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
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
久,断断续续的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
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
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
×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的想
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
我们突破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
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的回答说:“在打。”或是“在
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
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
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
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


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
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
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
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
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
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
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
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
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
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
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
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
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
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
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
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
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
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
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
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
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
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
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被子。。

卫生员为难的说:
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
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
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一九五八年三


①1945 年日本投降后,共产党为了全国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和国民党
进行和平谈判,并忍痛撤出江南。但时隔不久,国民党竟背信撕毁“双十”
协定,又向我中原、苏中等解放区大举进攻。

因为情真,所以难忘


——《百合花》导读

有人称茹志鹃的《百合花》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小说情节很简
单,只有三个主要人物:19 岁的通讯员、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和作为文工团
员的“我”。故事也并不曲折:小通讯员送我到战时前沿包扎所,并在我的
要求下为伤员借被子,由此与新媳妇发生了小小的冲突。后来通讯员为救别
人而壮烈牺牲,新媳妇将自己惟一的嫁妆——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盖在烈
士身上。小说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骨肉深情,赞美了普通人物的高贵品质,表
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小说没有一般意义上男女之间的爱情,却描述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爱”
的感情。有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
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有人
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护:“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
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
膀了”。更可贵的,小说还写出了那种为了别人而舍弃自己的最无私的爱:
小通讯员为了救别人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新媳妇则用自己圣洁的新
被表达了对英雄的敬爱之情。这种种的爱仿佛圣洁的光,使这篇写平凡故事
的小说闪耀出不凡的光彩。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刻画了两个可爱的青年形象。通讯员高大、淳
朴、羞涩,但却关心体贴别人,关键时候舍己救人,无私无畏;新媳妇单纯、
善良、深明大义,对子弟兵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从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工
团战士“我”的形象:干练、朴实、通情达理。这些人物都有着纯洁的外表
和美好的心灵,仿佛洁白的百合花,盛开在战火与硝烟里。

作者擅长用典型细节描写、烘托人物。枪管中的野菊花、通讯员给我开
饭吃的两个硬馒头、新媳妇抿着嘴的笑、她的洒满百合花的新被。。都有力
地刻画了人物的个性,并使作品在情节的发展上前后呼应,烘托了主题。

作者用词简约,文笔朴实无华,无论对话,还是描写都是那么纯朴自然,
不染纤尘。在她笔下,战火与流血都显示出本质上的静穆与圣洁,带给人与
众不同的心灵上的震撼。

《百合花》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是基于作者对爱、对人、对战争
的深切理解:“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
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
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正是这种深刻的理解和诗意的
表述使《百合花》像一颗素朴而晶莹的宝石,透过历史的重重烟尘放射出圣
洁的光芒,至今使人读后仍为之动情。

(宋媛)


创业史(存目)

柳青

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恢宏史诗
——《创业史》导读

《创业史》作者柳青。全书计划写四部,但在完成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上
卷及下卷14—17 章后,18—28 章未及修改作者便告别人世。仅就相对完整
的第一部来看,《创业史》仍不失为我国当代一部气势恢宏的优秀长篇小说,
堪称为史诗性巨著。

《创业史》反映的是一个富于时代特征的主题。小说通过对渭河平原下
堡乡蛤蟆滩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以及人们在合作化过程中思想、心理变
化的描写,形象地说明了在当时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状况下进行合作化、走公
有化道路以及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这部作
品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怎样发生社会
主义革命。”

虽然《创业史》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创业史》
本身的艺术魅力并不随着那段历史的逝去而逝去。它不仅为我国文学史人物
画廊增添了梁生宝、梁三老汉、“三大能人”、王二直杠等一系列散发着浓
郁的泥土气息的典型形象,而且在长篇小说艺术的形式、艺术表现力、民族
特色和个人化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小说结构宏伟严谨、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既有历史发展的概述,又有
时代的广阔画面。而对于波澜壮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映,很少用轰轰烈
烈的场面和离奇曲折的情节,而是注重“从细微处见精神”,着力于对人物
相互关系和内心世界的刻画,既有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也有对西北
农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