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曼德拉结婚以后,温妮与丽莲·恩戈伊、阿尔伯蒂尼·西苏鲁和曼德拉的秘书露丝·玛帕蒂等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女活动家的接触明显增多。温妮后来回忆说她很尊重丽莲·恩戈伊,“甚至发展到崇拜她的地步。”她也坦然承认“玛帕蒂对我的政治观点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她对海伦·约瑟夫也十分敬重,“我完全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正是在这些先进妇女的引导下,温妮从新婚后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很快加入了黑人解放斗争的行列。她在南非妇女协会和非洲人国民大会妇女联盟中活动积极,很快就成为这两个组织的执行委员。

1958年,政府开始不遗余力地把通行证制度推行到妇女身上。为此,丽莲·恩戈伊和海伦·约瑟夫领导组织了反对通行证的示威游行。当时,温妮·曼德拉已有身孕,但她仍和阿尔伯蒂尼·西苏鲁一起参加了游行。当曼德拉回家时,不见温妮,才知道她已经被捕。这是温妮第一次体验监狱生活,尝到了铺在地上的麻垫子、床上的脏毯子的滋味。“我当时已经怀孕,阿尔伯蒂尼·西苏鲁拯救了我的第一个婴儿。她在监狱中千方百计地照顾我。”出狱后不久,温妮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给她取名叫津妮。

1958年8月,维沃尔德当选为南非总理。维沃尔德是一个疯狂的种族主义者,曾任土著事务部长达8年之久。他在实行种族隔离制方面格外热心,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并自称是上帝亲自要他来担任总理的。1959年,他在议会上致开幕词时宣称:伟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白人统治”的口号将由“给黑人以自由”的口号所代替。为实现这个口号,政府向议会提出了“促进班图自治法案”,即通常所称的“班图斯坦法案”。

这项法案规定,给予居住在南非联邦境内的班图语系各非洲民族以自治权,其中包括祖鲁人、科萨人、贝专纳人、斯威士人、文达人、聪加人和南、北苏陀人。法案规定,现有的保留地统称“班图斯坦”,将不再增划任何新地区,现有保留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5%,居住在保留地的人有350多万。根据该法案,这些“班图斯坦”应成为南非联邦全部1000万非洲人的“国土”。针对这一旨在剥夺非洲人土地的法律,曼德拉撰文指出:维沃尔德的新政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设经济上独立的非洲人地区,“如果这些地区能够真正在经济上自给,那么矿业董事会和白人农场主到哪里去找廉价劳工呢?”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局推行班图斯坦计划的真正目的“不是给非洲人自治的权利,而是彻底剥夺他们对这个国家政府的任何发言权”。

1958年12月在阿克拉举行的全非人民大会和1958—1959年举行的非洲独立国家会议,都严厉谴责了南非的种族主义。全非人民大会在关于种族主义的决议中宣布:大会“谴责像南非联邦这些国家所执行的以种族隔离制的社会理论作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的政策”。大会要求联合国恢复关于南非联邦种族主义问题的委员会,并且宣布,如果联合国不恢复这个委员会,大会将呼吁非洲独立国家会议秘书处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大会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所有非洲独立国家对南非联邦实行经济制裁,并组织起来抵制南非商品,同南非联邦断绝外交关系,不为南非工业提供劳动力资源。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十二章 沙佩维尔惨案






第十二章 沙佩维尔惨案

·“通行证制度”

·1960年3月21日,索布克韦凌晨2时起床,整理好文件,安排家事后,向警察局走去……

·在沙佩维尔,69名示威者被打死,对受伤者,上校命令:“在每个病床边派两名警察看守”

·兰加惨案

·口若悬河的辩护

·津莽出生

·曼德拉对温妮说:“我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你不要着急,我的朋友们会照顾你”

·“法庭宣判你们无罪,现予以释放”

世界戏剧中心的纽约市百老汇正在上演南非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的近作《希兹尉·班西死了》。这台独幕剧已上演了4至5个月,场场爆满。一篇报道是这样评论:“作为一个话剧,《希兹尉·班西死了》是近年来少有的艺术创作。南非黑人演员约翰·卡尼和温斯顿·恩卓纳的演技也是百老汇从未见过的;而作为一个政治宣传工具,这个话剧不但强有力,而且像一把刀子一样直刺群众的心窝。”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在南非每个黑人都必须有一张通行证。上面不但注明个人的身份,还注明应缴纳的税款和与生活有切身关系的工作地点。希兹尉·班西的通行证上已注明他不得在伊丽莎白港做工,要将他遣返到班图斯坦去,这等于断了他的生活养家之路。如果班西不按时回去报到,他就要被送进牢房。班西只好去找他的朋友彭杜商量对策,但丝毫找不到能使他继续留在城里工作的办法。

