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第19章:血战河西走廊(2)

    这个秘密计划除十人之外,红军各级指挥员都不知道。张国焘都没有通报徐陈。在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期间,中央是按照这个计划行动的。直到“西安事变”发生,局势发生转折,这个战略转移的计划才被中止。时隔多年后,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显然,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不仅放弃了宁夏战役计划,而且改变了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整个方针、部署。据此,河东主力红军开始进行脱离陕甘宁根据地的准备。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我们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直到近几年才弄清楚。”    
    陈昌浩见中央和总部批准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兴高采烈。7日,河西部队领导人联名致电中央,请求组织党的西北前委和军委西北分会,并提出了组织人选的名单。8日张闻天、毛泽东复电同意。    
    朱张徐陈李等同志:    
    (甲)提议河西部队组织前委及军分会,我们基本同意。河西部队称西路军,政治组织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其余名单请你们复电批准。    
    (乙)二兄有何意见请复。    
                                             张毛        
    朱张接到张闻天、毛泽东的通报,同意成立西路军领导机构。11月10日,中央及军委向徐陈下达了组织西路军的命令:    
    徐陈李并转各同志:    
    甲、你们所部组织西路军。    
    乙、依照你们提议的名单组织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主席,统一的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    
    丙、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临时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其组织照旧不变。    
                                         中央及军委        
    这样,西路军的领导机构正式成立了。组织和建制如下: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    
    主席:陈昌浩 副主席:徐向前    
    委员: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五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郑义斋、陈海松    
    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    
    政治委员:陈昌浩    
    副总指挥:王树声    
    参谋长:李特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    
    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辖13、14师,共4个团,3000余人。枪1000余枝,平均每枪子弹5发。    
    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辖25、27师,共6个团,6500人。枪2500枝,平均每枪子弹15发。    
    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辖88、89师,共6个团,7000人。枪3200枝,平均每枪子弹25发。    
    还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回民支队以及机关人员,全军共21800人。其中非战斗人员(机关、后勤、伤病员、小孩)约占40%。    
    西路军领导机构成立后,即在各级干部和战士中层层开会动员。在“打通国际路线”,“建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口号鼓舞下,战士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但是在高级领导层中,这支部队究竟要向何处去,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心里是没底的。李聚奎回忆:“过河后,是没有作战决心的,过河的目的亦是未定的。究竟到什么地方建立根据地,是没有确定的。在土门子,西路军的领导者这样说过:‘这次过河,军委是没有一定的决心的,总司令部亦未确定。究竟过多少队伍,就是四方面军指挥部自己也未确定。’接着说军委决定过一个军,有同志说过一个军更糟糕,另有同志说一个军有一个军的打法。由此就可见是没有作战决心的,只抱着无限的向西退却(所谓西进)。”李聚奎的报告是1937年清算张国焘路线时写的,难免有时代烙印。但是他反映当时的思想是真实的。    
    不仅陈昌浩的心里没底,当时中央心里也没底。在11月1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作报告说:“红军的行动方向,原来是向宁夏,被蒋介石破坏了,现在要改变。……红军行动方向主要是向东,预计明春过黄河。四方面军一部分已向西,能否调回来是个问题。现在我们的行动,都是脚踏两只船。最好是,向西的还是向西,向东的还是向东。如果向西不能达到目的,当然可以转向东。”    
    此时,国民党军毛炳文部已经开始西渡黄河去兰州方向,西路军的后路已被切断。11月11日张国焘致电中央,表示他的担忧。    
    毛周:    
    甲、毛炳文部可于巧日渡河完毕对西路军。判断我西路军已无再东渡可能。他们只有占领永昌、凉州地区,与新疆办好外交,背靠那方。    
    乙、我们须急设法帮助和策应他们,因他们太孤立。并须急打通远方取得接济,至关重要。    
                                                朱张        
    毛、周也觉得心里不安,于11日20时电询徐、陈:    
    徐、陈:    
    甲、你们现到何处,情况如何?    
    乙、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    
    丙、请考虑并电告下列各点:    
    1. 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    
    2. 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    
    3. 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    
                                             毛、周  


