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国家,司法是独立的,新闻是自由的,你的子女经商中利用公共资源,好的,马上有媒体给你曝光,接着司法机构进行独立的调查,你和异姓下属有点暧昧关系,明天全国都知道了。比如金大中的几个儿子以及克林顿的绯闻。
我们总是强调“源头上遏止腐败”。可我们对什么是“源头”的理解是片面甚至是荒谬的。从干部管理扩大到社会管理都是这样,因为有非典,便禁止吃一切野生动物,因为放鞭炮容易发生火灾,便禁止燃放鞭炮。那么因为有艾滋病,是不是要禁止性交?异姓秘书容易和上司出事,于是又从“源头上”禁止,这实质上是已经预先肯定了“他们肯定出事”,这和警察认定某位拿凶器的人“肯定杀人”一样可笑。
在一个司法不独立、新闻不自由的社会里,再多这类禁止性规定都没有用处。权力运作不透明,高官们行为几无约束。那么他不用女秘书,可男秘书里面也出李真那样的人呀。你不让他的子女在自己手下做买卖,可高官之间可以“易子而教”,互相关照呀。你不让给领导配女秘书,可是他总有女下属呀,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你能保证他和虽不是秘书的人女下属发生那种关系么?是不是对女性下属也要提出某种规定?比如说姿色不能出众,年纪要在40岁以上?可这样也防不住,有些领导就喜欢半老徐娘或者无姿色却有“内美”的人呀。怎么办?
我想,如果因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闹出了沸沸扬扬的风流案,破坏了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光辉形象,美国政府便作出规定:以后白宫一律不得进女实习生。在美国人民中间,哪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2003年7月14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藏在味蕾中的乡愁——读古清生之《左烧烤 右煨汤》
(起6E点6E中6E文6E网更新时间:2004…3…21 21:57:00 本章字数:1578)
国人重饮食,但对中国人而言,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饕餮之徒,是被人瞧不起的。我们的祖先能从吃中间悟出为政之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宰相就是“调和鼎镬”之职,说白了好的治国之才就是一个好厨师,善于将一锅汤煨好而已。
有名的美食家古清生深得“食不厌精”的夫子之道,从理论高度到实际操作,他对饮食很有心得,同样他也厌恶吃的粗鄙吃的浮躁。他说:“一个时代的吃文化,多少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总的心态,吃昂贵的珍稀动物大抵可以反映浮躁与轻狂的社会思潮,如果你留心猜测一个渴望吃天鹅肉的人的真实内心,那一定漾动着自卑和无以派遣的膨胀的欲念。”
翻看老古煌煌20万言专写饮食的书《左烧烤 右煨汤》后,除了佩服作者对我巍巍华夏不同地域饮食独特的感知与见解外,更能品位出饮食之外那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如他在《白辣椒》里所说的那样:“白辣椒是一种乡愁”。
这种藏在味蕾中的乡愁是一种“大乡愁”,不是张翰那种因为家乡鲈鱼美而思归的乡愁,——这种乡愁是由故乡的饮食而引起对故乡、对童年的想念,这种乡愁于中国文人笔下不绝如缕,一直到鲁迅、知堂兄弟都是如此。而《左烧烤 右煨汤》中弥漫的,是一个漂泊在大都市里的乡野文化人,对工业化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乡村饮食的原初、细致、差异之美,代之的是种追求豪华奢侈或者千篇一律的快餐式饮食格调,表露出来的一种痛悼、忧思甚至可以说是反抗。
我注意到,老古不像某些写食家一样,过多地从吃中上升为玄而又玄的“人生哲理”,这样的“写食”则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吃的那道茄子一样,名为“茄子”,实则没有了茄子味,老古的笔,更多地触及到中国各地饮食的历史沉淀,所蕴含的某个地域的人文精神与居民秉性。所以我们看到他除了写在故乡的湖沼里钓鱼抓虾的快乐,故乡山野自由生长野菜的清香外,他笔纵南北,墨泼东西,写广东人的煨汤,写上海菜的精致,写川人湘人的火辣,写东北的乱炖和西北的烧烤。
最地道的菜往往是寂寂无名的村妇,用最土的办法烹制出来的,一旦经过加工,流传登大雅之堂后,必然失去那种乡土的味道,正如采风者采集的民歌晋京演出后,那种狂野的美总被雅致代替一样。所以,老古与其是用味蕾来品尝美食,不如是用腿来丈量中国的美食地图。——只有在深山更深处,还有未曾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地道的美食。
