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年砍柴个人文集-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钱穆对这位同学选择的人生路,可能难以理解,但他偏居台岛,以耄耋之年回忆旧事时,依然惋惜这位书生领袖的才华。

  瞿秋白《多余的话》,并非完全对过去的否定,我更愿意看作一个不改书生本色,到死都不放弃自由、独立思想的反思。——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和智者。他本来就没有决定活下去,如果按照党内流行语境写一首类似“英雄含笑上刑场”、“捷报飞来当纸钱”之类的豪迈语,应不是难事,而且成就自己身后千秋美名。

  但瞿秋白没有,他是清醒的,清醒得愿意对自己的“初恋”提出怀疑,——这是后来党不可原谅的。我们不怕盲从,也不怕走弯路,最怕清醒的反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瞿秋白而言,则是“其言也真”。他无非想说出来一写真话而已,不愿意在史册上,留下一个“慷慨激昂,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被误读。

  这是我喜欢瞿秋白的原因。一人必有一人之道路,那么一人则必有一人之思想,秋白毕竟是书生,他只想让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他,而不是脸谱化的共产党人。

  他不后悔也不怕死,他只想死前说出点真话。可是真话后世不容,——他所做过领袖的政党处于草莽时,处死他的敌人还能容他一座安静的坟茔;可这个党建政以后,他反而被“挫骨扬灰”。

  这是瞿秋白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更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从这点可以佐证,秋白《多余的话》是如何不多余,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不但希望乾坤一统,同样也希望思想一通,无论在一国,还在一党,不容思想的异端。

  书生是爱国的,书生的爱国是真诚的,所以不讲技巧,拙于权谋。鲁迅把瞿秋白引为知己,不是他是个共产党人,而是因为他是个真文人,是个本色书生。鲁迅这样的人,一生守独立之思想,容不得权力对思想的干预,因此他死得恰是时候。

  瞿秋白生活的那个时代,混乱中国许多有责任心的青年都在寻求救国之路,因为机缘巧合,他们可能找到了不同的路。有共产主义的,有三民主义的,甚至还有“蓝衣社”那种法西斯主义的,但是许多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济国救民”。由于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他们身后的评价往往有天壤之别。

  陈独秀、瞿秋白这样的书生,注定做不了英雄,更做不了枭雄。因为他们不但自己愿意保持清醒,甚至希望国民也和他们一样清醒。可是没有迷狂,哪有政权?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很多书生都有过“枉抛心力作英雄”的人生之误。这种“误”恰好证明这些人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赤子,以肉身饲虎之勇气,成就了一个个悲剧。

  超越党派和意识形态,陈和瞿在历史上将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书生。——并不因为他们的人生选择而变更。

  成败是非转头空,临死那一刻,瞿秋白悟到了:“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彻悟如此,他还担心身后那个土馒头的命运么?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颂歌比反思更重要

  (起4Z点4Z中4Z文4Z网更新时间:2004…3…21 21:48:00  本章字数:1766)

  sars过去才多少天,而今白天走在北京的摩肩接踵大街小巷上,晚上徜徉在什刹海畔熙熙攘攘的酒吧间,你会有一种错觉,那令中国人特别是北京人谈之色变的sars原来只是一场不存在的噩梦。

  各大媒体也接到了宣传部门的指令,不要再刊登反思sars的文章,代之反思的则是歌唱领导的英明、党的伟大和医务人员的无私;因防控不力市长遭遇撤职的城市,曾在报上刊登建造“防非典纪念墙”建造方案,而被一些人担心纪念墙很可能成为耻辱墙;sars爆发之初被官员解释疫情数据调查不准确的原因是军方医院地方不能管辖,而此刻报上报道的尽是市民对回龙观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的依依别情以及军委对他们的嘉奖。

  在防控sars的战役中,我们确实不能忘却一群人,那就是医护人员。这场给这公民族带来灾难的sars其肆虐的原因、过程以及惨痛的教训。

  但是,总有一种力量,在企图左右我们的思维:你们不需要反思,反思是上面的事情,你们只需要歌唱。

  其实,在sars蔓延之初,我就猜中了答案。在这样的体制下,当政者自有“点石成金”的神妙指头,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之术让百姓们记住这是天灾而非人祸,战胜天灾的正是伟大的领导和英明的路线。

