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
祁支即巨支,其宜即渠羁也。颜云:‘河北、江南所读不同。’亦言其
大略耳。考原本玉篇岐即作渠宜反,是江南亦有读奇者也。”〔二七〕通鉴一
四二胡注:“案,文案也,藏之以案据。”〔二八〕续家训“之”作“知”。
北人之音,多以举、莒为矩;唯李季节云:“齐桓公与管仲于台上谋伐
莒,东郭牙望见桓公〔一〕口开而不闭〔二〕,故知所言者莒也〔三〕。然则
莒、矩必不同呼〔四〕。”此为知音矣。
〔一〕“见”字原脱,今据宋本补。
〔二〕卢文弨曰:“管子小问篇作‘开而不阖’,说苑作‘吁而不吟’。”
〔三〕赵曦明曰:“吕氏春秋重言篇:‘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
国,桓公怪之。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
柘杵而上视者,意者其是耶?”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郭牙至。管
子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
莒者!”对曰:“然。”管子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
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子何以意之?”对曰:“臣
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湫然清净者,衰绖之色也;艴然
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不吟,所
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侯之不服者,其惟莒乎!
臣故言之。”’‘柘杵’本作‘跖●’,讹,从说苑权谋篇改。”卢文弨曰:“注
‘吕氏有执柘杵而上视者’,管子作‘执席食以视上者’。”器案:颜氏此文,
系据管子,非用吕氏。
〔四〕卢文弨曰:“广韵举、莒俱居许切,在八语,矩,俱雨切,在九
麌,故云不同呼。”段玉裁曰:“说文巨、■同字,即今矩字也,其吕切;举、
莒皆居许切,此本孙愐唐韵,唐韵距陆法言、颜黄门辈尚未远也。广韵亦引
说文■,其吕切,莒、■同在八语而不同呼,莒第一声开口,■第三声闭口
也;若如广韵矩读俱雨切,则虽与莒分别八语、九麌,而实同呼矣。此广韵
与唐韵出入不同之一条,黄门所云‘北人多以举、莒为矩’者,北人三字皆
其吕切也。李季节音谱出,而后知举、莒读居许切,合于管子所云口开而不
闭。又案:毛诗‘以按徂旅’,孟子作‘以遏徂莒’,然则古人莒、旅同音。
莒从吕声,本读如吕,管子所云‘口开而不阖’,彼时正读吕音耳。”钱馥曰:
“巨说文以为规矩字,经典以为钜细字,唐韵其吕切,乃为巨(钜)字作音
耳,说文加音切者,于巨(矩)字之下引之误也。
(说文金部:“钜,其吕切。”五经文字艹部:“万与矩同。”见考工记
经典释文。万,姜禹反,矩,俱宇反,姜禹、俱宇、俱雨,一也。)且矩即
读其吕切,牙音第三群母,与莒之居许切,牙音第一见母,同为摄口呼,不
无清浊之分,非有开口、闭口之别也。所云莒、矩不同呼者,自当读矩为俱
雨切,与莒分八语、九麌之为是也。北音则举、莒并读俱雨切耳。
莒从吕声,不必即读为吕,如举从与声,夫岂当读为与字乎?吕,力
举切,亦撮口呼。说文工部巨重文无■字。案:鬯部●字说云:‘从鬯矩声。’
则说文非无矩字也,正文偶缺耳。
(吴氏新唐书纠谬郑余庆传“损增仪矩”,谓矩当作■,辛楣詹事校云:
“广韵、集韵皆云■同矩,■虽说文正字,然经典规矩字皆不从木,似不必
改。”案:说固是矣,然吴氏有知,未必心服也,宜以此证之。)”牟庭相雪
泥书屋杂志三:“道德经‘下者举之’,举与抑为韵,音纪。颜氏家训云云,
据颜黄门、李季节之说,矩音几语反,微闭口言之,而举、莒皆音居倚反,
微开口言之也。今之人皆以举、莒为矩,无复知古读之不同音矣。”周祖谟
曰:“此引李季节之言,当见音韵决疑。举、莒切韵音居许反,在语韵,矩
音俱羽反,在麌韵。颜氏举此以见鱼、虞二韵,北人多不能分,与古不合。
李氏举桓公伐莒事,以证莒、矩音呼不同,其言是矣。盖莒为开口,矩为合
口。故东郭牙望桓公口开而不闭;知其所言者莒也。”器案:举、莒、矩,
古音呼俱同,率相通用,故春秋定公四年之柏举,公羊作伯莒;水经江水三
注之举水,庾仲雍作莒水,京相ё鳑谎帐弦跃佟④臁⒕夭⒕伲似湔
也。
夫物体自有精麤,精麤谓之好恶〔一〕;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
〔二〕。此音见于葛洪、徐邈〔三〕。而河北学士读尚书云好生恶杀〔四〕。
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五〕。
〔一〕续家训不重“精麤”二字。卢文弨曰:“好、恶并如字读。”〔二〕
续家训不重“好恶”二字。宋本原注:“上呼号、下乌故反。”器案:经典释
文叙录条例、史记正义论音例俱云:“夫质有精麤,谓之好恶;心有爱憎,
称为好恶。”说与颜氏同,盖俱本之葛洪、徐邈。
