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我们必须考问:今天的知识分子,怎么啦?
让我用一首诗结束我对宋教仁他们的怀念:
黔首皆作病中呻,
九州何处可避秦?
男儿无畏洒碧血,
渔父有胆剐龙鳞。
千年黄袍付烈火,
一部约法系黎民。
九旬岁月真如梦,
而今遥想泪满巾。
2002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91周年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现代文学馆,好漂亮的一座庙
(起1T点1T中1T文1T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55:00 本章字数:1163)
以前我从来没去过现代文学馆,虽然我曾经喜欢过现代文学。今天去文学馆旁边的一家单位办完事,还有点闲暇,于是便进了文学馆。
文学馆看起来确实漂亮,难怪获得了北京市建筑设计大奖。很有些“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味道。——虽然也有几顶绿帽子戴在上面。建这么一个文学馆的来由,肯定大家都知道。它是巴金先生,这位还健在的文坛大佬于病榻之中的殷殷期望,虽然他也提过要建另一个博物馆——文革博物馆。对这位世纪老人的要求总得满足一个吧?
要么不建,要建自然是最好的。何况还要体现尊重文士之意义。于是有了这个文学馆。
当我走进这个漂亮的“宫殿”,看到的是空旷而豪华的大厅,大厅里咨询和卖票的小姐几乎快睡着了。二楼挂着一个横幅,上书“某某油画展”。我去问咨询那个快睡着的小姐:“有没有沈从文百年的书展或者别的展览?”我记得今年12月是沈先生的百年诞辰。“你再说一遍,谁呀?”“沈从文。”“没有这个人的。”
一看台上的介绍,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类的展览,我去二楼转了一圈,看到的几乎全是保安和工作人员,也就没有什么欲望想再看下去。
跑到一楼大厅右侧的文学馆书店。里面鲁迅、郭沫若、还有老舍、巴金倒都有专门的展区。鲁迅是现代文学上公认的老大,自然有资格享有专柜,可惜鲁迅全集我已经有了。郭老吗,他的书,除了考古类,其他的我确实不想买。你想把一堆类似“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的东西摆在家里,岂不是占用我仅两室一厅的有限空间?巴金自然会有专柜,首先他还活着,其次这现代文学馆是老人数次上表才得来的。老舍我很喜欢他的东西,他配专柜,我视之为“举贤不避亲”。前不久《关天》有哥们把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说成中国十大丑陋文人,本人私下有保留意见,至少这些年来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舒乙先生为这两件事没少下功夫,建现代文学馆和呼吁保护北京胡同。
我问卖书的小伙。有沈从文和萧红的全集吗?回答是:“没有”。“哪有没有选集呢?或者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都没有。”我倒是看到一套现代人写得女作家生平介绍,有庐隐,苏雪林、冰心、林徽因等,萧红也在其中。女作家的生平传奇排列在一起,也许是考虑到“女”字的卖点吧。而沈从文先生的书,一本也没有。
倒是古典文学方面的不少,从四大古典小说,到唐宋各家诗选。我想来这里一趟,什么也不买,总憋的慌。于是买了一本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从现代文学馆买古代文学书籍,不亦快哉。
突然想起文学馆刚刚竣工时,我陪老家来北京旅游的一个亲戚,去土城公园玩。此人50来岁,在当地也算见多识广的。两人坐车经过此地时,他指着现代文学馆说:“这是哪里呀?好漂亮的一座庙。”
难道,它真得只能成为一座庙吗?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关天茶舍庆祝十六大胜利召开
(起4C点4C中4C文4C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57:00 本章字数:793)
本网11月8日讯 在全国人民收看、收听党的十六大报道的时刻,我国著名的网站讨论区《关天茶社》的茶友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庆贺这一划时代盛会的召开。
茶舍的斑竹朴素今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从网上看到十六大的报告以后,心里更充满了对伟大的党的热爱,更坚定了办好《关天茶舍》信心。回首十三年,中国的信息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中国网民感受最深。十三年前,我还不知道网络是个什么东东,今天,连七十岁的老妪都能上网冲浪。网络已成为中国老白姓特别是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的巨大威力。网络及其IT产业,正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而允许我们上网,正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
前斑竹王怡先生说,我远在成都,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十六大的重要信息。这在十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网络,使我们四川人民和党中央的距离更近了。
