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男儿心 女儿身(13)
相关链接 易性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朱辉医生认为:小廖的性别认同障碍被称为易性症。它的表现如下:第一,他想作为一个异性角色来生活,并且被整个社会来接受;第二,他对自己解剖上的生理性别、性征感觉不舒服,希望通过外科手术、激素等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性别。大概每10万人中有1个会有易性症。 男孩不哭 2000年引起轰动的美国影片《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讲述了1993年发生在美国一个小城市的真实的故事:一个真名叫做布兰顿的女孩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别,却一直自认是“有性别角色危机的男人”。她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并找到了理解自己的女友。然而她的行动却并不被周围的人所原谅:她死在了一群男人怒气膨胀导致的一场血腥暴力事件中。 中国“第一”变性人 金星,在中美两地十分知名,她是自我意识觉醒的革命人物。金星曾经是一个军人,受训成为中国的顶尖现代舞演员,曾在美国夺得舞蹈界大奖。1994年,她决定将自己变成女人,对此,她非常坦诚,现在她有爱人、有孩子,是著名的电影明星、世界级的舞蹈艺术家。据金星介绍,在她做手术之前,仅她知道的就有30多人选择变性了,在前些年,社会不容你谈论变性。虽然现在变性人多了,但与13亿人相比,还是不成比例的。金星还说,在她变性后,社会一直未排斥她,而她也不怕别人不承认。她说:“我从生下来就在这个社会了,我的心态更坚强,我不在乎人们怎么看,我充分给社会一个评说的空间,不说是不正常的。”这也可能是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媒体曝光的变性人的理由。金星对现在因为变性而引发的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问题也谈了看法,她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有一个道德标准,变性也这样。 观众反馈 ※ 昨天晚上聚精会神地收看了《男儿心,女儿身》,看得我很是感动。它很平静地述说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彷徨无计的挣扎,具有一种粗糙又真实的美感。我认为主持人和嘉宾的态度是好的,他们没想评判什么,也没想煽乎什么,他们营造的气场能够让小廖在节目的后头主动说起了自己和女友的性生活,这已足够成功。小廖的这段叙述也让人毫无猎奇之感,我当时一下子热泪盈眶,对他尊敬,再尊敬,并相信他真正具备了男人的品质。这个节目刚刚播出了两期,还看不出全貌,但我赞同这个节目的基本立场:谁都活得理直气壮,谁都帮不了谁,谁也别想指点谁,大家来到演播室,就是家的感觉,静静地说一会儿。说完了,继续活。对于小廖来说,这样的机会可能并不多,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套话,说出来的也是攒了若干年的掏心窝子话,命运的尊严,岁月的流转,他们的勇气和坦荡超过所谓名人。这样的对话节目,采集的是来自民间的生活进行时,挺好。 ※ 你好,晓楠。从接触卫视以来,就比较喜欢《冷暖人生》栏目。看了《女儿身,男儿心》,我佩服小廖的勇气,能面对着镜头这样坦白自己的经历,他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小廖讲得挺平淡,但是从他的话里,我感觉得出他背后的那种艰辛。因为他的经历跟我的经历很相似,真的!我长得比较像女孩,性格可能也比较倾向于女孩,以使于经常有人认为我是女孩,或干脆开玩笑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孩的话,肯定是一个美女。读书时同学们也给我取那种难听的外号。我从懂事起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女孩,也觉得老天真是爱跟人开玩笑,偏偏生下来是个男孩,想做女孩的愿望一直在我的心中占据着我整个思想。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刚刚看了一个网友说做男人跟做女人有什么区别,他觉得无所谓。但是我想跟他说,区别真的很大。如果你生是男的,但你的内心是女孩的话,在社会上你会被人看不起,讽刺和挖苦。而且当你跟异性或同性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出的滋味。这种滋味是他们所没有经历的。我也想过做手术,但是在我们江南农村,还是比较传统的,我不想我爸妈被人瞧不起,心里也总觉得对不起他们。其实我心中一直没有喜欢过女孩,因为我一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是个女孩。可能我也会像小廖一样,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去做手术,我自己始终认为这也是唯一解脱的办法。就像小廖说的,即使死在手术台,而自己是以一个女孩的身份死的,觉得也很高兴。在大部分人眼里对我们这部分人认为是“变态”(其实我很害怕接触到这个词),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其实活得很累,很艰辛。这些都是我埋藏在心里二十多年的心里话,因为由于是这种事,而从没有跟别人说过。晓楠,跟你说了这些以后我觉得有一种舒畅的感觉,真的!其实人人都需要爱和关怀。希望你的节目越办越好。
第二部分我的大学——大学生乞丐(1)…(图)
