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鸿章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问,搜查他的寓所,毫无佐证,而暴民鼓噪辕门,群聚不散,结果将王道平拉了出来,“
脔割其肉立尽”,这股乖戾之气,实在可惊亦复可忧。                                
                                                                                
    乖戾之事,不一而足,愈到危急时愈甚,远道风闻,只道浙江的局势,是名副其实的“
兵凶战危”,避之为吉。                                                          
                                                                                
    当然,认为浙江的局面不祥,仅是他省手握兵符的大帅不肯援浙的三个原因之一,此外
两个原因是:第一,自顾且不暇,如果舍己耘人,何异纵井相救,第二,何桂清失陷苏常,
影响大局不细,士论对何桂清十分不利,而王有龄是何的谋主,连带予人以很不佳的印象,
当然亦无法激起他人奋身援手的侠义心肠。                                          
                                                                                
    因此,尽管王有龄赏加头品顶戴,圣眷甚隆,但他支撑浙江的局面,其中艰难困窘,怨
谤丛集,几次欲哭无泪之苦,实非局外人所能想像。最感棘手的,还是兵饷两事。饷则竭泽
而渔,先以协济他省的,至此自给不足,先是积欠三四个月始能发给一个月,换句话只能照
原额发放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到了咸丰十一年春天,积欠三四个月竟只能发放半个月了。
                                                                                
    因此,不但军纪愈坏,扰民更甚,兵民相仇的程度更深,而且借来的客军,纷纷求去─
─当然,讨还援兵的省份,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如福建由于咸丰十年冬,武平、连城、长
汀失守,第二年春天便不能不要求撤回闽勇。                                        
                                                                                
    闽勇由总兵曾玉明、副将惠寿所统带,而实际上的主将是林文察。他是台湾彰化人,字
子明,咸丰八年助剿淡水土匪,捐饷助军,做了武官,官衔是游击,留福建补用。咸丰十年
,建宁、邵武及宁洋、永安间,有两大股土匪骚扰,为林文察所破,因功擢升参将,赐号“
巴图鲁”,巴图鲁必赏穿黄马褂,但称号不同,林文察此时的称号叫做“固勇巴图鲁”。  
                                                                                
    林文察受命援浙,是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当时太平军由江西出浙江婺源,攻下常山,
接着江山亦易手。林文察以孤军受命收复江山,在失守后的第五天,与太平军大战于大溪滩
,旗开得胜,连夜追击,李世贤屯江山一带的部队有两万多人,倾巢而出,分三路抄袭。林
文察所部只有二千人,分别迎战,又大胜一仗,斩获千余,李世贤退回江山城内,自此日有
接战,互有胜负,形成胶着的形势。                                                
                                                                                
    十二月廿五,林文察发动一次突袭,亲自带兵“踏营”,林文察的部队,得力于火器精
良,一时火光烛天,城内大震。                                                    
                                                                                
    他在踏毁十几座敌营以后,乘胜攻城。他一面身先士卒,登云梯、攀城墙,一面设下埋
伏。李世贤所部仓卒遇变惊惶失措,由西、北两面遁走,为林文察预先埋伏的炮兵所轰击,
伤亡甚众。江山县城亦就在这一夜为林文察所收复。因此,擢升副将,晋号为“乌讷思齐巴
图鲁”。                                                                        
                                                                                
    到了咸丰十一年二月间,闽浙总督庆端要求撤回闽勇,王有龄万分不愿,但其势实不可
留,因为名义上浙江归闽浙总督管辖,而总督又有节制辖区军务的全权,可以直接下令总兵
曾玉明撤调人马。                                                                
                                                                                
    这一下,去了一万多人;而且是颇能打仗的台湾和漳州籍的部队,浙江的防务大受影响
,王有龄奏调在湘军中不甚得意的的将领秦如虎、刘培元募勇来浙。但最盼望的却是李元度
,王有龄让胡雪岩筹集了一笔现银,间关送到军前,而李元度一入江西境内,行军甚慢。杭
州城内天天传说:“李道台的兵快到了!”其实是地方大吏,为了安定人心,故意放的空气
。                                                                              
                                                                                