一向在讨论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1949同志说,我们在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看到网络的一些负面作用。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上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丑化、攻击我党我国政府的言论,随时随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刚刚在关天茶舍注册的叫木叶萧萧子的网友,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记者倾诉了他对盛会的感情。他说,作为一个“菜鸟”,来到讨论区,广大网友特别是几位斑竹,不但没有瞧不起他,反而非常耐心地帮助他,让他尽快熟悉了茶舍的情况。没有“十六大”的东风,没有“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他认为关天不可能有如此好的氛围。
据关天茶舍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应广大网友的强烈要求,关天的几位斑竹决定,将在“十六大”结束那天,组织广大网友在线学习、讨论会议精神,并开辟专栏,刊载广大网友的学习心得。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何在?——由废弃的母校所想到的
(起8W点8W中8W文8W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59:00 本章字数:2705)
去年回乡,顺便去我开蒙的小学转了一圈,——确切的说,它曾经是所学校,现在废弃已经6年了。两幢红砖砌成的房子,一幢拆了,一幢卖给一个养猪专业户作了养猪场。
昔日育人,今日养猪。真是如此让人感叹,特别是它曾经是我们家兄弟三人开蒙的母校,当年这里留下我们三人快乐的童年,当年我们是在这个已成为养猪场的地方,接受了文明的第一缕阳光。没有这第一缕阳光,我们兄弟三人,不可能走出四围青山,去寻找另外的生活。而今,我只是来凭吊而已,操坪前那两棵大樟树已经砍伐了,唯闻众猪叫声以及臭秽之味。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之悲,不由得涌上心头。蒙昧的童年,被打开第一扇窗口的情景,还宛若昨日。
我六岁入学,正逢1978年,“上头又让考大学了。”这种消息给斯文不断、尊师重教的山村吹来了清新南风。我入学时,这所由大队草草盖起的学校,刚使用3年,只能容下三个班级,我当时上的是复式班,一年级和三年级共一个教室,老师教我们拼音时,三年级学生就做作业。后来漫漫扩充为5个班。学校鼎盛期也不过200名学生,5位教师,而且都是民办教师,在大队领工分。
我记得第一次报名时,当时我们都没有上过学前班,直接进一年级,交学杂费2元5角。无论物价以后多么飞涨,2元5角的学费依然让今天的家长艳羡不已,而且困难的家庭都可以免交。第一天,老师让我们数数,以测试一下学前的基础,我掰着手指头,数到“一、二、三”,就什么也不会了,而我们大队会计的儿子能数到100。连五个手指头都数不全的我,很嫉妒地看着大家为这位数完100的同学鼓掌。然后老师带我们去公共厕所面前,告诉我们认清“男女”两字,男同学只能上男厕所,女同学只能上女厕所。对于山野儿童来说,这种教育确实必要。
识男女之大防,便是此生老师教我的第一堂课。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却出过50余名大学生,其中有一位还是1986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了。
这样一所学校,为什么会废弃呢?我问了问村里的人。有人说,大队解散了,没有人出钱给民办教师,几位年青的老师出去打工了,转正的一位民办教师调到乡中心小学去了。学校办不下去了,只好让孩子全部转到4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了。但更重要的是,学杂费太高,有些根本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辍学在家,有些孩子跟着打工的父母进城了。
一位爷爷辈的老人对我说,自从学校废弃后,我们村去乡向中心小学读书的孩子,没几个发愤读书的,好些人不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老人摇头叹息:“这个学校拆不得的,我当年就这样说,这个学校风水好。为什么进了乡中心小学的人,读书远远比不上你们那年头呢?”
老人将我们村教育的败落归咎于风水,真的是风水吗?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之前,一个山村小学反而办得红红火火,义务教育法实施之后,农村基础教育反而如此凋零呢?
事实上,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1978年至1986年,是发展非常不错的几年。农村孩子读书,只象征性地收点费用,教师多是民办教师,由大队给工分或适当补助。虽然教学质量不尽人意,但基本保证了每个孩子上学的权利。
现在,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呢?
自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