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良毫不停顿地接了父亲的话:“那好,那我现在就征求您的意见。请您同意!”
父亲也毫不停顿地回答:“我不能同意!”
保良也毫不停顿地逼问:“为什么不同意,您得说出道理!”
父亲生硬地回答:“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个家现在不光是咱们两个人的,还有杨阿姨和嘟嘟。我既然把她们接过来和我一起生活,我就有责任让她们在这个家里感到安全得到幸福!你的朋友是住在你的房间,可洗澡、吃饭、上厕所,都得搅在一起,杨阿姨和嘟嘟当然不方便。保良,你是大人了,应该懂点事了。爸爸为国家出生入死一辈子,应该有个幸福的晚年。杨阿姨对爸爸很好,嘟嘟也对爸爸很好,嘟嘟从第一天来,就叫我爸爸。可你和杨阿姨处这么久了,你什么时候叫过人家一声妈妈?你也替人家想想,人家心里是什么滋味。你不愿意叫,爸爸强迫你了吗,啊?我们一直是很照顾你的情绪,很尊重你的,可你尊重我们吗,啊?”
父亲一口一个“我们”,这说明父亲已经把保良排除在外,而把自己和杨阿姨和嘟嘟,划在一拨去了。保良很敏感,也很反感。尽管父亲的话说得句句有理,但对立的情绪让保良一句也听不进去。当感情激动的时候,道理的对错已经不重要了,决定性的因素,只是情绪。
保良红着眼睛,用最后通牒的口气逼问父亲:“爸,我尊重您,但我也希望您尊重我,我希望我在这个家里还有一点基本的权利。我再问您一遍,我最好的朋友,现在有困难,没地方住,我希望您能同意让他们住在我的屋里,我希望您能同意!如果您不同意,那我就跟他们一起走,一起离开这里!”
其实保良明明知道,以父亲的性格,在他这种威逼下绝不会退让,但愤怒已将保良推到了悬崖,也同样无路可退。他的逼问犹如纵身一跃,结果只能粉身碎骨。
“好,保良!”父亲说:“你既然这么问,那我就告诉你,我不同意!你愿意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这就是你的权利!”
保良瞪着父亲,他从小到大从没像现在这样,敢对父亲如此怒目而视。父亲一直是他景仰的对象,也一直是他恐惧的对象,父亲不仅把他养大成人,而且帮他成为一名公院的学员,他未来的一切,都要依靠父亲的规划,他和父亲之间,不仅是父子,而且是师徒,是官兵,一直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但现在,父亲受到了冒犯,他变得怒不可遏。他也狠狠瞪着保良,彼此剑拔弩张。他指着保良的卧室,恶声说道:“你马上让他们走,我的话你听见没有!你不去说我就去说!这么多天我一直给你面子,你别登鼻子上脸跟我犯浑!你要跟我来浑的我比你还浑!”
保良不再与父亲对峙,他转过身来的目光,对这个家充满绝望。他拉开自己的房门,对两个不知所措的伙伴说了句:“咱们走!”然后用力打开衣柜,从里面未加挑选地随手拽出几件衣服,塞进自己的挎包,然后率先走出了他的卧室。他甚至没有向僵直地站在客厅里的父亲看上一眼,就带着他的两个兄弟,打开家门,愤而出走。
李臣和刘存亮惶惶然地跟着保良走出了这座小院,一直走到巷外的大街。街上灯光昏黄,人迹稀落。有一些风,吹起他们的头发和衣角,刘存亮不由竖起衣领,左右看看,气馁地问道:
“那咱们现在去哪儿?”