    其时除了杭州以外,上起嘉兴,下至浙江与江西、安徽交界之处,都有太平军的踪迹。
所幸者,钱塘江南岸的宁波、绍兴两府,完整无缺,但全省15路军需,亦不能尽靠宁绍。
                                                                                
    此外湖州孤悬,而赵景贤守得极好,此人是一奇才,与太平军作战,几乎从未吃过败仗
,是王有龄唯一可以信任的带兵官。                                                
                                                                                
    那时已经文武不分,由监司到县令,莫不是带兵官,而且亦似军民不分,办团练的绅士
,亦莫不是带兵官。宁绍的防务,就由在籍绅士王履谦负责,他寄籍顺天府大兴县,本籍绍
兴,字吉云,与曾国藩同一年点的翰林,官做到左副都御史,咸丰七年免职,为文宗派为浙
东团练大臣,跟王有龄不和,成了浙江局面的致命伤。                                
                                                                                
    ***                                                                      
                                                                                
    到了这年夏天,太平军五路援安庆的计划,几乎完全失败。其中最重要的是李秀成的第
一路、陈玉成的第二路和李世贤的第四路,第四路的任务是先攻皖南,断湘军的粮道,但集
中二三十万人围攻祁门一隅之地,却始终未能打垮曾国藩的大营。先是第三路黄文金为鲍起
、左宗棠一败再败,不能成军,接着是李世贤的第四路,先胜后败,为左宗棠大破于景德镇
以南的乐平。统全军撤回浙江,从此不复再能窥伺皖赣。                              
                                                                                
    第二路先由陈玉成自桐城、霍山进入鄂北,占领英山,陈玉成其前锋伪装清兵,长驱直
下,向南疾进,十一日之间,行军六百余里,连下三城,由蕲水攻陷黄州。据说英国公使馆
的参赞巴夏礼,正陪英国海军司令何伯,从上海坐兵舰西上,到汉口去调查开商埠的事,经
过黄州,与陈玉成见面,劝他不可再向西进兵攻武汉,以免妨碍英国通商,否则必致与英国
军队发生冲突。同时又告诉陈玉成,说一路西来,绝未听到李秀成或有其他太平军部队进兵
江西的消息,警告他孤军深入,必无后援。陈玉成信以为真,放弃了与李秀成会攻武汉的计
划,回军去援安庆──陈玉成的老母妻儿,全军都被围在安庆城内。                    
                                                                                
    当时湖北防务,甚为空虚,武昌只有巡抚的直属部队,所谓“抚标”二千余人。所以听
说黄州失守,在前线的胡林翼,大为震动,调兵回救,则陈玉成已经远去,安徽巡抚李续宜
的部队,和彭玉麟的水师,一路追击,颇有所获。于是湖北解严而安庆的大战爆发了。    
                                                                                
    安庆是于上年六月间起被围,城内的太平军只有一万多人。曾国荃在城外构筑长壕,扎
营三处:集贤关、盐河及城东北的菱湖,互为犄角,并有杨岳斌的水师支援,阵势相当巩固
。外围则有多隆阿的马队作接应,多隆阿原属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下,与鲍超一在皖北,
一在皖南,为曾国藩麾下最重要的两支部队。                                        
                                                                                
    由于“天京”定策,有五路援安庆的计划,所以此一地区由秋徂冬,由冬至春,战况沉
寂。城虽被围,粮食弹药无缺,多由英国商船自上海经长江运来接济。这样“相安无事”的
局面,至此打破,陈玉成未到之前,就檄调留守天长、六合的太平军,西来助战,一方面由
菱湖通城内的水路增援城防,一方面在菱湖北岸建营垒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