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 钱穆等-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世界性的现代化大潮时,同样有一个如何保留自己文化个性的问题,如何与世界其他文化互相对话与交融的问题。靠自我封闭来保留文化的纯种是行不通的;完全依附于西方文化又会丧失自己的文化个性,也行不通。那么我们怎么办?有人讲,中华文化目前正面对着一种〃断代〃的危机,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的许多文化传统已经知之甚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越来越明显。那么,这就提出了一个中华文化在未来的世界中,如何延续、如何焕发新的生机的问题。中华文化的前途如何、出路何在? 
  答:谈到中华文化的〃断代〃问题,很坦白地讲,这是一个很长时期造成的问题。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在某一段时间里也包括我自己),在情绪上总是觉得我们中国的东西实在是不行,你看看五四时期那些第一流的知识分子,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他们不是不爱国,正因为爱得太深了,才非把中华文化拿掉不可,在他们看来,拿掉中华文化才能救中国。譬如胡适之先生,老是讲中国女人〃包小脚〃,老是揭中国文化的烂疮疤,他这个人当然对中国有着强烈的爱,就是因为爱才非要把那些烂东西割去不可。这就造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似乎中华文化要不得。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可以看出这基本上是一个错误。 
  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基本上是用的减法,减来减去,中华文化就慢慢地失落了。所以我常常对学生讲,20年代是看不起中华文化,90年代是看不见中华文化。为什么说看不见中华文化呢?我们从日常生活来看:现在一个人要举行婚礼,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传统的婚礼,现在我们在台湾、在香港所看到的,真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根本不晓得那是什么礼仪。反而搞纯粹西方的婚礼,倒看着舒服一点。同样,现在要办丧礼,也是不知怎么办。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表明我们的文化正在失落。 
  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每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的时代,所谓传统东西,基本上是要创造,不仅新的东西要创建,连传统也要创造,也就是要〃重新发现〃。〃重新发现〃的过程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还原〃的过程,不可能〃还原〃。我们要看看中华文化有哪些文化的原则,它是些什么东西。掌握了这样一些基本原则,我们的〃重新发现〃就有了一个依循。比如,画家要画一幅很有中国气质的国画,他就要强调中国绘画传统中的几个原则,他在这个还原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进行创造,是在运用想象力。他一定要用想象力把传统重新创造出来,而不可能是纯粹的〃还原〃。就算是今天你挖出了一件几千年前的文物,你对它的解释也不会是完完全全当初的理念,而是我们今天对它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你寻求一种文化认同,你就会通过大量的想象力,重新去创造你的文化。你创造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哎呀,这已经不是百分之百的原来的东西了,那也没有关系。这就是说,当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重新发现我们的传统、重新创造传统的时候,它跟我们所要创造的未来的文明,这个过程其实是一致的,根本就是同一个创造过程。我们在〃重新发现〃传统时,要把对传统的想象跟对未来的想象,进行一种交融。当传统在视野中完全消失了,那当然就谈不上交融了。你一定要依照传统的原则,通过你的想象,先有了一个东西,然后你才能交融。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都要有对话,有对话,才有选择,才会知道什么东西是最好的。 
  我们看看建筑。假如今天我们要盖一个有中国风格的房子,你不会是照原来的传统样子去搬土、照原来传统的样子去施工,不会的。你一定要用现在所能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去发现和创造,看看怎样来体现你所追求的现代的又是中国的风格。这两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去面对你的身份认同,真正去寻求这种文化身份。树立这样一个意念是很重要的。现在中国大陆的有少数突出的建筑,就是重新发现传统、重新创造传统,只有这样,你的建筑才有意思。 
  问: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您对中华文化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您认为我们在重新发现传统的同时,也就是在创造未来。这就是说,您并不担心中华文化在融入现代化大潮的时候会被别人吞没…… 
  答:我的确没有这种担心。假如你的文化原来就是一个历史很短的、浅薄的、狭窄的东西,那你不能不担心。但是中华文化是很漫长、很深厚的古典文化,层次很多,内涵很深,你每挖一层都有新的发现。那么你在这样深厚的基础上进行再发现、再想象、再创造,它爆发出来的力量就会很大。你挖得越深,你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那些传统的智慧之光就会被重新点亮。然而,你的传统中假如没有这些内容,你就没有办法发现和想象,你就会越挖越苍白。所以,一个以很有深度的古典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当它开始现代化的时候,它所遭遇的痛苦,可能要比一个以浅薄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大得多,也难得多,但是,当它真正爆发出创造性的力量时,那也一定是相当可观的。 
