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鸿章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菱湖通城内的水路增援城防,一方面在菱湖北岸建营垒13座,预备里外夹击攻曾国荃。  
                                                                                
    曾国荃当然亦有相应的措施,第一步是加强控制菱湖,通知杨战福开来二十几只炮船,
由长江抬上岸,再自菱湖东岸入水、巡弋湖面。第二步是向曾国藩求援,其时曾国藩由于左
宗棠乐平大捷,皖南局势安定了下来,已接到陈玉成回扑安庆的消息,移驻安庆附近的东流
,派鲍超一军赴援,同时胡林翼亦派副将成大吉一军助战。当然,多隆阿亦早由桐城回师,
配合作战,李绩宜以安徽巡抚的身份,守土有责,带军会战,更不在话下。              
                                                                                
    清军一增援,太平军亦不能不再添兵力,五路援安庆的计划,既已失败,则安庆一地直
接成为双方短兵相接,势在必争的焦点,所以太平军方面,凡能动用的兵力,无不投入,由
洪仁?亲自渡江到前线指挥。安庆北面的战场重重包围,陈玉成包围曾国荃,扎营在高路浦?
涨h隆阿包围陈玉成;而新赶到的洪仁?则屯兵在新安渡至练潭一带,又包围了多隆阿。    
                                                                                
    双方接战,由菱湖水面开始,互有胜负。但岸上的仗,清军打得很好,多隆阿一胜于练
潭、再胜于新安渡。而陈玉成想攻破曾国荃,则以凭壕固守,太平军劳而无功。          
                                                                                
    于是太平军重行部署,以挂车河为中心,分左、右、中三路,共3万人发动总攻击,多
隆阿首当其冲,分五路迎敌。                                                      
                                                                                
    由于陈玉成“后期”,以致三路皆北。这是四月中旬的事,不久,陈玉成先锋,安徽桐
城人的程学启,率领部下千余人,在集贤关投降湘军。程学启是太平军的名将,后来为李鸿
章所用,深为得力。                                                              
                                                                                
    到了五月初一,鲍超与成大吉合力攻赤岗岭的太平军,其地在集贤关,共有四垒,鲍超
第一天攻破了三垒,守将三人均阵亡。第二天攻残余的一垒,这垒的守将,是陈玉成最得力
的部下刘□琳。因为势孤力弱,弃垒而走,结果为鲍超部下阵斩。曾国藩一次给朋友写信,
曾称刘□琳为“□琳先生”,不知盗亦有道,值得如此尊称,还是戏谑之词?            
                                                                                
    这一仗下来,曾国荃一军转危为安。太平军则另调杨辅清一军,与陈玉成在皖北会合,
预备再举。但菱湖南北岸的太平军八千人,却又投降了。                              
                                                                                
    在传说中,这八千人的下场极惨。据说,当太平军派人接洽投降时,曾国荃下令,须先
缴械。太平军遵令而行,结果曾国荃命他部属中,唯一非湖南人的朱洪章,尽屠此八千人,
靡有孑遗。正史中有关安庆之役的记载,及曾氏兄弟与朱洪章的纪传,都不曾提到有这八千
人投降的事,自然更谈不到“尽屠”之说。杀降不祥,而况菱湖东岸为曾家的老□贞干所防
守,程学启的投降,就是曾贞干的设计,同为降军,待遇大不相同,似乎是一大矛盾,但研
究太平天国史者,多主此说。看来是一重难明的疑案了。                              
                                                                                
    不过到了六月初一,菱湖西岸太平军的营垒,尽为曾国荃所破,则是记此战役必须大书
一笔的,因为从此安庆城外已无太平军,而真正的围城开始了。                        
                                                                                
    适逢其会的是,恭亲王所主持,新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外交上相当活跃,
与英国公使达成了一项协定:“禁止洋船济匪”,同时严令“禁止汉奸附载长江英法轮船,
贪利济匪”。总理衙门并以同样内容的照会,分致法国和俄国公使。英国海军并派兵舰,巡
弋长江作有效封锁。于是安庆城内,大起恐慌,守军乏食,纷纷出降。城内百姓到后来甚至
吃人肉以求生。                                                                  
                                                                                
    外围的太平军,当然也要作最后的挣扎,杨辅清会合陈玉成由无为州绕道桐城以北,攻
怀宁以西的太湖,同时一路抢割已熟的稻子。这一带属于多隆阿的防区,双方兵力为十比一
,但多军士气正旺,迎面痛剿,斩获甚多,太平军桐城西南二面的七座营垒,为多军攻破。
但多隆阿甚为机警,防备太平军夜袭,每每扎营以后,又复他去,敌人常常扑空,反为多隆
阿所伏击,死伤甚众。                                                            
                                                                                
    到了七月下半月,太平军集合余部,获得四五万人,重新进入集贤关,筑新垒四十余座
,预备固守。集贤关是桐城与安庆之间的一处要隘──安庆府北30里,有座大龙山,稍东
相接的另一高峰,名为小龙山。两山盘亘,下瞰长江,南面两山相夹之处,名为门山,形容
其为两山之门,再向南有白麟、火炉诸峰,山脉潜而复现,耸起如脊,所以名叫脊现岭。集
贤就是脊现二字,以讹传讹的谐音。集贤关就在脊现岭上,离安庆府15里,安庆的北门,
即以集贤关得名,叫做集贤门。                                                    
                                                                                
    从以上介绍的形势,可知集贤关易守难攻,但为解安庆之围,实亦不容此处的太平军,
固守自保,所以从七月二十起,这四五万太平军,分10余路猛扑曾国荃所部的长壕。城内
太平军亦在四门列队,准备接应,这样到了七月廿八,始终无功。                      
                                                                                
    其时城内外两处太平军,一线交通,就靠菱湖通安庆水门的河道,城外太平军以小艇偷
运粮食接济城内,城内则以因为欠缺火药而废置无用的枪炮,接济城外太平军。不幸在七月
廿九日,双方的接济,都为在菱湖巡弋的清军水师所截获。                            
                                                                                
    在同一天,朱洪章击退了集贤关向菱湖进攻的太平军,这是安庆之战的最后一仗。从此
,不但城内守军已断指望,集贤关上的援军亦放弃了救安庆之想,退出集贤关外,退桐城、
退石牌、退太湖、退宿松,有的回天京、有的到皖南。                                
                                                                                
    七月三十,城内守军逃的逃,降的降,残余少数,与曾国荃取得联络,以放一条生路为
条件而献城,于是八月一日卯刻,湘军入城,百战艰难,终于克复了安庆。              
                                                                                
    安庆之克,是平洪杨战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曾国藩“以静制动”战略成功的一大效验
。双方的重视安庆,可由曾国藩的函札中见其大概,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四日致其长子纪泽的
家书中说:此次贼救安庆,取势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则破黄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随州
、云梦、黄梅、蕲州等属。江西则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丰等属,皆所以分兵力
,亟肆以疲我,多方以误我。贼之善于用兵,似较昔年更狡更悍。                      
                                                                                
    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转旋之机,只在一二月可决耳。      
                                                                                
    在这封信的十天以前,祁门解围,而陈玉成回军皖北,曾国藩急遣鲍超赴援时,曾有信
致其四弟曾国潢,得失萦怀,忧思忡忡,溢于言表:“忽闻四眼狗逼集贤关外,九弟季弟又
十分紧急,不得已抽朱云严五百人,赴安庆助守于壕内,及调鲍春霆带八千人赴安庆助攻于
关外。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不知沅、季能坚守半月,以
待援兵否?若安庆能转危为安,则事尚可为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