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系统的局限性,并竭尽全力希望改变它们。但是建立组织
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持续
不断的监控和调整。在我们的样本公司中,E r i c s s o n在创造
和管理机构间相互依存关系所产生的微妙平衡方面是一个最
具连续性也是最有经验的实践者。从它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
出,持续地调整责任和关系对于在保持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
系统的同时实现对不断变化的战略需求的适应是十分有价值
的。
与I T T相同,E r i c s s o n在2 0年代到3 0年代建立了一个非常
发达的全球化运营网络,凭借这个网络,它可以对各个国家
本地的环境做出迅速而敏感的反应;与此同时,它也与N E C
一样,在本土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基地,且母公司具备
支持分支机构运作所需的技术、制造和市场营销能力。为了
在处理好母公司与各分支机构以及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平衡关
系,E r i c s s o n对各分支机构的责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3 0年代后期,公司管理层开始担心海外分公司日益增强
的独立趋势,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导致技术上的分歧、重复性
劳动以及对外采购方面的低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把
250
24
11章跨国之路
对销售和分销的控制权收回了总公司,并逐渐由各类产品部
门对这些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但是随着全球化控制能力不断
得到加强,各产品部门的短视倾向以及彼此之间相互隔绝的
趋势却接踵而来。这样在5 0年代早期,公司的管理职能部门
被赋予了更多的领导权利。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总公司的研
究开发部门开发出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四通交换机。但是
随着这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先进性逐渐为人所熟知,
各宗主国要求引进这一技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
E r i c s s o n的管理层决定将更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诀窍输送到
海外分公司。这样,海外分公司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加强。
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分处不同地区、负责不同产
品以及承担不同职能的各类机构和部门的地位此涨彼消不
断,这使E r i c s s o n得以建立一种所有机构都各有其位、各类
经营业务都能自如运转的组织形式。这种多维的组织形式反
过来也使公司在7 0年代敏锐地探察到即将到来的数字交换机
的浪潮,并迅速做出反应。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一旦过强的
依赖关系或独立倾向出现,只要公司觉得有必要进行制止,
它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产品开发或制造的责任收回瑞典管理
总部。而如果某个海外机构的能力、技术或经验能够为总公
司所用,这个机构里的一位适当的人员就会直属总公司管理。
在掌握了对数字交换机业务的战略和运营性控制之后,
E r i c s s o n的高层管理者主动将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方面的
相当一部分权责下放给各个海外分公司,这使得全球运营的
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向专业工厂进行产品和零部件的采购一直是相互依存关
系存在的一个基础,但是最近这种依存关系的模式已经扩展
251
24
三部分创造协同效益
到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领域。例如,意大利是公司传输系
统的全球开发中心。芬兰主要负责移动电话的开发,而澳大
利亚则负责公司在乡村用交换机方面的开发任务。除这些主
要责任外,总公司还赋予这些机构一些开发出口市场方面的
责任(如意大利负责开发非洲市场)。此外,由于一些海外分
支机构所在地比总公司研究机构所在地S t o c k h o l m拥有更多的
软件工程师,公司也在逐渐地将一些更为先进的核心系统软
1 2
件开发工作转移到这些海外机构来完成。
知识、总部集中开发的富有创造性的产品以及总部的各
种职能管理部门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形成了一个多维
的组织框架。在这个框架下,E r i c s s o n建立起了自己富于创
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海外分支机构。随着环境需求和战略
重点的不断转变,E r i c s s o n也在不断地改变分支机构的责任、
转移资产和调整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并借此在各个分支机
构之间维持了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关系。正是在这样一种相
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一个兼具全球化思维和本地化行为方
式的跨国公司成功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11 。 4 。 2跨机构整合机制
