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人为本”——“治人”的哲学基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这
一思想明确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区别了人与万物的差异强调了人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说,这一思想也包含有合理的因
素,具有一定积极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贵,必然以人为本。民者,人也,古代民和人通用。孔子从人本
主义出发,进一步认识到民在社会、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
“民为本”的思想。孔子说:“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意即能顺从人民的
意志为转移,这就叫知道国家之根本。曾子接着强调:“此谓知本,此谓知
之至也。”知道以“民志”为“本”的统治者,他就是聪明绝顶了。这是春
秋时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随着奴隶制神权统治的衰落,人的地位提高
了。如《左传》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天道远,人道迩”。说明
当时人间事物以人为主,以民为本的观点增强了。孟子也说过:土地、人民、
政事,是诸侯国的三件宝,即人民是国家的三件宝之一。他还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民最为重要。所以,孔子
儒学从社会的实际经验中,得出了一个真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
一观点甚至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赞同,唐代李世民就强调:“凡事皆须
务本,国以人为本。”
“民为本”,这是对社会历史活动本质的真实概括。人民群众是物质财
富的生产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宰。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都要得乎民
心,顺乎民意。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必定要垮台的。所以,绝不能忽视人民在国家、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管理的实施者是人
管理的实施者是人
所谓“官人”,就是对于各级官吏的管理,也就是对于管理实施者的管
理。
儒家十分重视各类管理的辨别、考察、培训及使用,也就是知人、用人
及育人。孔子首先提出“举贤才”的主张。孟子则用实例来证明任用贤人的
重要性,他指出:虞国不用百里奚,因而灭亡;秦穆公用了百里奚,因而称
霸。这就证明:“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孟子·告子下》),意
即不用贤人就会遭到灭亡,即使是要求勉强存在,都是办不到的。
那么,如何“官人”呢?《大戴礼记》专门有一篇题为《文王官人》的
文章,借用周文王的口气对“官人”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它把“官人”
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知人”,即对于各级官吏的鉴别,二是“用人”,即
对于各级官吏的使用。这实际上是对先秦儒家“官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关于“知人”。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
哉”。(《论语·为政》)意即:“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
解他所走过的道路,观察他兴趣爱好。这样,那个人的善恶怎能隐藏得了
呢?”孟子也提出:“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意即:“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
里隐藏呢?”
《文王官人》篇则具体提出《六征》鉴别法。所谓“六征”就是根据官
员(包括在任者和打算任命者,下同)的六种表现,而考察他的品质,一是
“观诚”,就是考察官员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二是“考志”,就是考察官
员的言论谈吐来辨别他的志向;三是“视中”,就是通过官员说话的声调来
观察他的内在气质;四是“观色”,就是根据官员的表情来察看他的外在气
质;五是“观隐”,就是通过一定的外露信息来明察官员有意掩盖的本质;
六是“揆德”,就是在前五种表现的基础上,对于官员的品德作出总的评价。
关于“用人”。据《论语·雍也》篇记载,孔子曾向鲁国的执政大夫季
康子介绍自己的学生,仲由、端木赐和冉求分别具有“果”(即果敢决断)、
“达”(即通情达理)和“艺”(即多才多艺)的特点,认为他们可以担负
国家的管理工作。在另一个地方,孔子甚至还直接提出仲由可以负责兵役和
军政,冉求可以当县长,公西赤可以办理外交。荀子在《君道》篇中也提出
“材人”即对于国家管理人员量才录用的观点,并区分了“大夫”、“卿相”
和“君王”三类治国的人才。
《文王官人》篇则进一步提出“九用”的观点。所谓“九用”,就是对
于九种不同气质和特长的管理人才,分别任用他们担任九个方面的工作,诸
如:
①公正、仁义而有智谋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国家各级官员;
②仁慈、厚道而懂得事理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基层领导人;
③正直、忠诚而有信用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纪律监察官员;
④谨慎、公正而且明察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法官;
⑤公平正直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财务管理官员;
⑥谨慎、明察而廉洁、公正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主管分配和赏赐的
官员;
官员;
⑧善于交际并能广泛搞好关系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外交官员;
⑨勇猛、刚毅、善于估计形势和果断决策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军事
领导人。
总之,根据对象的不同能力而分别任用,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所谓“因
方而用之,此之谓官能。”
对于管理者而言,在执行管理之前,“修身”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修身”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在儒家看来,无论是对于各级官
员的管理,还是对于一般老百姓的管理,都离不开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首先,只有“修身”才能“官人”。《礼记·中庸》上说:“故为政在
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即管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贤人,
取拔贤人的关键在于君主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要依靠道,把道修明起来则
依靠仁。孔子则指出:“苟正其身矣,从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何?”(《论语·子语》),意即如果统治者能端正自己,管理政事又有甚
么困难?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够端正别人呢?
其次,只有“修身”才能“安民”。孔子十分强调:“修己以敬”、“修
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意即修养自己,保持
恭敬谦逊的态度;修养自己,使各级官员安定;修养自己,使老百姓安定。
荀子则指出:“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荀子·君道》)
意即“请问如何治理国家?答案是:只听说统治者要培养自己的品德,而没
听说统治者要如何治理国家。”在荀子看来,统治者培养品德本身就是治理
国家。他比喻道:君主就像依据日影来测量时间的仪器,老百姓就像仪器的
影子,仪器正则照出来的影子也正;君主就像盛水的盘子,老百姓好比水,
盘子圆则装在盘子里的水也圆。
总之,在儒家看来,君主的修身乃是国家管理的根本。正如孟子所说: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意即“人们常常说‘天下国家’。由此可见天下的根
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而家的根本则在于个人的修身。”在儒家看来,
统治者的操守,是从修养自己开始的,修养好自己,就可以去影响别人,这
样,天下就太平了。
关于“修身”的内容,儒家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仅以孔子为例,他在《论
语》各篇中先后提出:君子要警惕三件事——年轻时不要迷恋女色,壮年时
不要争强好胜,老年时不要贪求无厌。君子具有三种乐趣——以得到礼乐的
调节为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乐,以结交公众贤明的朋友为乐,便有益了;
以骄傲为乐,以浪荡飘游为乐,以大吃大喝为乐,便有害了。君子要杜绝四
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君子尊崇
五种行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君子具有五种美德——给人
民以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用百姓,却不使他们怨恨;有所欲求,却不
贪婪;安泰矜持,却不骄傲;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君子需要考虑九个方面
——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
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说的言语,考虑是否忠诚老
实;对待工作,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考虑怎样请教别人;将要发
怒,考虑有甚么后患;看见可以得到的,考虑自己该不该得。
管理的对象是人
管理的对象是人
所谓“安民”,就是对于老百姓的管理。孟子把“安民”的具体内容列
为五项,其中包括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那么,天下的士子都会高兴,愿意到朝廷找个一官半职了;在市场,给予空
地以储藏货物,却不征收货物税,如果货物滞销,依法征购,不让它长久积
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把货物存放在市场上;关卡,只稽查
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会高兴,愿意来来往往了;对于耕田的人,实
行井田制,只要求他们助耕公田,而不再另外征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
高兴,愿意辛勤耕作了;人们居住的地方,没有不合理的劳役和租税,那么,
天下的百姓都会高兴,安居乐业了。
孟子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真正做到了上述五项,让天下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