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雪芹书箱探源 作者:土默热-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曹雪芹书箱”应是盛装《红楼梦》手稿的书箧
  笔者的《怀金悼玉诉情种 寂寥伤怀话石头》等系列文章,考证了《红楼梦》的初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升,曹雪芹只是后来的“披阅增删”者。洪升出身于江南的一个“百年望族”家庭,后半生多灾多难,贫困潦倒,但多才多艺,著述颇丰。洪升晚年,在为《隋唐演义》的作者楮人获作品作序时,曾说自己正在以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创作一部作品,但尚未竣工。同一时期,洪升的好友朱彝尊,也说自己曾亲自看到洪升以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洪上舍传奇》。《红楼梦》所记载的故事,与洪升早年“家难”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闺友闺情”完全一致,当非偶合,《红楼梦》应该就是《洪上舍传奇》。“洪上舍”是对洪升的尊称,洪升的作品,不会以别人对自己的尊称命名,只能解释为朱彝尊不欲提及《红楼梦》名称,而以洪升传奇代称。
  洪升去世前的人生最后一站,是在曹雪芹的爷爷——江宁织造曹寅的府中度过的。康熙四十三年春,应江南提督张云翼之约,洪升亲赴松江,观演自己的得意作品《长生殿》传奇,场面之盛大,轰动整个江南。曹寅得到消息,邀洪升到南京,在织造府又“畅演三日”《长生殿》。(洪升这个人很有意思,红学研究中的“张候说”、“明珠说”、“江宁织造说”,都能与他扯上干系,难道是偶合么?)洪升与曹寅是老朋友了,洪升抵达南京,曹寅亲自到江边去迎接。洪升是带着“行卷”到南京的,所谓“行卷”,就是文人随身携带的书籍和手稿。读了洪升的“行卷”之后,曹寅感慨万端,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
    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著书恐惧成。
    礼法谁曾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 
    纵横捭阖人问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于诗中可见,洪升“行卷”中装的是自己“垂老”之年在“恐惧”中所写的一部作品手稿;作品描写的是自己年轻时的“荒唐”事迹和轻蔑“礼法”的人生理念。这部作品非《红楼梦》而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卷”二字,洪升携带百万字书稿前往南京,以当时毛笔书写的文稿计,大概有三五千页,甚至还要多些,没有书箱盛装是不可想象的。盛装书稿的书箱,应该就是妻子黄蕙出嫁时带来的装“花样子”的一对“书箧”,书箱中装的就是《红楼梦》手稿!
  洪升携带手稿到南京,目的似乎是求曹寅为书稿刊刻“问世”;曹寅确实经常出资为江南贫困文人刊刻书稿,在文坛有很好的口碑。洪升归途中不幸淹死了,装手稿的“行卷”亦即书箱必然流落在曹府。洪升的遗体打捞出来之后,妻子黄蕙必然赶赴乌镇现场处理后事。此时的曹寅,也必然把洪升的“行卷”亦即
  盛装手稿的书箱带来,交给黄蕙“理陈箧”。可以想象,黄蕙整理完丈夫遗物之后,必然把盛装书稿的箱子继续交给曹家,目的依然是为了完成丈夫的出版遗愿。交给曹家前,黄蕙“睹物思情”(或“睹物思人”),在箱中草草题写了那首“悼亡诗”,就是顺理成章的推断了。
  书箱从此流落在曹家。曹寅后期,烦心的事情不少,家庭经济也捉襟见肘,哪有精力和财力,为洪升镌刻这部百万字巨著?曹寅死后,曹家中落,谁还会对出版洪升的作品感兴趣?再说曹家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了。到了乾隆中期,曹雪芹发现了这对箱子及其箱中的手稿,百无聊赖之际,仔细读来,心灵必然引起极大震撼和共鸣,因此“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传抄开来,这就是《红楼梦》在乾隆年间方得问世的根本原因所在。书稿问世了,书箱必然还在曹家。不知什么原因,被曹雪芹的朋友在书箱上又补题了“题芹溪处士”和“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两句话,由此,这对黄蕙的嫁妆箱箧就变成了所谓“曹雪芹书箱”。曹雪芹死后,书箱落在张宜泉手,由张家后人保存至今。这就是对“曹雪芹书箱”来历的最合理推断。
  
  六、《红楼梦》续书及流传过程推断
