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快开了,列车员已经叫送站的下车,我站起来,正要走的一刹那,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送她回家!”她觉得有些惊讶,说:“不行,不行”。我问,“为什么?”“我妈会生气的。”这时,列车已经开动了。我重新坐下来,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她说得也不多,就是这不多的几句话,也是一直在劝我回学校:也没请假,老师点名怎么办;到了家里后,她家人见到我会不高兴;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要送我回家”;她最后抬起头来,问我。我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说了:“我爱你,关心你啊!”“那么你就应该听我的话,到天津下车,回学校去吧。”我沉默了。车到天津,我站起来,对她说:“我不送你了。你路上自己小心。”然后,我又请她身边的乘客一路上给她些关照。我下了车,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重新启动,渐渐远去。我感觉惆怅。
在出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身上的钱不够付一张回北京的火车票。我走出车站,在车站附近徘徊,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津,别说在夜晚,就是白天,我也不知道哪条路是去北京的。走近路边的一位大爷问路,他问我是不是要坐火车。我说想坐汽车,他给我指了一条路。我谢过他,走到附近的路边的一家加油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找到一个愿意带我回北京的货车司机。午夜左右,我赶回了学校。
其实,如果桦愿意的话,她可以成为得到很多关爱的人。比如方君就很喜欢她。据班里女生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很优秀的男孩(根据我后来的了解,确实如此)。他没有和她报考同所学校,所以他的爱情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偶尔,他也从遥远的南方来我们学校看桦。桦客气地接待很高兴地带他到颐和园、圆明园、北海等地方游玩,然后客气地送他回去。这些事情,在我和桦的爱情有些眉目之前,我一直一无所知。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的爱情过于纯粹,不带一点技巧。几个月后,当我回想这场闪电一样消失的爱情时,我不由得反复咀嚼弗洛姆的一句话:“爱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感情。”然而,这种纯粹,不带一丝取巧的方式,也有它的好处;我因此不犹豫,只想表达自己。我一直试图把我心中产生并不断潜滋暗长的爱情告诉她,希望她能够明白,答应和我一起守护它。也许在潜意识里,我还想和她守护这份爱情直到地老天荒。然而,桦却不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的生活很有规律,很有目的。她总是起得很早,到图书馆,或者到某个教室占个座,有课就去上课,下了课又去学习,除了吃饭、午休她一般不轻易走开;没课的时候,我不由在内心里感叹,其实我和她不是一种类型的人。她像一朵花,顾自美丽,我却像风,喜欢与风遨游。然而我心中对她的爱情却像潮汐,总是落了又涨。
在那个冬天的晚上之后,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了一些。但是,由于我们的性格中有太多的不相容的成份,所以为数不多的共处的时光都是在吵了又好、好了又吵的模式中度过。1993年的寒假我没有回家,因为我堂弟写信给我,说想到北京玩。我答应了他。然而这个寒假我并不快乐。桦回家时居然没有告诉我。前一晚,我问她回不回家,她说还不知道,可当我第二天去找她时,她宿舍里的同学却告诉我说,她已经走了。我因此写了一封长信给已经回家的桦。
我猜想收到我的信后,桦把我们的爱情告诉她的家人,并得到她家人的同意。春节过后,开学前一天傍晚,她出现在28楼206室我住的宿舍门口。当时我正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入迷地看《曾国藩》。听到敲门声,我起身把门打开,发现她穿着一件美丽的新衣绰绰有姿地站在门口。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是多么狂喜。我拉着她的双手使劲地摇晃着,问她什么时候回来的。她望着我笑。我抱着她。她说头晕,我让她坐下,倒了一杯水给她,狂喜,狂喜如飞花一样点染这个美丽的夜晚。我忘记了在此后的这段时间里和她说了什么。大约是别后的思念,相见的欢乐。转眼就到了宿舍关门的时候,守门的老师傅挨舍敲门提醒。她说:“该走了。”我让她留下来,再呆一会。我们有很多话说。第二天早上,她见到我,说前天晚上她回宿舍时,宿舍楼门已锁上了。她叫守门大娘起来开门,挨了她一顿数落,我知道她并未觉得委屈,在她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觉到她的一种甜蜜的东西。
