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若干年优惠的税款,那势必要有大半以上的校办企业被迫关门。这将关系到众
多职工的生计问题。如此这般“朝令夕改”的做法,不引起人心浮动岂不怪哉?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不排队的恶习已成陈年痼疾,属“社会综合征”的一种
表现形式,改亦难矣。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
下一篇 回目录
怎样到外国招商引资?
蔡世新在加拿大多年,发现中国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到加拿大去的代表团很多,
大都是由省长、市长之类的领导带队,厅长、局长、县长一大帮,浩浩荡荡,气势
磅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好事,起码让各级政府的决策人开阔一下眼界,增
加政府决策的开明性和前瞻性。但是蔡世新发现,这些招商代表团因为缺少各方面
的专家参加,招商引资的宣传材料大而空,缺少专业特点,没有把招商团的真正目
的宣传出去,往往花钱不少,效果不大。大多只是在当地的中文报纸上作个广告发
个消息,在华人的圈子里搞个酒会、洽谈会,就完事了,在以白人为主的加拿大主
流社会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蔡世新曾就此问题向国内有关人士提出过建议:应该让这种招商引资活动走出
华人圈子,进入主流社会;同时要增加专门技术人员在代表团中的数量,以便与国
外的专业人员对话;再就是要把招商引资的宣传材料写得更细一些,更专业一些,
不要写那些大话、空话。
现在国内招商引资代表团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政府开发区或公司简介上,
大都不讲具体情况,通篇充斥着许多大而空的词汇:“我们热烈欢迎海内外朋友到
××经济开发区来”,或者是“我们公司热烈欢迎海内外朋友共同合作”。蔡世新
说,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英美国家的人看了就会觉得不舒服,他们的反应将
是:我还没有和你做生意,怎么是朋友啊?还有什么“我们共同增加友谊”,人家
在商场上不讲“增加友谊”这个词,只讲“利益均等”EqualBenefit。他们认
为,在商场上没有友谊,只有平等的利益。商场上的所谓友谊,他们觉得莫名其妙,
这种词汇在英文中属于“怪怪的东西”,让人起鸡皮疙瘩。
然而,这种让外国人看了很不舒服的词汇,几乎在所有的中国人到海外招商引
资的材料上都能看到。有的公司本是做木材的,或是做建材的,可是在公司简介中
根本看不出这个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年销售额有多少,利税有多少,等等,都没
有。
蔡世新认为,招商引资的宣传材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投资人的心
理。一个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内容的宣传材料,会使人家对你的公司没有信心,谈
都不愿跟你谈。
到英语国家搞招商引资,宣传材料自然要翻译成英文。这就要考虑到当地人的
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国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英语中有句意思相近的话叫
“到罗马就按罗马的形式办事”(DoasRomansdo)。要知道人家喜欢什么,不喜欢
什么,不能把中国的习惯全部搬到国外去。
因此,蔡世新建议:招商引资的文件最好是找在国外工作过的人来翻译,或者
直接写成英文。在国内招商引资,可以按中国的习惯来写,到国外就要按国外的习
惯重新包装。国外有专门写这种文件的包装公司。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北美做生意,
都是请当地的包装公司给他们写文件,以当地国的习惯来包装,效果很好。在这方
面多花了钱,在其他方面就会减少损失,并可以赚更多的钱。
前面讲到的H 水产公司在加拿大回收废旧轮胎的例子,就是国内企业自以为是
的作风在国外惨遭失败的典型案例。
不客气地说,中国许多企业在处理国外公司的问题上鼠目寸光。老觉得请人写
个文件要花那么多钱,不合算,有这么些钱我又可以派几个人出去了。就没想到,
不请人写,小钱倒是省下了,却把大钱赔进去了。典型的因小失大。
在这方面,中国广东地区的一些公司做得要稍好一点。
中国企业在国外搞得比较好的,都是按国外的规则行事。
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北美做得都比较成功。日本是经济强国,与中国没有可比
性。而韩国,其经济基础在五十年代和中国差不多,它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其在
海外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他们走的路子被世界公认是正确的。他们在国外的所有
公司包装和产品说明书,都是请当地人来做。中国呢,产品本来很好,英文说明书
却写得很糟糕,有的产品说明书文不对题。像蔡世新这种既熟悉中文也熟悉英文的
人都看得似懂非懂,更不要说外国人了。中国人的英文再好,也无法表达当地人的
风俗习惯。
中国公司在国外招商引资时,不注重国外的习惯,不注重国外人员的咨询意见
和包装形式,是要吃大亏的。
中国公司名字起得很长,不容易记。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都是两个字,如
“奔驰”,“宝马”,“大宇”等。最多不超过四个字,如“可口可乐”等。
中国人喜欢把公司的名字叫作什么什么“集团公司”,蔡世新认为没必要。世
界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就叫通用汽车公司,不叫通用集团。为什么?自身的
实力放在那,不必戴个很大的帽子。就像有钱人不怕人说他穷,大公司不怕人说他
小,那些叫什么集团的,反而说明不是什么大公司。
蔡世新曾和海登探讨过这个问题。
蔡世新说:“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最简单的人,不需要很多的头衔。中
国企业家的头衔特别多,名片上印的名字特别长,最后大家什么也没记住。你去招
商引资,白忙了半天。不如就简单地讲,我的公司叫张三,就做建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