第二部分一场无声的冷战
半夜两点,他们找到了一家旅店。旅店的门前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货运卡车,能看出这是一家专供过往司机投宿的“大车店”。李臣刚到省城时曾在这里住过一夜,知道在这儿可以租到三十元一天的小屋。
他们在这样一间只有一张床铺的小屋里,挤着过了一夜。
李臣丢了工作,保良和家里闹翻,刘存亮也没了住处,三个人全都郁郁寡欢。不过在这个不眠之夜,兄弟之间的更多安慰,还是一致地投向了保良。大家都是大人了,都懂得父子交恶最需要劝解。
天亮时李臣和刘存亮熬不住困倦,横躺竖歪地打起了呼噜。保良跑到旅店公用的洗漱房里洗了把脸,没有毛巾擦就用手抹了两下,便出门搭早班的公交车赶去上学。学校在省城的西郊,早操肯定赶不上了,但他必须最迟于八点以前赶上今天的头一堂课。头一堂课是学习邓小平理论,这种政治课对考勤的要求最为严格。
这一周每日照常出操、上课、自习、点名,保良别无他念。
和往常不同的是,他就是在上课时也把手机转入振动,置于开机的状态。他在等谁的电话呢?尽管他心里不想承认,但偶尔电话响起,他看到来电显示并不是家里的电话或者父亲的手机时,就有一种失望的感觉。
冷静之后,想想父亲那晚赶走他的朋友,一来不是全无理由,二来,也怪他情绪失控把父亲激怒。保良发现,很久以来,他和父亲之间其实并无沟通思想、处理分歧的有效渠道,平时很少把心里话倾诉给对方,也很少倾听对方的心情。
保良的脾气虽然不及父亲暴躁,但个性上却遗传了父亲的死硬,即便后悔,也不愿主动向对手低头认错。也许父亲也在等着保良的电话,也许只要保良向父亲认个错,父亲就会立即原谅他了,甚至都不一定让他再向杨阿姨和嘟嘟赔礼道歉,一切就都和好如初。
但一周过去了,电话二十四小时开着,父亲没有打来电话,保良也没有打给父亲。父子之间好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冷战,试看到底谁赢谁输。
这一周保良倒是给李臣打了几个电话,也发过几次短信,关心他和刘存亮的食宿问题。从李臣口中保良得知,刘存亮住到他们餐厅一个服务生租的地下室去了,李臣还在打游击,今天这里住住,明天又搬到那里。别看李臣来省城不到一年,结交的朋友比保良还多。
因为在夜总会挣钱容易,花钱也就比较随便,如今忽然失业,李臣的手里,还真没多少积蓄。在电话中李臣表示,他还没想好下一步要干什么,他在娱乐行中每月三千两千拿惯了,让他像刘存亮那样,到一个餐厅跑一个月菜才挣五六百块,打死他也不干。无论自己有业无业,无论身上有钱没钱,李臣但凡见到刘存亮时,多是嫌弃挖苦的口吻——五百块钱一个月,干什么劲呀,亏你还是学旅游服务出身的,也不嫌寒碜!
李臣和刘存亮唯一的共同爱好——也不叫爱好——就是从兜里随手摸出些零钱去买彩票。体彩福彩不论,两元三元不等,权当无望中的一个希望,平庸中的一点野心。
这一周的周末,保良不想回家,他和父亲的冷战,进入胶着阶段,互相都在坚持。晚上八点,保良再次来到“焰火之都”,在这家夜总会对面的马路边上,幽灵般地等着马老板再度现身。他设想了许多能让马老板开口的方法,软的硬的都有,连冲马老板当街下跪这种办法都在他脑子里闪过一次,也知道这招太过贱皮。
也许因为和父亲的冷战让保良更加想念母亲和姐姐,所以找到姐姐的渴望比过去更加不可控制。他也不知道姐姐现在生活得好不好,想不想他和父母,是不是还愿意回来。母亲已经不在,但母亲的临终嘱托和留给保良的耳环同在耳边,无时无刻不在坚定他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姐姐,把姐姐带回家来。找到姐姐并且让她回家,是保良必须替母亲了却的一个心愿。
于是保良决定,每逢周五周六和周日的晚上,从八点到十二点,他都要守在“焰火之都”的马路对面。周末和周六,这里都是车水马龙,但一连三天,那位马老板并没在这儿露面。
第二部分做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没有等到马老板,保良并不意外,并不气馁,他早就做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仅周末,只要学校晚上没有必须参加的活动,他都以父亲身体有病需要照顾为由,向班长和辅导员请假,跑到“焰火之都”的门前守株待兔。保良的恒心,感动了李臣和刘存亮,刘存亮甚至有两期彩票没买,下了夜班跑到“焰火之都”门口,请保良到街角去吃热腾腾的馄饨。李臣因为马老板投诉而丢了饭碗,本来有些埋怨保良,但见保良寻姐之心如此坚定,也就闲话少说了。也难怪李臣鄙夷刘存亮,他就是比刘存亮命好,在离开“焰火之都”一个月后,又在一个大型台球城应聘成功,而且一去就当上了领班,每月底薪虽然只有六百,可酒水推销的提成倒不止两千。而且不用像过去在“焰火之都”那样,每夜陪着那帮醉醺醺的男客女客又喝又唱,憔悴得像个酒鬼,所以对李臣来说,离开“焰火之都”也算因祸得福。
保良的恒心,也感动了菲菲。菲菲来省城后一直闲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找不到工作,每月靠在省城开小饭铺的姨夫给点零花钱维持生活。后来她索性就在那小饭铺里当了收账员,干得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把这事当回事的。但她不止一次地,一连数个小时陪着保良坐在“焰火之都”对面的马路沿上,兴致勃勃地与保良东拉西扯,消磨掉一个个漫长而又枯燥的晚上。
每当对面的门前有车开到,菲菲总会问:是他吗?保良总是摇头:不是。再有人来,菲菲就再问:是他吗?他是胖子还是瘦子?夜总会门前人来车往,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保良一连几个小时总要机械地回答“不是”,最后,只剩下了机械地摇头。
“是他吗?”
“不是。”
“他呢?”
“不是。”
“这个呢?”
“不是。”
“那这个呢?”
“……”
保良神经麻木,目光疲乏,但意识始终没有彻底拖垮,当有一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