虽然资源和责任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机构之间的广泛
合作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但是为了充分发挥这种相互依存
关系的潜力,公司仍然需要一种有效的组织整合机制来将各
个分支机构联接起来。
在我们所研究的公司中,许多公司的国家级分支机构之
间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总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
也经常具有对立的性质。与此相比,E r i c s s o n公司的组织氛
252
24
11章跨国之路
围就显得非常具有合作色彩。培养和保持这样一种态度对公
司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依靠这种态度,公司的各种不同机构
和部门才能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相互依存的组织方
式的潜力。E r i c s s o n成功地进行跨机构整合主要依靠的是三
方面因素:
● 一组界定明确、控制严密的运营系统。
● 运用临时任命和联合工作小组等措施将人员联接起来
的一种工作程序。
● 跨机构决策会议,特别是便于交换意见和化解分歧的
分支机构董事会。
E r i c s s o n的管理层强烈地感觉到,最有效的整合机制就
是对战略性运营业务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实行严密的集中控
制。与I T T不同,E r i c s s o n并没有强大而成熟的行政管理体系
(直到1 9 8 3年它才开始使用战略规划),但是它的运营体系却
始终保持着可以进行有效的全球化协调的结构。在开发数字
交换机这一产品的时候,考虑到结合地区特点进行一定程度
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公司将产品设计为功能十分明确的模
块式结构。这样海外分支机构就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对设计
的某些方面进行改动,而不至于影响系统设计的整体性。同
样E r i c s s o n全球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也使总公司
在将零部件生产甚至是设计方面的任务交由分支机构来完成
的时候,不至于担心对整个制造系统的运转失去控制和协调
的能力。
E r i c s s o n的管理者们指出,他们并没有对决策过程进行
集权化管理,相反他们只是对分支机构决策中的一些参数进
行管理,这种方法有效地保留了分支机构的灵活性和企业家
253
24
三部分创造协同效益
精神。由于相信分支机构的决策不会与总公司不一致或是对
公司的整体利益不利,他们认为,与集权化决策相比,公司
的那些强大而富有弹性的运营系统更有利于他们自如地向分
支机构进行授权。
但是除了完善的系统之外,跨机构合作还需要良好的人
际关系,在这方面,E r i c s s o n采取的是一项将大批人员在总
部与分支机构之间来回轮换的长期性政策。这与N E C的人员
轮换方式无论在方向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有很大区别。N E C通
常利用少数几个关键经理的工作轮换来实现对一项技术的转
移,而E r i c s s o n则可能将5 0 ~ 1 0 0名工程师或经理从一个机构
转移到另一个机构,并让他们在那里工作1 ~ 2年;N E C的人
员流动方向主要是从总部到分支机构,而E r i c s s o n的人员流
动方式则是双向的、平衡的,被调到总部的人员在学习的同
时也把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带了过来;N E C轮换的主要是日本
雇员,而E r i c s s o n则在机构间多向的人员循环轮换中对各种
1 3
国籍的人士一视同仁。
7 0年代中期,一批从属于S t o c k h o l m研究中心的澳大利亚
技术人员将他们在数字交换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带到了总公
司的研究开发部门,并由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关
系为1 0年后双方在澳大利亚联合进行乡村用交换机的开发奠
定了基础。7 0年代早期,一个由4 0名意大利分支机构的人员
组成的工作小组来到瑞典公司总部学习电子交换机方面的技
术,在共同渡过的1 8个月的时光里,双方建立了对彼此的信
任和了解,这为后来公司授权意大利分公司负责A X E软件系
统和传输系统的开发任务创造了条件。
但是仅这些仍然是不够的,任何组织,只要其中存在需
254
25
11章跨国之路
要共同完成的任务或是共同承担的责任,它就需要一个决策
和化解矛盾的机制。在E r i c s s o n,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经常是
在分支机构的董事会上对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意见相互进行沟
通。在许多公司中,分支机构的董事会不过是为满足当地国
家的法律要求而设置的一个形式上的组织。与此不同,
E r i c s s o n把它的分支机构的董事会当作一个交换意见、解决
分歧和进行决策的正式组织,董事会成员中包括至少一位甚
至经常是几位总公司的高级经理,这就使分支机构的董事会
变成了对业务进行协调和对想法及创新成果进行跨国界沟通
的重要手段。
11 。 4 。 3全球化视角与分支机构的竞争力
I T T的经历带给人们的一个深刻教训是,如果经理们只
重视各分支机构狭隘的本地利益和目标,公司就不可能进行
全球化管理。而N E C的经验则是,当分支机构的管理者们不
能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或是不能对当地机会做出迅速反应
的时候,向全球市场的扩张渗透也同样十分困难。与此二者
不同,E r i c s s o n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