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关系和内心世界的刻画,既有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也有对西北
农村风光的富于抒情性的描绘,并在情节发展中自然穿插带有哲理性的议
论。语言极富于乡土情调,清新、流畅,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所有这些,
都使《创业史》既富于时代的昂扬精神和民族的风貌色调,又呈现出细密、
清新而又明朗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宏伟构思与细致描绘”、“感性抒发和
哲理议论”、“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地域色彩和个人风格”等四个方
面的完美结合。
尽管与那个年代的所有小说一样,《创业史》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
极左思潮的印迹,但这只是白玉微瑕。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创业史》都可
以说是思想和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统一的巨著,在我国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史
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王翠艳)
李自成(存目)
姚雪垠
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李自成》导读
《李自成》全书共5 卷,350 多万字。1977 年出版的第2 卷,获首届“茅
盾文学奖”。全书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同以崇祯为代表的朱明王朝之间的
殊死斗争为主线,旨在展现明清之际我国封建社会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的历
史画卷,揭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和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的基
本规律,绘制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宏大的规模、鲜明
的形象、独特的构思、丰富的表现手法,为新中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开辟了
一条道路,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其主要成就在于:
其一、广阔地再现历史生活,深刻地反映历史事变的本质和规律。作者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浩如烟海的明清两代的正史、野史做了深入的分
析和研究,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波澜壮阔的画
面,探索农民起义的成败规律,并且艺术地概括了明末社会的政治、经济、
法律、军事、道德、宗教、文化乃至宫廷生活、典章制度、民间习俗、风土
人情等,笔墨所至,从皇帝到平民百姓,从义军领袖到士兵向导、从京城到
荒僻山村,从宫廷朝仪到农事百工,无不绘声绘色,堪称反映我国明末清初
社会全景的“百科全书”。
其二、小说以出色的艺术手笔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仅前三卷出场的人
物就达350 多人。明末清初各阶级、阶层和行业的人物在小说中都有生动的
描绘,如农民军首领、各级将领、士卒、皇帝、内阁大臣、总督藩王、后妃、
勋戚、太监、宫女、武将、各级官吏、幕僚、衙役、豪绅、商贩、艺人、儒
生、游民、手工业者、农民、星相家、巫婆、术士、强盗、歌妓、修士、僧
人等。其中,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李自成和性格丰富复杂的封建帝王崇祯皇
帝朱由检都堪称艺术典型。
其三、结构美学的创造与民族风格的探索。《李自成》如同一座规模宏
伟的建筑,有着严谨的结构、变化多端的布局。作者采用了多线条网络式发
展的结构方法,章节、单元相对独立又不失关联,情节的铺展层次井然、繁
而不乱、开阖自如、活泼多姿,时而洪峰骤起,时而水波静漾,富于动态美、
匀称美和相间美。《李自成》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长篇巨制,其
民族特色不仅体现在所描写的内容、事件、人物、谋篇布局和传统的表现手
法方面,还集中地体现在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上。作者把白话、文言与口语熔
于一炉,创造了一种准确洗练、朴实流畅、生动形象、语言且富于历史感。
还灵活地运用了对联、灯谜、题铭、偈语、文告、诏书、骈文等,显示了作
者历史知识的渊博和驾驭文字能力的娴熟。
小说的局限主要在于李自成形象的刻画有“现代化”和“完人”倾向,
影响了这一形象的可信度。
(钟正平)
班主任
刘心武
一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我想,你肯定不愿意,
甚至会嗔怪我何以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问题。
但是,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
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三)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换一种方式向他提出这个
问题时,张老师并不以为古怪荒唐。他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
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认识认识他。。”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公安局从拘留所把小流氓宋宝琦放了出来,
他是因为卷进了一次集体犯罪活动被拘留的。在审讯过程中,面对着无产阶
级专政的强大威力与政策感召,他浑身冒汗,嘴唇哆嗦,作了较为彻底的坦
白交代,并且揭发检举了首犯的关键罪行,因此,公安局根据他的具体情况
——情节较轻而坦白揭发较好,加上还不足十六岁——将他教育释放了。他
的父母感到再也难在老邻居们面前抛头露面,便通过换房的办法搬了家,恰
好搬到光明中学附近。根据这几年实行的“就近入学”办法,他父母来申请
将宋宝琦转入光明中学上学。他该上初三,而初三(三)班又恰好有空位子,
再加上张老师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又是这个年级班主任里唯一的党
员,因此,经过党支部研究,接受了宋宝琦的转学要求,并且由老曹直接找
到张老师,直截了当地摆出情况,问他说:“怎么样?你把宋宝琦收下吧?”