李新 1985年生于贵州省凯里县,他所在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弟弟; 2000年8月,被某师范学校录取; 2002年,母亲、父亲先后去世; 2003年被河南某理工大学录取; 随后,李新有了双重身份——大学生和乞丐。 陈晓楠:我们节目当中用的并不是他的真名,在我们的镜头里可能也很难看清晰他的面孔,为了不对李新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过多的影响,所以我们做了以上的种种保护措施。而实际上,李新的确也是经历了一番颇为激烈的心理斗争才决定接受我们的采访。当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找到他的时候,其实当时我们的心里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李新呢,也先是犹疑着很勉强地同意见见我们,不过几个小时的交谈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一次采访。为此,我要谢谢他。一个大学生的乞丐生涯,或者说是一个乞丐的学生生涯,无论怎么听上去都显得那么离奇,那么另类,甚至有几分古怪,可是我觉得当我知道了李新的全部故事,我认为这或许是很多人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事。 2000年的8月,他拿着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为上师范还是上高中而徘徊 2003年的8月,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上不上大学而踌躇 2004年的8月,他在为能不能继续大学学业而犹豫……
第二部分我的大学——大学生乞丐(2)…(图)
8月,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个称得上收获的季节。三年间李新在这个季节里两次取得了他的收获:初中毕业时,他收到了令村里人极其羡慕的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高中毕业时,他收到了全村历史上的第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些在外人看来应当是喜悦的时刻,但是,他却不得不面临着两次艰难的选择。 2000年8月 2000年8月,15岁的李新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在李新家世代生活的小山村,这可是要摆酒庆贺的大事。亲朋好友、村里乡亲都纷纷赶到李新家道贺,但李新踌躇了很久,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李新说不要摆酒了,他已经决定:放弃师范学校,继续读高中! 李新的家位于贵州凯里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山村,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父母靠几亩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也艰难地支撑着李新和弟弟读书的梦想。李新出人意料的选择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乡亲们议论纷纷,他们无法理解李新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可以离土离乡,可以彻底改变农民身份的机会,而不切实际地选择了高中。 李新:他们不太理解。说这样的选择太愚蠢了,明明拿了一个铁饭碗,干吗不用。他们说我的野心太大了。因为没什么收入,就靠那几块地,上高中继而上大学,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冒险。我们村在我之前,就算读高中都没有。他们说我这样的决定太奢侈了。而且对我的父母来说,意味着他们马上要开始攒钱,对我们全家来说,也意味着非常非常困难的(生活)要来临了。 李新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也曾放弃过师范学校和当老师的邀请,就是一门心思上大学,但是因为“文革”而中断了他的大学梦,村里人认为李新应当汲取父亲的教训。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因此李新上高中的决定一下,他就决定不再摆酒庆祝。随即,他和李新的母亲一起打点行囊启程了。因为对这对中年农村夫妇来说,到异乡去打工,是他们唯一能想出的可能供儿子上完高中去读大学的办法。 一家人虽然天各一方,但为着同一个梦想打拼,让他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然而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变故发生了。
第二部分我的大学——大学生乞丐(3)…(图)
2002年2月14日,李新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发自广西的电报,他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开始了改变。 李新:当时拿那份电报给我的是我的化学老师,他没递电报给我的时候他就说,那你赶快回家吧。我说,老师怎么叫我回家了?我拿起电报一看,电报上写了几个字:“因为车祸,你母亲身亡。”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我没回宿舍,就直接从教室准备回家,回家路上,我眼泪一直流。 说到这儿,李新哽咽了。一直像个大男人的他将头转到一边,19岁的他完全变得像一个大男孩,眼泪、愁苦积蓄得太久,他一下子绷不住了,放声痛哭起来……我们随之将摄像机转向水面,等待,等待那水面趋于平静。 陈晓楠:虽然母亲遭遇的是意外的车祸,可是李新始终坚持认为,这全是自己的过错。因为如果不是为了给他挣高中的学费,像母亲这样一个年近半百的农村妇女,绝不会远走他乡,去到一个原来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地方。李新用尽全力地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