  我们只要稍有历史常识,就会知道,在泛政治化的社会里,王怡所指的“大而化之”的艺术是处处存在的。军事模拟和拟血亲化也是稳固权力、体验统治权威的两大法宝。

  纳粹德国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芬兰等国的利益与之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等人以为躺在条约上,就可以安然无事了,对那些德国可能突然袭击的情报置若罔闻。然而纳粹德国发动了闪击战后,毫无准备的苏联红军一溃千里,西线若干个军几乎全军覆灭,德军兵临城下,直扑莫斯科。在民族存亡之即,最高决策者斯大林好几天不露面,高度集权的社会中,一线指战人员听不到上面的声音,处处陷入孤立与被动。而在刚刚结束的“大肃反”中,苏联红军的大批优秀指挥官被整肃,战斗力受到空前的打击。

  后来,苏联的军民终于被动员起来,最高统帅斯大林开始指挥军民抗战。最后苏联赢了,反法西斯同盟赢了。如果苏联没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兵员,它早就和法国一样亡国了。胜利的苏联是不允许人们去反思“肃反”对军队的影响,反思战争初期的准备不足,只能歌颂伟大统帅的英明睿智。

  在我们的东邻,2300万人共同的“慈父”去世后,全国军民在“慈父”“文武兼备”的儿子领导下,碰上了百年难遇的“天灾”(为什么他们南面的兄弟就能凭一条人为的“三八线”挡住天灾),尽管百姓饿死不少,但在领袖的统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苦难行军”,战争了美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以及南方的傀儡主义,体现了“主体思想”战无不胜的威力。

  这一段历史,我们同样不陌生,60年代初我们照样遇到了“天灾”,而且加上背信弃义的苏联“逼债”,百姓食不果腹,但伟大的领袖带头不吃肉(只吃鱼)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困难,依然满怀豪情地走在社会之于康庄大道上。

  军事模拟和拟血亲化往往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连体姐妹。只有以国当家,家长才能更好地进行军事化动员,而战争威胁往往是家长制存在的最好理由。我们的童年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经验,父亲为了突出他的权威以及强化孩子对他的依赖,往往用恐怖的传说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警察就会来抓你,或者说,本地某某(当地民间最大的恶人)来了。吓得不谙世事的孩子把父亲的怀抱当成最安全的场所。而过去聚族而居,族长有无上权威的最好解释是为了更好抵挡外族的欺负,如果世界太平了,家族的孩子眼界开阔了,鲁四爷和高老爷子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权威了。

  我们看到防治sars的后期,简直是处处可见这对“连体姐妹”的影子。除了医药、交通、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被动员起来外,一切单位都害怕“抗非”大战中没了自己的身影。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也广泛地发动起来,要发扬妇女、青年的优势,不让非典进家庭、进社区;小区的居委会老太太也像电影中的“双枪老太婆”,站在小区门口盘问每一个进小区的人;“人自为战、家自为战”的硝烟味处处可见。

  从1998年全民抗洪到2003年全民抗非典,我们总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颂歌远比反思重要。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共青团的求新求变之路

  (起5M点5M中5M文5M网更新时间:2004…3…21 22:01:00  本章字数:2274)

  从革命的助手到执政的助手

  正在召开的共青团十五大是本世纪青年第一次盛会。对这一盛会,中共中央给予高度重视,胡锦涛率政治局全体常委到会祝贺。中外媒体对会议也予以足够的关注。

  这种强烈关注不仅在于团自1922年成立以来,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在政治动员、组织青年等方面,一直起到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提出以来,要建设一种适应改革开放,适应民主与法制建设,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政治文明,已成为继续保持执政地位的必需,那么共青团组织如何审时度势,主动改变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思路,真正能“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不仅关系到共青团的存亡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广大青年中的执政基础。

  我们注意到,吴官正代表中共中央给大会致祝词中,他用三组词组形容团与党的紧密关系:“可靠接班人和强大生力军”、“忠实助手和后备军”、“牢固桥梁与纽带”。这说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但团作为党的外围组织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但同样的外围组织,其扮演的角色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以前,团组织是动员青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最有利的助手,许多青年就是被团组织送进红军队伍中的。

  而建国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共产党并未意识到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继续革命”的理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团组织仍然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组织,他的使命依然是“继续革命”的助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共产党在致力于成为一个真正的执政党,在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