这样的心情不能不使我想到要娶她,尤其是当她带着我去叔叔的住所时,我更觉内心庄严。那时候她叔叔还未结束假期,仍在外地休假。我们因此有了自己的空间。我热爱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像个小妇人;热爱她穿着一件深黄色的羊毛衫,转到门后去的身影;我热爱她进门时嘴角的笑容,是那么温婉。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她抱在怀里,亲吻她浓密的头发。哦,世俗的快乐!这样激动我年轻的心。
许多时候,我会想起方来。他与我有着共同的爱好,而且拥有同样的审美观。如果他和桦相距并不遥远,他也许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赢得桦的好感,甚至获得她的爱情。但是距离改变了一切,距离和时间一样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方所在的那所大学的文学社的新社长博来过北大。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接待了他。在校内的一个小酒馆里,我们喝酒,谈天,聊一些朋友的近况。有人突然说起了方,说起他的诗。博更向我们确认了方的横溢才华,并谈到他的一些趣事。博最后说,方有个中学同学在北大,是他的朋友,最近被别人撬走了。在博临来北大前,方让他找我们查一查,想个办法警告警告那小子。我们于是问起方的籍贯,考学前所在的中学。询问之中,我的朋友们突然发现,方要警告的那人竟然是我。博并未注意到我们的一掠而过的尴尬的神情。他为我们的答应他的要求而高兴,提议大家“喝酒”。自那以后,朋友们常常和我开玩笑,说要去找撬走方的女朋友的那小子算帐。我颇觉滑稽,因为那个时候桦在我的眼里依然遥远,不可捉摸。在这种情况下,竟还要承担这样的恶名。最重要的是,桦从来没有承认方是她的男朋友。如果她以此为理由,拒绝我的爱情,或许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初恋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曾经的未名湖世俗的爱情(3)
和桦分手时,我已经不太参加文学社的活动。惟一的社会活动就是主编系里的刊物《缪斯》,这本刊物创办很早,但中间几经反复。1993年,八九级的几个师兄最终办其复刊。我参与了复刊第一期的编辑工作。到了第二期,就由我接手主编了。尽管这只是一份油印的16开的刊物,我依然怀着很神圣的心情去做。从约稿、组稿到联系打字印刷、校对等等事事亲力而为。因为经费的原因,我们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承印厂家。北大印刷厂建议我们铅印,但是铅印太贵,制一个版就需要一千多元,还有印刷费,无法承受。我找到了人大印刷厂。他们很热情,挤出时间为我们印刷了第二期《缪期》,而且所开价格颇为便宜。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刊物,我感到很高兴,对人大印刷厂也怀有一种异常的感激之情。可我却没有想到,也就是在人大,我的爱情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
那天,我们不知为何又吵起来了。桦一气之下去了她叔叔的住所。桦的叔叔就住在人大附近。我本不打算跟她去,后来又觉得应该去找她说清楚,寻求和好。我来到她叔叔的住所时,门关着,我敲门,桦应了一声:“谁呀?”我说:“是我!”她不说话了,我在外面不停地敲门,要她开门,她一直不说话。最后,邻居了出来了,在门外劝她开门。过了一会儿,她打开门,拎着包出来了。她不说什么,把门锁上扭头往外走。走到自行车停放处,她平静地对我说:“我到我同学那去了,你回去吧。”我说:“好吧。”
我站在路边看着她进了人大,然后,我骑车往回走。如果我一直往回走,心平气和地回到北大,心平气和地等她回来,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她谈谈。或许那天的风不会那么大,那天的路上也不会那么嘈杂,而那个夜晚也不会那么铭心刻骨。不幸的是,我又回转了身,我也去了人大,我对她的这个同学的了解并不多,但我凭此找到他的宿舍,并且从他的室友口中知道,他们去了餐厅。透过窗子,我看见了桦和她的那个同学。我下了楼,转到楼后,跟着他们进了餐厅。我走进餐厅时,桦已经坐到了一张餐桌前。她面朝大门,所以一眼就看见了我,她没有什么反应。即使当我走过去坐到她身边的凳子上,她也没说什么。我说:“回去吧。”“我在这吃饭。”她的神色颇为平静。“那我到下面等你。”我轻轻地说。“你不用等我,我跟你没什么关系。”她的语气突然变得坚决,这种坚决使我有些恼火。“我要和你一起回去。我就在这儿等你。”说这话的时候,我的手不由自主拿起地上的啤酒,而且不由自主地在地上顿了一下。酒瓶碎了,那么轻易地就碎了。“你把酒瓶砸碎了?!”桦的音调高了不少。正在这里,她的同学点完菜回来了。桦转过身对他说:“他把酒瓶砸碎了,让他赔。”我对他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酒瓶弄倒了,我去买一瓶来。”他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说:“不用、不用,这我还有。”他坐下来,给桦倒了一杯啤酒,给我也来一杯。我们端起酒杯正要喝,桦站起来说:“我不吃了,回学校去。”我于是也站起来,和她一起回去。在归途中,她说:“我们彻底完了……”
这一次期末考试我居然也通过了,分数不高,可依然不失为一大奇迹,因为整个复习阶段我全无心思去看书。我在文史楼里占了一个座位,花费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