  书箱中所装的洪升书稿,肯定是个未完稿,大概就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手稿。过去笔者推断,洪升初创的《红楼梦》是传奇体裁,现在看有商榷的必要。洪升一生热中传奇创作,但晚年却表现出了对小说创作的极大兴趣!他曾经为吕熊的小说《女仙外史》详加评点并作序,也曾同小说《隋唐演义》的作者褚仁获认真探讨过创作体会。洪升曾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小说创作的话:小说创作“要节节相生,脉脉相贯,若龙之戏珠,狮之滚球,上下左右,周回旋折,其珠与球之灵活,乃龙与狮之精神气力所注耳。是故看书者须睹全局,方识得作者通身手眼”。这段议论,用之于评论《红楼梦》,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洪升晚年曾说过,要把自己亲历亲闻“编述一秩”,“忽忽暮年,迄无头绪”,洪升创作的这部作品肯定不是传奇体裁,最大的可能是小说。所以,笔者怀疑,洪升生前,曾经把记载“亲历亲闻”的《洪上舍传奇》改写为小说,不过未完工而已。
  过去笔者也曾推断《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可能就是“披阅增删”者曹雪芹。现在看恐怕曹雪芹并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续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后四十回的续作者,应该是洪升的“未亡人”黄蕙!洪升带到曹家的书稿,肯定是个誊清稿,原稿应该仍留在自家。当时洪升的《洪上舍传奇》手稿也应该尚在,续书也不过是继续改编而已。黄蕙与洪升共同生活了近四十年时间,洪升终生耿耿于怀的“家难”,终生念念不忘的“闺友闺情”,都是夫妻二人共同经历并共同承受的。以黄蕙的才情和对“京片子”语言的熟悉程度,也完全具备在洪升原稿的基础上改编《洪上舍传奇》、续写《红楼梦》的能力。“悼亡诗”中所说的“续书才浅愧班娘”,不是说黄蕙没有“续书”,而是说担心自己“才浅”,害怕写不好续书,愧对亡夫。黄蕙熟知洪升著书的生活基础,又多才多艺,为什么不能像“班娘”一样,完成自己的丈夫兼表兄的遗愿呢?
  黄蕙续书是在丈夫死后,此时曹洪两家已断了联系。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增删”时,不会看到洪升的原稿和黄蕙的续稿,也不知道有个《洪上舍传奇》存在,因此他对《红楼梦》后半部分内容的推测,与程高本完全不同。程伟元从“鼓担”上买来的残稿,应是黄蕙的续书残稿。洪升的女儿洪之则也是个著名才女,有可能保存并批阅整理父母的书稿。洪之则青年早寡,有证据表明,她在寡居期间确曾整理过“先大人”的手稿,并十分称赞父亲的好朋友“吴吴山三妇”批阅文章的文笔。但到了曹雪芹生活的时代,黄蕙去世已久,洪之则大概也已经过世,洪升的孙子“花村”辈未必尊重祖父母的遗作,以致流落“鼓担”,程伟元购买后交给高鹗整理,和前八十回合在一起出版,这应该就是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由来。
  由曹家传抄出来的经过曹雪芹“批阅增删”的《石头记》,和由洪家流传出来的洪升底稿加黄蕙续书以及洪之则评点的《红楼梦》,大概就是《红楼梦》诸脂本的源头,也是诸脂本分别以两个书名问世并出入甚大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传抄过程中,两个源头的稿本互相渗透,这也是各抄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复杂纷纭的根本原因。笔者怀疑,今本《红楼梦》,不论是脂本还是程本,其源头似乎都主要来自于洪家传出的稿本。因为明义从曹雪芹手中借阅的《红楼梦》,按他的二十首《题〈红楼梦〉诗》推断,与今本差异很大,根本没有流传下来。今本中之所以有“曹雪芹披阅增删”字样,是辗转传抄中混入的,并不能证明就一定是曹雪芹“披阅增删”后传出的本子。曹雪芹不可能同时搞两个差异很大的本子,一本“简本”借给明义阅读,一本“详本”供脂砚斋评点。有人认为明义看到的稿本与诸脂本是曹雪芹五次“披阅增删”不同阶段的本子,这也是说不通的;明义看到的稿本是个全璧本,所有的脂本都是八十回残缺本,全璧本在先,后来的脂本为什么残缺?只有一个解释能够自圆其说,就是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本子早就失传了,今本《红楼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还是洪家的底本,不过在传抄过程中,混进了一些曹雪芹“披阅增删”的痕迹罢了。
  
      2004年1月于长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