第四部分第19章:血战河西走廊(3)

    此时,西路军在一条山地区进展顺利,打得马步青军队落花流水。陈昌浩对战斗进展十分满意,11日10时致电朱、张并毛周,通报胜利消息。对困难也作了如实汇报。他说:“所过地区人、房柴、水均极稀缺。平地开阔,全无隐蔽,最利飞机、骑兵活动。高山积雪,常起赤色风。每晚及下半夜最冷,呵气成冰,较之莫斯科尤甚。无房不能宿营,重皮尚称不暖。如何各部衣服单薄,敌机朝晚活动,敌情又不甚明。为适应此情况,惟在调动敌人,秘密出没,连日不得不长夜行军,致各部掉队甚多,疲劳增加,但士气极旺。现令各部尽力争取休整。”陈昌浩寄希望于到达凉州,在富裕地区获得补充。    
    张国焘收到电报,非常高兴。虽然河东部队打得不好,但河西部队还是很给他脸上增添光彩。9军、30军毕竟是四方面军中最能打的部队。他回电指示徐、陈:“本日两电均收读,不胜欣慰。你们应利用目前时机在凉州、民勤、永昌、古浪、大靖地区形成巩固的新局面。”    
    一条山战斗的顺利,使大家都乐观起来。在军政委员会会议上,徐向前力主西进新疆。他回忆:“我在发言中列举了西进新疆的好处:一、解决了西路军的战略靠背问题;二、能拿到苏联援助的武器;三、回过头来再打马家军,易如反掌;四、对河东红军和友军,能起到有力的鼓舞和策应作用。大家赞成我的意见,一致认为,黄河东岸已被敌人封锁,东返与西进比较,困难更大。于是下决心西进,向中央表了态。”    
    会议结束后,徐、陈致电军委和红军总部,提出以主力占领凉州,然后第二步占领甘州,接通新疆、外蒙和远方(苏联)。还提出:“对外与远方请中央即迅速具体布置,以免(丧)失时机,最好国际与我们直接发生关系,并在新蒙适当地点建立联络站。”    
    看到西路军决心已定,中央便不再坚持。11月13日,中央书记处致电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    
    王明、康生、陈云转交国际:    
    甲、蒋介石部队已将红军主力与红军已渡河者从中隔断,渡河者现组成西路军,受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人数二万二千。令其依照国际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进。首先占领凉州地区,然后向肃州前进。请你们确实无误的准备从(新疆)接济物品,并以准备情形迅即电告我们。    
    乙、在河东之主力军不得不改变行动方向,现拟第一步从庆阳、镇原分水南下,占领平凉、泾川、长武、豳州、正宁、宁县等战略机动地区,尔后或出山西,或出鄂豫,依情况再定。    
                                         中央书记处        
    张国焘对西路军打通远方尤其关心,14日他以朱张名义致电徐陈,要他们一边在河西走廊站住脚,一边与远方积极联系。电报中说:“远方正设法接济你们,速调查甘凉肃以北地区可通远方有几条路,以你处为可能最多速报。”“大局日益紧张,蒋利与我们速决战,我们应调动其兵力持久之。……你们须独立完成打通远方任务。”毛泽东、周恩来也于15日电告徐、陈,“同意你们向凉州进”,“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目标已经明确,行动方针已获批准,西路军士气高昂地向大靖、古浪前进。为了减轻部队作战的负担,将一批伤病员寄托在地方老百姓家里。30军作为先头部队绕道向凉州前进,9军向古浪前进。    
    红军在一条山地区作战的胜利和大举西进,极大地震动了盘踞青海的回族军阀马步青、马步芳。由于历史上回、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杀,使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红四方面军长征中曾占领阿坝,并派人侦察去青海的道路。走出草地后,曾经过甘南马家的地盘。青海和河西走廊是马家苦心经营多年的地区,马步芳既怕红军占领青海,又怕蒋介石乘机派中央军来接管。所以,他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在其势力范围内进行总动员,大搞“军事民众化,民众军事化”,组织民团武装。仅青海一省,马步芳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