正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张老师思忖的目光刚同老曹那饱含期待、鼓励的
目光相遇,他便答应下来了。
二
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趁他顶着春天的风沙,骑车去公安局了解宋宝琦情况的当口,我们可以
仔细观察他一番。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了。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发胖。他
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
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
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不过,更让
学生们敬畏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
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
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
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条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
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一路上,张老师的表情似乎挺平淡。等到听完公安局同志的情况介绍、
翻完卷宗以后,他的脸上才显露出强烈的表情来——很难形容,既不全是愤
慨,也不排除厌恶与蔑视,似乎渐渐又由决心占了上风,但忧虑与沉重也明
显可见。
张老师从公安局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他掏出叠得很整齐的
手绢,一边擦着脑门上的汗,一边走进年级组办公室。显然同组的老师们都
已知道宋宝琦将于明天到他班上课的事了。教数学的尹达磊老师头一个迎上
他,形成了关于宋宝琦的第一个波澜。
三
尹老师和张老师同岁,同是一个师范学院毕业,同时分配到光明中学任
教,又经常同教一个年级。他们一贯推心置腹,就是吵嘴,也从不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总是把想法倾巢倒出,一点“底儿”也不留。
尹老师身材细长,五官长得紧凑,这就使他永远摆脱不了“娃娃相”,
多亏鼻梁上架着副深度近视镜,才使他在学生们面前不至有失长者的尊严。
在这一九七七年的春天,尹老师感到心里一片灿烂的阳光。他对教育战
线,对自己的学校、所教的课程和班级,都充满了闪动着光晕的憧憬。他觉
得一切不合理的事物都应该而且能够迅速得到改进。他认为“四人帮”既已
揪出,扫荡“四人帮”在教育战线的流毒,形成理想的境界应当不需要太多
的时间。不过,最近这些天他有点沉不住气。他愿意一切都如春江放舟般顺
利,不曾想却仍要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
关于宋宝琦即将“驾到”的消息一入他的耳中,他就忍不住热血沸腾。
张老师刚一迈进办公室,他便把满腔的“不理解”朝老战友发泄出来。他劈
面责问张老师:“你为什么答应下来?眼下,全年级面临的形势是要狠抓教
学质量,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
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你呀你,也不冷静地
想想,就答应下来,真让人没法理解。。”
办公室的其他老师,有的赞同尹老师的观点,却不赞同他那生硬的态度;
有的不赞成他的观点,却又觉得他的确是出于一片好心;有的一时还拿不准
道理上该怎么看,只是为张老师凭空添了这么副重担子,滋生了同情与担
忧。。因此,虽然都或坐或站地望着张老师,却一时都没有说话。就连搁放
在存物架上的生理卫生课教具——耳朵模型,仿佛也特意把自己拉成了一尺
半长,在专注地等待着张老师作答。
张老师觉得尹老师的意见未免偏激,但并不认为尹老师的话毫无道理。
他静静地考虑了一分钟,便答辩似地说:“现在,既没有道理把宋宝琦退回
给公安局,也没有必要让他回原学校上学。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
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
这真是几句淡而无味的话。倘若张老师咄咄逼人地反驳尹老师,也许会
引起一场火爆的争论,而他竟出乎意料地这样作答,尹老师仿佛反被慑服了。
别的老师也挺感动,有的还不禁低首自问:“要是把宋宝琦分到我的班上,
我会怎么想呢?”
张老师的确必须立即开展工作,因为,就在这时,他班上的团支部书记
谢惠敏找他来了。
四
谢惠敏的个头比一般男生还高,她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