  问:这可能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能量守恒〃。没有深厚文化的社会,接受外来文明很简单,不会有很深的痛苦,也没有什么包袱。但是,一个文化根基很深的社会,要接受起来就很痛苦。 
  答:是啊,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以来的文化论争,真是让人心情沉重。不过,正像你刚才讲的,我对中华文化从根本上讲确实是个比较乐观的人,所以在讲到文化传统的时候,我总是强调再发现、再创造,强调跟其他文化的结合,我甚至于把西方的一些东西,都认为可以变成我们的新传统。你想想看,这一百年中,西方的很多东西,凡是我们认为好的,差不多已经慢慢地被我们吸收了。其实,善于接收外来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举例来说,佛教文化就是一种外来文化,我们今天谈中华文化怎么能不包括佛教文化呢?一个开放型的、正在成长的文化,必然是不断地丰富自己本身的文化。西方文化中其实已经有一部分变成了我们的文化。我常常讲,启蒙运动发展到今天可能发生了许多问题,我们要批判它,但是启蒙运动所代表的有些价值观念,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我们中国文化新传统的一部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潮流,实际上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东西南北都是相通的,这是有必要通的。假如完全不相通的话,就不可能有交流了。今天,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你要想完全不沟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们一定要找到互相沟通的语言,这是一定要有的。我们可以想象,到21世纪,电脑啦、信息高速公路啦,这些资讯高度发达以后,有些人就把这些称之为〃后现代经济〃、〃后工业社会〃,或者叫以电脑为基础的information revolution(资讯革命)之后所产生的社会。老实讲,〃天涯岂止若比邻〃呐!〃天涯〃根本就在你家里了。这种现象是我们的古人所无法想象的。   
  所以,当我们谈中国未来文明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文明〃这个概念建立在一个比较大的框架上,不是说只有写文章或写首诗才叫〃文明〃,那只是其中很有灵性的一部分。但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内容,其实也都在文明当中。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文明的问题,我们追求陶渊明的诗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那个〃南山〃是个光秃秃的山,那还有什么可看呢?所以,这些问题都是全人类所面临的文明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讲21世纪的文明,实际上也就是在讲全人类的文明。 
  从看不起到看不见中华文化   
  问:金教授,您刚才讲〃20年代看不起中华文化;90年代看不见中华文化〃,这个说法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针对性。的确,十年〃文革〃对中华文化的大扫荡、大破坏,是带有毁灭性的。虽然现在开始恢复和重建,但是这个进程恐怕是非常缓慢而艰难的。因为文明这个东西,一旦断绝往往是很难接续的。人类的几大古老文明多数已经断绝了,现在的埃及人并没有延续古埃及的文化,现在的印度也没有延续古印度文化,而巴比伦文化和玛雅文化已经成为了历史之谜……可以讲,从人类的远古绵延至今还没有断绝的文化,只剩下一个中华文化了,她已经是今天人类能够看到的古老文明的一个〃孤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或者叫使命感。因为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文化继承下来、延续下去,并且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之焕发青春。我们可以讲〃90年代看不见中华文化〃是因为前人犯了错误,但是我们自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不能让21世纪的人们也看不见中华文化。所以,我觉得,现在急需进行一次中华文化的新启蒙,而中国的文化人必须承担起这样一个很重的责任,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责任。好在现在具有这种文化自觉的文化人越来越多,社会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也越来越重视,这无疑是时代的大幸…… 
  答:是的,比起前辈的文化人,我们今天在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要轻一些。想想看,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人眼看着自己心爱的文化,在没有经过一个很公平的审判的情况下,就被否定了。他们内心会是什么滋味?偶然听到几个讲传统的声音,最好的也只能说成是文化传统的辩护士。比如近几十年来我所认识的好几位先生,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等,都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辩护士。有些辩护士辩得很有力量,但是他们的声音根本就被当时的世界忽视了。我甚至觉得当年钱穆先生、唐君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