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的人,只爱 欢乐而讨厌痛苦。艺术家爱欢乐的同时也爱痛苦。这恰合了人的“自然规律”:讨厌痛苦便 得不到真正的欢乐,有痛苦才能有欢乐,人生是注定的甜酸苦辣齐集的场所。正是因为艺术 家对痛苦的正确态度,他才在经历磨难的同时也体验到刻骨铭心的欢乐。“没有人能懂得他 为何不能自主地使自己受苦,也没有人能懂得他的自苦对于他实是一种需要。”(罗曼·罗 兰语)温森特·凡·高在失恋的痛苦中“得到的是世间不能继承得来的东西”。在这种时候 ,痛苦往往比欢乐更有益处。
人是在痛苦中诞生、发展、生存、欢娱的。痛苦是生命 之母,亦是欢乐之母。艺术家的欢乐过人,不是他比常人善于寻欢作乐,而是他比常人善于 透过哀痛去珍视欢乐。哀痛过人,才能欢乐过人。
艺术家的“哀亦过人,乐亦过人” 的原因,在于智慧参与到旺盛的情欲本能之中,提高了情欲所制造的欢乐和痛苦。“过人” 的欢乐与痛苦同一般的欢乐和痛苦,如何区分呢?回答是:思想的痛苦和思想的欢乐,高于 生命和生存本能造成的痛苦与欢乐。
19世纪初的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超负荷量之路 通向智慧的宫殿。”艺术家所具有的欢乐和所承受的痛苦,都是“超负荷量”的。从这个角 度看,艺术家的灵智亦是由痛苦和欢乐造就的。
〖BT2〗深化生命和惊醒天才
欧文·斯通这样看待艺术家的痛苦:“痛苦对他起到一种奇特的作用。这使他对旁 人的痛苦变得敏感起来,还使他对周围一切廉价的、哗众取宠的东西变得无法忍耐。”〖HT 5”F〗[《凡·高传》,19页]〖HT〗歌德在描绘一个伟大的形象时,设计了一个恶魔做 他 的伙伴。摩非斯特的存在,非但没有使浮士德堕落,反而激发了他顽强的进取精神。这正是 歌德人生的自我写照。
被常人视为有害无益的东西,令人畏惧和逃避不及的东西,有时候会成为艺 术家的渊薮。痛苦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的渊薮。破碎的心才能对不幸和幸福加以区别,才易 于感受不幸与幸福的微妙之处。所谓“文章憎命达”,简括的正是这样的规律。
第三部分第11节 独行记(3)
每个 人都躲不开痛苦,每个人都需要欢乐。但是,对于过于忠厚朴实的人来说,痛苦是打击,有 时会把他打倒,使他一蹶不振;欢乐是奢侈,有时会使他迷失本性,贪恋虚华。艺术家的日 常情绪和感受,与一般人并无太大的不同。只是他的灵智必须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来推动, “上帝”便赐予他过人的痛苦与过人的欢乐。更重要的,是痛苦激励了他。痛苦使某些人颓 废,也使某些人在其中滋生和丰富思想,在其上磨?才华,使之闪闪发光。赫尔曼·黑塞在 《荒原狼》中塑造的哈勒,便是在痛苦之中深思人生、在孤独之中获得尼采式的人格的典型 。黑塞在另一部小说《骏马山庄》中,塑造了一个爱艺术甚于爱家庭、爱爱子并因此而失去 家庭和爱子的画家形象。这一形象同“荒原狼”一样,在内心的巨大痛苦中,深入地了解了 人和人的命运,以受过痛苦的净化与锤炼的生命投入到新的艺术创作中。正像黑塞的长篇小 说《生命之歌:一位音乐家的故事》的主人公库恩总结的那样:“真正的创造是孤寂的, 要达到目的就非牺牲人生的快乐不可。”〖HT5”F〗[《生命之歌》,7页]〖HT〗“我相 信感觉到的准不是顺境与幸福,而是生命中的弱点与失败,我要是没有这些黑暗与牺牲,那 我一定不会有这种创作的来源。”〖HT5”F〗[同上,64页]〖HT〗黑塞用作品中的画家 、音乐家等形象,对作为艺术家的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感受和哲学进行写真,在创作中 不断地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无论是以青春的悲剧为主题的《 在轮下》,还是以探讨最佳人生形态为主旨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无论是他的诗歌还 是散文,都真实而艺术地记录或反映了他个人的整个生命状态、整个心灵状态。顺着他作品 的命脉,我们可以看到,是痛苦——来自生活经历,来自思想,来自精神和来自艺术创作的 多重痛苦——日益深化着作家的生命,日 益发掘着艺术家的天才。在《彼得·卡门青德》、《在轮下》、《荒原狼》等小说中,我们 还能够发现:黑塞的痛苦是由童真的完好无损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童真的照耀,使他对生 活的不足看得更为清楚,这使他怀着挚爱和理想的心更多悲音。在这些小说中我们还发现, 痛苦也反转来保护了艺术家的童真。愈是痛苦,便愈是珍惜童真。童真教会他爱和喜悦,也 教会他痛苦和自由。“我在幼年时曾时常希望做一个诗人,要是我是一个诗人的话,那我就 不会抵抗引诱,我要把自己的生活追思到儿童时代温柔的阴影里,一直缅怀到我最早记忆中 可爱的、温柔的与受保护的泉源里。这种财富对于我是非常可爱的,非常神圣的,我怎么舍 得把这份财富糟蹋呢!我对于童年时代只能说是美丽与欢乐的;童年时代使我发现自由,发 现我的爱好与本身的才干,创造我深切的喜悦与痛苦,把将来不视为陌生的力量,而把它看 作我本身力量的希望与利益。”〖HT5”F〗[同上,1页]〖HT〗《生命之歌》中 的音乐家库恩发现这些,是在他经受了漫长的痛苦之后。
