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列15套题中,北京题题序略有变化,上海题因为其基础题含在阅读中,故题量较大,其余13套几乎是一个“模式”。其阅读量和题量与往年持平,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试题以理解题、分析题为主,鉴赏评价题的难度整体上看比2003年略有降低。
【小结】
1.命题有较为固定的结构过程。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这就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的规律:“阅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三步命题思路,也是我们识题的思路,这就是“解释语义——筛选信息——思维加工”。理解了这一点,则会给我们解题以很大的启发。
同时,命题人还说过,对于阅读材料“我们的理解总是逐渐深化的,每一回阅读往往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可以奏效的,它是渐进的、渐悟的,是藏着“反复”阅读的深层次理解的。
2.命题有一般的设计原则。
A.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B.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C.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D.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
这些设计原则,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
同时命题人还指出,阅读“对初读者也好,对考生也好,基本要求应该是正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文意和观点”。在这里,就说明了阅读作品的重点,那就是“文意和观点”。关于这一点,《考纲》已经讲得很清楚,值得重视。
3.对今后高考此类考题的命题趋向作一些预测
第Ⅱ卷考查文学作品,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但不一定是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选段等,都有可能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
散文阅读更趋向于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从选文看,十分重视文化底蕴。要注意下列内容的作品:
有关写历史人物的散文作品;
有关名胜古迹的散文作品,如周庄、杭州西湖、三峡等;
有关写音乐、绘画、书法、美学等形象浓、文笔健硕、抒情性强的作品;
有关涉及唐诗、宋词研究,但又散文气息十分浓郁的作品;
有关外国名人的事迹、作品的品评、溯古慰藉的作品;
有关历史或文化传说,如牛郎织女类的文学作品,等等。
第三章高考作文:众里寻它千百度(1)
郭建设杜春元
杜春元,黄冈中学语文老师。
话题作文可能是主流,其他形式的作文也会争得一定的空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都有存在的理由。
地方卷作文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逐渐呈现出地方特色,展示个性。
——郭建设杜春元
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几种倾向
一是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尤其2004年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强调作文与社会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从引出话题的材料看,15套试卷呈现出共同特点:中学生熟悉、喜爱、具有一定思想品位并且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全国卷)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这则材料是对现实生活的摹写。在当今中学生生活中,网络是十分熟悉的事物,网络聊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学生的交际方式,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内容。这则材料在形式上贴近现实,在立意上对当前中学生起着含蓄的导向作用,用网络来讨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关系,这合乎中学生的生活。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挫折,如何实现理性自我控制,这是中学生的极大困惑。本则材料意在教给他们人生的某些艺术。在叙述语气上,极少祈使语气,十分亲切,少了许多头巾气,也没有板着脸孔,淡化说教意味,随和委婉,自信而又克制,显示了极好的文化修养。另外,在句式安排上也极具匠心,极少用长句,更倾向于使用短句,符合中国国民的阅读口味。这些都是命题人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从深层上说,语文学科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逐渐脱离工具理性的禁锢,开始自立,开始恢复文学的本色,换言之,是语文的回归。
我们还应该做这样的比较:2000年前的写哲理(如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虽是哲理,但较为冰冷而且紧贴中学政治教科书;2004年的11道题也是哲理,但带着人文关怀的热乎气,来自生活——只要生活在继续,人在繁衍生息,这些哲理则是带着呼吸气息的、永远挖掘不完的,就是说,从这个视角命题,有着无限的创造的天地。
二、继续探索写作的边界和自由的矛盾关系。
话题作文的出现只有几年时间,是新事物,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尤其在呼吁解放学生写作上存在尺度问题,所提供的话题与学生作文内容之间是何种关系?这是话题作文时代反复讨论的课题。近两年来,中学语文界逐渐取得共识,一致要求既解放学生又确定一定范围,不过这个范围相较以前外延更宽,话题只是提供一个显性的信息,所给出的信息一般是单个名词或形容词以及联合结构的短语,这些词语或短语往往没有限制语,因而能提供更多可能的信息,能体现语言的弹性和伸缩性,能辐射更大的意义域。
在坚持“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的基本原则下更加开放,考生尽可“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这个要求对考场作文而言,可谓已经达到了极致。多年的探索使人们终于明白了,考场作文的制约性和提倡创新思想总是存在矛盾的,只有作文尽可能地包容新思路、新方法,使创新思想在考场作文中得到体现,才能使长期困扰人们的“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状况得到比较理想的矫正。
三、高考语文作文仍然在两极上命题,一极是内省,一极是外察。
内省与外察是中国哲学最为常见的认知方式。内省强调个体结合生活实践通过内心的反省净化生活,提升人生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自然地获得人生艺术。这个传统在先秦诸子那里即开始形成,高考命题显然有意延续这个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上让学生传承和发扬这个传统。外察强调人的事功,主张人应积极关注外在生活,关注外在世界,从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两极构成一个互补的体系,整体上显示出既积极进取注重事功又净化内心注重内省的外王内圣。
这样的哲学思维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内在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民族化、科学化的思维方式,深层次感知话题;要求学生自然真诚地修辞立意,反映自身的真实道德水平;要求学生能深入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生活表面,思考人生、家国、社会以及宇宙的一些普遍真理,能对这些真理有所领悟。
高考作文的教化作用在话题立意上是比较明显的,高考自我命题的内容范围在继续拓展。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内容范围”的拓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正是当代人从人文关怀出发所关注的问题:如人的生存状态(如“忙”),人的心理调适(如“快乐幸福”“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人的持续发展(如人文素养),人的自我意识(如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人与人的关系(如“语言与沟通”)等。尽管考生可以写得有深有浅,但这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导向或指向;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视野要与当代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的生活关注面趋同。
四、注重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2004年许多省市开始自主命题,这个命题局面是以前所没有的,说明教育机构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时候改变了行政理念,不再推行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大一统的教育行政管理,而是充分尊重地方权利,尊重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尊重地方本有的文化特色。
如上海卷的“忙”,上海是20余年改革开放的一面镜子,工业化程度最高,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农业或半工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调已经比较稀少,一个“忙”字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上海近几十年的变迁,也反映了工业化生活所带来的冲突,引发人们去思考新兴的文明体系。并且又与2003年的“杂”遥相呼应,反映了上海人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又如北京卷的“包容”,北京是中国古都,又是首都,自身厚重深沉的文化历史底蕴是无与比拟的,因而自然有包罗万象、囊括八方的帝王气象,“包容”一词就是对北京独特的文化优势的反映;北京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崭新变化,不同的思想或文化都被接纳,而且即将迎来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需要更广阔的胸襟,“包容”一词又在反映人们对未来北京的期望。
因而,可以说2004年高考作文倡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