老古在这种“丈量”与“品尝”中,从饮食中他窥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宽容,窃以为这也是他取《左烧烤 右煨汤》这一书名的原由,烧烤和煨汤是最能体现中华饮食的两极,烧烤是把食物的水分烤干,用刚猛的手段把美味浓缩;而煨汤总是让水来稀释食物,用阴柔的手段让味道一点点发散。中国的饮食是如此的刚柔相济、异彩纷呈,中国的文明亦是如此的刚柔相济、异彩纷呈。
美食家正是从这种各地饮食的差异性中获得了享受之美。苏东坡出生在美食之乡的四川,他一生宦海沉浮中都思念家乡的美食,但是他从来都以开放的襟怀来欣赏各地的美食,谪居黄州时,清贫的他用当地的猪肉文火烧炖而成美食;知杭州时是他一生最得意时,他喜欢上了西湖的鱼;贬官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即使是垂老投荒,被放逐到海南岛,便爱上了当地的牡蛎,并诙谐地说:“每戒过子(即其子苏过)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对东坡而言,不仅是“心安处即故乡”,也可谓“胃安处即故乡。”从江南飘荡到北国的古清生,也懂得欣赏不同地区的美食,颇有东坡之风。
在越来越繁华的北京,看到不同地方的菜为迎合首都人民不得不改良,看到小孩们涌进麦当劳去吃全球同一配方做出来的鸡翅,看到超市家庭主妇青睐的种类繁多的速冻食品,我这个同样是误入大都市的乡下人,真的担忧,若干年后,《左烧烤 右煨汤》成了一本饮食史书。 (2003年7月17日)
好书尽在cmfu
闲闲书话 让外地人汽车上北京牌照不是一种恩赐
(起1Z点1Z中1Z文1Z网更新时间:2004…3…21 21:57:00 本章字数:2014)
最近首都多家媒体披露一条消息,户口在地的来京者(准确的是应该是拿到绿卡的人)在北京买车可以上本市的牌照,并有人就此发挥认为是北京走向国际大都市的一种进步云云,更有人认为这是北京政府的一项“德政”。
当然,我不能否定这是外来人管理政策的一种进步,曾几何时外来人来京经商、打工享受了习以为常的政策差别。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手机打月票,户籍在外地的纵使腰里揣着银子,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消费。最开始是买房松动了,外地人也能在北京买房,于是有了前两年温州购房团北上的盛况,如今车市也向外地人开了那么一条缝。我们在赞同此项政策的同时,也不能不思考内外有别的深层次原因。
本人成为北京市民已有十年了,对北京市着力保护本市居民的政策深有体会,比如说出租行业,我一直认为北京的出租业服务水平是中国大城市中最差的,出租车常常是脏兮兮的,出租司机大大咧咧自以为是大爷,总以教训的口吻对乘客说话,拿北京的出租业和上海、深圳对比,上海的出租业靠规范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而深圳呢则靠残酷的竞争,外地司机可以去深开出租,因此这些湖南、河南的的士佬十分珍惜南下淘金的机会。而北京呢只能由本市户口的人老开出租。有次我和一位的哥说,如果北京像深圳一样,外地人可以随便来开出租,你们就麻烦了,关天津、河北的司机进京你们就受不了。这位的哥信心百倍地说,北京市政府不可能这样,政府得给我们饭吃。
从出租业就能看出北京对本地人不遗余力的保护,90年代开始北京有关部门连续十年公布外地人在京就业的准入目录,明确规定许多行业只能雇有北京户口的,否则课以重罚。这种政策看似保护北京人,实质上是保护了落后和惰性,将外地户口者排斥在和北京人平等竞争之外,给当地人安装了一个“安全阀”,减少了北京人的危机感,久而久之影响了外地人在北京投资消费的积极性。
面对越来越多的空房房地产商着急了,于是买房开禁了,而且一些开发上甚至承诺外地买房者可以在北京落户,这一政策确实刺激了北京的房地产。以前好些外地人掏钱买车不得不将车主的名字写成本地人,最后产生了财产纠纷。这样的顾虑和纠纷使外地人望车却步,为了刺激车市,便有持绿卡的外地人买车可在本地上牌照的“德政”。
可以说,北京从买房到买车对外地人的开禁,更多的是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
仅仅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善待外地人是很不够的,说白了就是“嫌贫爱富”。
我们仔细审视,北京对外地人的许多政策有嫌贫爱富的嫌疑。前两年出台纳税100万可在北京落户的规定,而今的“绿卡”政策也是对投资者、高学者倾斜。北京的暂住证最能体现这种区别对待。北京的暂住证分A、B、C三类,A类是腰缠万贯的投资者,B类是有一定学历的白领,C类就是普普通通的引车卖浆之流的体力劳动者,对持A、B类暂住证的人,有关部门一般是很客气的。
这种区别对待从北京市的角度来看似乎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本市吸引的是有钱人或者是高科技人士,而对普通的打工人员,一般的认识是他们给大城市增加包袱,他们抢了本地人的饭碗。
可是这种有着明显利益指向的管理办法不仅和维护社会公平之原则背道而驰,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