艺术家的命运,注定欢乐无论怎样巨大, 都将像拉镜头中的主体一样,离艺术家愈来愈远,愈来愈小。艺术家推着生命的摄影机,一 步步走近痛苦,一步步加深对痛苦的感觉和认识,直至痛苦占据整个人生画面,欢乐只化为 缕缕细乐,隐藏、游移于画面之外。库恩为黑塞代言:我觉得自己生命里最不幸的那些 日子,反而比那些快活的日子,更是恋恋不舍的。如果这在人生中是重要的、需用知觉去接 受命中注定的事情,真正的体验善恶,除了要克服内在真正的、不是偶然的命运之外,那么 我的生活不算是贫穷的,也不算是坏的。
第三部分第11节 独行记(4)
如果表面上的命运,如同超过一切似的超越了我, 那就是无法逃避的,是命数,但如这样的话,我内在的命运就是我的作品,我所得到的甜酸 苦辣,我想要由我个人负责的。
〖JY,2〗〖HTF〗——《生命之歌》〖HT〗〖HK〗〖HT〗
在自觉或不自觉间,痛苦已悄悄建立了 一座乐园,其中已活跃着艺术家深化了的生命,清醒着的天才,舞蹈着的灵智,游戏着的童 真和创造的饥渴。痛苦成了艺术家的福地。在那里,一切都不会凝固和停止,痛苦的脉动总 是牵制着创作的神经。法国电影大师法斯宾德说:“当我看到人们在怎样生活,我不可能有 任何理由欢乐。当我在街道上或火车站遇到那些人们,注视着他们的面孔和他们的生活,我 心中充满了绝望。我时常想大声嘶叫。”〖HT5”F〗[《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 115—116页]〖HT〗他的一系列才华横溢的影片,就是他“嘶叫”的后期录音。对于艺术天 才,痛苦永远是晨钟。
〖BT2〗痛苦的彼岸
日月之行,周而复始。地球上的人, 一味行走,也不会走到尽头,倒是可以达到无穷的循环。这是生活的妙处——是妙处,却很 难说是好处还是坏处。
人类有没有自己期求的终点?人类要达到怎样一种存在境界? 这似乎永远是谜。被痛苦的晨钟唤醒的思想者,却从不放弃对这谜底的追寻。也许,人类 的黄昏降临的暮鼓声中,这漫长的追寻仍一无所获吧?可喜的是,他们在长途跋涉中意外地 发现了许许多多安居者不可能看到的世界面目。
人生的痛苦,使艺术家一致地趋向自然的博大和宁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深心中的空 旷、辽远、静默中,艺术家获得哲学思想的自由。艺术家何以既是思想家又是诗人?痛苦是 要因。左拉说:“一切真实的东西,不管其表面看起来多么丑,都是美的;我们接受大自然 的一切,不得有任何否定;我们相信,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泥土之中比巴黎的所 有沙龙中有更多的富于诗意的东西;我们认为痛苦是有益的,因为在一切人类情感中它是最 为深刻的;我们把性格看得比丑陋更重要,把痛苦看得比漂亮更重要,把赤裸裸的严酷现实 看得比法国全部财富的价值更高。”〖HT5”F〗[转引自《凡·高传》,381页]〖HT〗艺 术家在心灵上复归自然,远远超过中国古代士 大夫阶层的流连山水、躲避尘嚣。这是一种浸没在痛苦中的大智大慧,是一种濒近神界的安 宁和冷静。艺术家在这种状态中,参悟古今、死生、变化和命运。痛苦使人们对本以为毫无 含义的自然现象倾注了热情,并因此而发现人生的许多秘密,以及这秘密早已深藏在自然的 本性之中。到自然中去寻求现世烦恼的解脱,到自然中去寄托生命的时光,到自然中去完善 哲学和思想,从自然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泉和力量。这多重的因素,使艺术家与自然更加亲 密无间。艺术家时常把自然的启迪通过艺术品传达给艺术的公众,使公众在狭小的社会生活 中间接地认识(而不是看到)另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那个世界,是他们的由来,也是他们的 墓地。
第三部分第11节 独行记(5)
痛苦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享乐则疏离人与自然的天然亲密。艺术家超常的 痛苦的价值和意义,便首先体现在他生活于与自然日渐疏远的人类中,却能够紧紧地贴着自 然的胸脯,倾听大自然的心声,与大自然共呼吸。假如没有痛苦的浮力,艺术家的船就会沉 入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