更老了,像是几万年的炼丹炉一样。
    那桥洞过也过不完,把人引到这老世界的心里去。炊烟一层浓似一层,木树声也一
阵紧似一阵,全在作欢迎状的。外婆的眼睛里有了活跃的光芒,她熄了香烟,指着舱外
对王琦瑶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王琦瑶却置若罔闻。她的心不知去了哪里,她的心
是打散了的,溅得四面八方,哪一日再重新聚拢来,也不免是少了这一块,缺了那一片
的。船老大的昆山调停了,问外婆哪里哪里,外婆回答这里那里的。船在水道里周折着,
是回了家的样子。后来,外婆说到了,那船就了当地下锚,又摇荡了一会儿,稳在了岸
边。外婆引了王琦瑶往舱外走,舱外原来有好太阳,照得王琦瑶眯缝起眼。外婆扶了船
老大上了岸,捧着手炉站了一时,告诉王琦瑶当年嫁去苏州那一日的热闹劲;临河的窗
都推开着,伸了头望;箱笼先上船,然后是花轿;桅子花全开了,雪白雪白的,唯有她
是一身红;树上的叶子全绿了,水也是碧碧蓝,唯有她是一身红;房上的瓦是黑,水里
的桥墩是黑,还是唯有她一身红。这红是亘古不变的世界的一转瞬,也是衬托那亘古的,
是逝去再来,循回不已,为那亘古添砖加瓦,是设色那样的技法。
     
3.阿二
    王琦瑶在邬桥,是住舅外公的家。勇外公开了个酱园店,酱豆腐干是出了名的。每
天有豆腐店的伙计来送老豆腐。豆腐店老板家有两个儿子,阿大已娶亲生子,阿二在昆
山读书,本想再去上海或者南京考师范,后因时局动荡,暑假后就耽搁了下来。阿二的
装扮是旧时的摩登,戴眼镜,梳分头,学生装的领子外头围一条驼色围巾。他对邬桥的
女人看都不看一眼,和男人也不打拢,一个人躲在房里看书。有时被阿爹差遣去送豆腐,
便满脸的怨艾,郁沉沉的。在有月亮的夜晚,就可见到他孤子一身的影子。阿二其实是
邬桥的一景,说是不贴,其实贴得很。是邬桥的孤独者。邬桥的每一段都会有孤独者来
出场,这一段便轮到阿二了。这场景是邬桥水上的泡沫,水是长流水,泡沫却今日非明
日。阿二是白净的面皮,五官很纤秀,说话轻轻,走路也轻轻。倘若他不是那么好的一
种男孩子,家里人就不免要嫌他,邬桥人也要把他作笑料了,就像通常邬桥舞台上的孤
独者一样。而现在的情形就有些不同,大家都有点宠他。家里人心甘情愿地养他,还有
几家想让他做女婿的。大约也是时代的不同,时代变得可爱了,那孤独者的形象便也叮
人心意了,是按着人的恻隐之心一笔一笔刻划的。但这喜欢却是一厢情愿,阿二心里不
知有多少讨厌邬桥,这讨厌甚至挂在了脸上,使他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他自觉着是见过
世界的,就把邬桥看做是世界的边角料,被遗弃的。要依了他的心,是要走出去的,可
他的身子却太弱,经不起那大世界的动荡、到了还是退回邬桥。于是,他觉着自己也成
了那世界裁剩的边角料,裁又没裁好,身子裁在这里,心却裁在了那里。
    所以,阿二内心是很分裂的,有一种传说是说人的影子是人的灵魂,阿二自称是没
有影子的人。月光好的夜晚,阿二看着石板桥上的自己的影子,心里是拒绝的,想:这
是我吗?分明是个别人。有一天,阿二走过酱园店,看见王琦瑶坐在里头,心里忽有种
触电般的相通感觉,他惊奇地想:这才是他的影子呢!从这日起,上酱店送豆腐的事就
由他包下了。从豆腐房到酱园店,要经过三座桥,每过一座,他就觉着高兴了一点儿。
可阿二却不把高兴露出来,为了藏住,他还分外地绷紧了脸。他把豆腐放下,转身就走。
走在回去的桥上,每过一座,心里就忧郁一点儿,可那忧郁也含了些高兴的,走着走着,
脚下会不自禁地一跃。他觉着,王琦瑶也是从那正经的世界上裁下的,却是错裁的,上
面留着那世界的精华。她是怎么才来到了这个地方的啊!阿二感激得都要流泪了。有了
她,邬桥这地方就有些见天日,不会被埋没了;有了她,邬桥这地方还和大世界有了些
藕断丝连的关系。她给邬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呀!阿二也听到了有关王琦瑶的传说,这
传说再离谱也不叫阿二意外,相反,更合乎阿二的想象。王琦瑶的传说是海上繁华梦的
景象,虽然繁华是旧繁华,梦是旧梦,可那余光照耀,也足够半个世纪用的。阿二的心,
活跃了起来。
    王琦瑶很快注意到这个送豆腐的少年,他的白皙文弱和学生装束,很像那种旧照片
上的人物。她隔了板壁墙,听见他在后天井里和舅外公说话,声音是细细柔柔的,就像
鸟语。有一回,她去买针线,正与他迎面,就见他红了脸,转上了一顶桥,逃跑似地走
了。她心里觉着有趣,更注意他了。她发现他似乎有夜游的毛病,夜深人静时在街上行
走,月光下的身影有着处子般的宁馨美好,当他有时轻盈地一跃,也是处子的快乐。这
天,她见他挑了豆腐从店堂里穿出来,走过后厢房时,就在身后叫他“阿二”,等阿二
回过头来,却闪进身去,偷偷地看他激动又惶惑的眼神。这是王琦瑶来到邬桥后头一次
有淘气的闲心,是阿二唤起来的。阿二先是寻找,后是怀疑听错,却又不甘心,对了空
中叫道:谁人喊我?王琦瑶就捂了嘴笑。也是头一回笑,由阿二引出的。下一天在街上
碰见阿二,她就去堵阿二的路,说:阿二眼睛这么大啊,看都看不见人。一边看阿二窘,
脸红到脖颈,颈上的蓝筋一跳一跳,眼睛看了地,手却没处放。她这才好好地问:阿二
去做什么?阿二蹑儒说是去收豆腐账,给她看手里的账本。王琦瑶拿过来看上边的小楷
字,问:是阿二的字吗?阿二说有是有不是。王琦瑶就要他指哪是哪不是。阿二慢慢地
定了神,指给她看,有几行特别娟秀细小的。王琦瑶其实并不懂,却装懂地说:阿二的
字不错。阿二的脸渐渐不红了,说:阿姐是讲反话。王琦瑶正色道,我们学校的国文教
员都未必能写这样的蝇头小楷。阿二就说:上海的教育是重科学,重实用,写字本是闲
里功夫,可有可无的。王琦瑶听他这话里有些见识的,怪自己小瞧了他,又接着问他别
的问题,阿二都—一回答,像个听话的学生。然后,王琦瑶邀他时常来玩,才与他分了
手。
    下一日,来送豆腐的,又换了原先那伙计,阿二是晚上来的。脚上穿着刷了鞋粉的
雪白的球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