〔三〕周祖谟曰:“案:以四声区别字义,始于汉末。好、恶之有二音,
当非葛洪、徐邈所创,其说必有所本(详见拙著四声别义释例)。葛有要用
字苑一卷,见两唐志。徐有毛诗、左传音,见经典释文叙录。”〔四〕宋本原
注:“好,呼号反。恶,于各反。”〔五〕卢文弨曰:“顾氏炎武音论:‘先儒
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余考恶字,如楚辞离骚有曰:“理弱而媒拙兮,恐导
言之不固。时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终古。”又曰:“何所独无芳艹兮,尔何怀乎故
宇。时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美恶。”汉赵幽王友歌:“我妃既妒兮,诬
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此皆美恶之恶而读去声。汉刘歆遂初赋:“何
叔子之好直兮,为群邪之所恶;赖祁子之一言兮,几不免乎徂落。”魏丁仪
厉志赋:“嗟世俗之参差兮,将未审乎好恶;咸随情而与议兮,固真伪以纷
错。”此皆爱恶之恶而读入声。乃知去入之别,不过发言轻重之间,而非有
此疆尔界之分也。’案:顾氏此言极是,但不可施于今耳。”钱大昕曰:“予
谓顾氏之说辨矣。读颜氏家训乃知好、恶两读,出于葛洪字苑,汉、魏以前,
本无此分别也。陆氏经典释文于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行满天下无怨
恶’,并云:‘恶,乌路反,旧如字。’‘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云:‘好,如
字,又呼报反;恶,如字,又乌路反。’元朗本笃信字苑者,而于此处兼存
两读,可见人之好恶,物之好恶,义本相因,分之无可分也。”郝懿行曰:“案:
好恶古音多不分别。臧玉林经义杂记第十五云:‘案:孝经天子章:“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卿大夫章:“行满天下无怨恶。”释文并云:“恶,乌路反,旧
如字。”又三才章:“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释文:“好,如字,又呼报反;
恶,如字,又乌路反。”则好、恶二字,虽各具两义,古人实通之矣。“读尚
书云好生恶杀”句,原注“好,呼号反”,当依唐韵作呼皓切,此盖误。’”
甫者,男子之美称,古书多假借为父子;北人遂无一人呼为甫者,亦所未喻
〔一〕。唯管仲、范增之号,须依字读耳〔二〕。
〔一〕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三女字说曰:“经典男子之字,多作某父,彝
器则皆作父,无作甫者,知父为本字也。男子字曰某父,女子字曰某母,盖
男之美称莫过于父,女子之美称莫过于母,男女既冠笄,有为父母之道,故
以某父某母字之也。汉人以某甫之甫为且字,颜氏家训并讥北人读某父之父
与父母之父无别,胥失之矣。”〔二〕宋本原注:“管仲号仲父,范增号亚父。”
卢文弨曰:“案:太公望号师尚父,乃师之尚之父之,亦当依字读。”郝懿行
曰:“臧玉林又云:‘说文父作●,从又举杖;甫作●,从用父,父亦声。是
父甫本同声,故经传多假父为甫。士冠礼曰:“伯某父。”注:“甫是丈夫之
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父(案:即诗家父),宋大夫有孔甫,是其
类。字或作父。”又“章甫”注:“甫或为父。”诗大明:“维时尚父。”传:“尚
父,可尚可父。”笺云:云:“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正义云:“父亦男子
之美号。”释名释亲:“父,甫也,始生己也。”则父、甫非特字通,义亦本
通,是皆不必强为区别矣。’懿行按:据诗正义,以尚父之父亦男子之美称,
此说是也。”周祖谟曰:“甫、父二字不同音,切韵:‘甫,方主反;父,扶
雨反。’皆麌韵字,而甫非母,父奉母。北人不知父为甫之假借,辄依字而
读,故颜氏讥之。”案:诸字书,焉者鸟名〔一〕,或云语词,皆音于愆反〔二〕。
自葛洪要用字苑分焉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于愆反,“于焉逍遥”,“于
焉嘉客”〔三〕,“焉用佞”,“焉得仁”〔四〕之类是也;若送句〔五〕及助词,
当音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六〕,“有民人焉”,“有社稷焉”
〔七〕,“托始焉尔”〔八〕,“晋、郑焉依”〔九〕之类是也。江南至今行此分
别,昭然易晓;而河北混同一音,虽依古读,不可行于今也〔一0〕。
〔一〕“者”字原误作“字”,宋本以下诸本及续家训都作“者”,今据
改正。野客丛书八亦误作“字”。
〔二〕“词”原作“辞”,宋本以下诸本及续家训、野客丛书都作“词”,
今据改正。
“音于愆反”,野客丛书作“音嫣”,下同,当出王楙所改。
〔三〕赵曦明曰:“见诗小雅白驹篇。”〔四〕赵曦明曰:“见论语公冶
长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