绝望之余,两人去酒馆喝酒。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一具被杀死的黑人尸体,从这具尸体的口袋里发现了名叫“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彭杜将班西与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对调,换了上面的照片。就这样,希兹尉·班西“被人杀死了”,而希兹尉·班西则以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名字、他的身份和他的号码,继续活下来了。班西高兴得不得了,跑到一家照相馆,想照张相寄给他的太太和小孩。

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因通行证已盖章注明不得工作而急得满头大汗时,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因可以冒名顶替以另一个人的身份活下去而兴高采烈时,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为了强记住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号码的窘态时,当人们听到班西说“一个黑人怎么可能不遇到麻烦事呢?不可能的,彭杜!我们的皮肤就是件麻烦事”时,人们不得不对万恶的通行证制度加以谴责。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南非当局不允许黑人有“演员”的正式职业,黑人演员卡尼和恩卓纳是作为白人导演富加德的“佣人”这个‘正式黑人职业”才得以出国演出的。

1960年3月21日,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就是在非洲黑人群众反对通行证制度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一种族隔离措施,我们有必要将通行证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作一简单的交待。1809年11月,开普殖民地的总督卡林顿伯爵颁布“霍屯督公告”,①这标志着通行证制度的产生。这种通行证当时是对付流浪者的一个手段,但它力图将非洲人限制在自己的保留地里,使他们成为白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通行证制度意味着非洲人在保留地以外购买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①霍屯督人是南非的土著居民,亦称科伊人。霍屯督是白人殖民者对科伊人的蔑称。

这样,通行证制度使非洲人完全固定了下来,他们的流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白人对劳动力的需求。为了把科伊人变成农业上人,这份公告授权地方当局将没有通行证的科伊人当作游民处理,任意立契,强迫他们按照雇主规定的条件做工。1812年,克拉多克总督发布命令,规定科伊儿童出生时,若其父母正受雇于白人农场主,他们就应跟着学徒,直至18岁。

1819年,萨默塞特总督授权地方长官将父母双亡的科伊儿童登记为学徒,使他们实际沦为农奴的地位。1828年,开普殖民地发布了49号法令,进一步将通行证制度扩大到科萨人的范围:所有进入殖民地的科萨人都必须持有边境地区白人官员签发的通行证。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人向内地渗透,与南下的科萨人的接触增多,同时开普殖民地的白人需要科萨人作为劳动力。殖民者担心这种交往会危及白人统治地位,就用通行证制度把两个种族隔离开来,这不能不说是后来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滥觞。后来,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南非北部地区实行通行证制度也是为布尔人农庄提供劳动力的有效办法。

同时,通行证制度也是控制南非黑人的一种手段。它使种族主义政权在政治上有某种安全感。英国驻南非的高级专员米尔纳就坚持认为,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实行通行证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可以辨认来到这里的土著和追踪他的动向,否则这个地方将变成一座群魔殿”。南非发现钻石矿和金矿后,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非洲城市人日益增加。这种新形势导致了通行证制度运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国民党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加强了种族立法。1952年颁布了“取消土著通行证及施行统一的土著身份证法”。在此以前,非洲人的各种通行证多达60多种,如居住许可证、宵禁特别通行证、月度通行证、计日工通行证、寻职通行证、迁移通行证、旅行通行证,等等。这项法令规定取消其中一些已无必要的通行证,全面加强通行证制度以控制非洲人的迁移和行动。这项法令规定了一种统一的证件——一种特殊的查验册,每个土著居良都要随时携带。查验册中载有非洲人的照片、编号,并详细载明其相貌、纳税情况和许多事项。

这些规定为南非黑人带来了诸多不便。一家南非报刊曾在1957年底揭露了一个关于纳尔逊·兰加的案例。纳尔逊·兰加是约翰内斯堡市政委员会雇佣的一位清洁工。有一天傍晚,他被便衣警察拦住要通行证。和其他一切值勤的非洲清洁工一样,他因为怕遗失或弄脏,没有随身携带通行证。但他很顺从地给警察看了市政府发给他的证章,上面刻有他本人的公务员号码,这足可以证明他的合法雇员身份。

可是,傲慢的警察不管这些,还是将他逮捕并押送到比撒耳,他被迫在田间劳动。后来,由于他和律师取得了联系并申请了人身保护令,纳尔逊·兰加才获得释放。在法庭上透露了政府的特别规定:根据土著事务部、司法部和南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