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读〈孙子〉:兵以诈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源头?因为大家老是忘本:一切我们称为玄妙的东西,其实都是来自最普通的东西。现在我们称作兵书的书,主要是讲谋略,即狭义的军事艺术,但它的来源却是广义的军事艺术。广义的军事艺术在哪里?在军法里。
  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中国早期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竹简上的文字,很多都是官文书,都是档案,即和政府的管理活动有关。军事方面的文书也不例外。这些书,记录很具体。比如打仗,总离不开人和武器。武器要登记,有兵器簿。人也要登记,有伍籍类的花名册。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就是军法所关心。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都有这类东西。上孙家寨汉简,就是讲军法军令。早期文书,商周时期写在竹简上的东西,我们还没发现,但从汉代文书推想,早期的情况应该差不多。有人猜,商周时期,我们就已经有兵书,如果他指的是军法类的官文书,那还说得过去,但要说当时就有专讲谋略,专讲用兵方法,像《孙子》这样的兵书,我不相信。我相信,军法和兵法,一定是军法在前,兵法在后,就像《诗》、《书》在诸子之前。从道理上讲,情况一定如此。
  战国以来,军法和兵法是并行的东西,但谁是源,谁是流,要分清。打仗,总是有兵在手,才谈得上用。军法讲什么?就是讲如何“有兵在手”。军事的第一要素是人,是人组成的军队。军队是怎么征集上来?征集上来,怎么按一定的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各级编制有多少人?配备什么样的军官?这是第一件事。其次,有了人,还要把他们武装起来,配备战车、盔甲、盾牌和各种武器,人要吃饭,马要吃草,给养怎么解决。这是第二件事。最后,什么都有,还要训练他们,让他们上下协同,熟悉武器,熟悉号令,熟悉阵法,熟悉军中的各项规定,什么该赏,什么该罚。这是第三件事。这是用兵之前的“开门三件事”,古代和现在都离不开。军队的征集,军队的组建,军队的管理,军队的后勤保障,军队的技术训练,这些规定,统统属于军法。另外,我国军法,还有很多临时性的规定、补充性的规定,是叫军令。
  早期军法是什么样?《司马法》是唯一的标本。这部书,今本是选本,只有5篇,都是讲和用兵有关的大道理,比较接近后世兵书的概念,但西汉晚期,《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的《司马法》有155篇,我们从佚文看,主要是讲军事制度。上述大道理都是从制度中抽出来的,内容侧重于治兵。我估计,早期兵法,主要就是讲治兵,用兵是从治兵发展而来,这是兵法和军法的中间环节。《司马法》的“法”,汉代《军法》的“法”,都是军法。《尉缭子》的“令”,都是军令。古书中的法令,有些还是设计出来,并未实施的东西,但它们的性质摆在那里,明显不同于专讲谋略的兵书。
  现在的古书,容易造成错觉,早期军法亡佚,制度的东西不知道,好像兵法是脱离制度而独立的东西。讲兵法,我们有《孙子》、《吴子》,但早期怎么打仗,是一笔糊涂账。搞影视的人很苦恼,他们要想拍个电影、电视剧,当时人怎么打扮,穿什么,戴什么,手里拿什么家伙,不知道;怎么营兵布阵,怎么野战攻城,也不知道。有关文献,宋以前很少,全靠想象。有点文物参考,也不够用。我们的古代,成天打仗,什么玩意儿没有?但东西就是保不住。传世的东西极少,即便有点出土发现,也破破烂烂。中国军事博物馆,古代部分,我看过,文物太贫乏。我们要想找点感觉,只能看宋《武经总要》、明《武备志》,知识全是晚期的。现在研究科技史,比如火炮,就是看这两本书。
  军法的存在,提醒我们,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光凭兵法就能打仗。
  宋以来,兵器、制度、阵法,全是当时的,但兵法是古典的,时代有断层。但我相信,战争的基础,晚期战争必备的要素,早期战争也不能少。缺了这些,就没法打仗。
  兵法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根之木,如果把军法抽掉,编制不知道,兵器不知道,阵法不知道,什么具体东西都没有,兵法就成了游戏。
  古代军法,《司马法》已残剩无几;汉《军法》,也只有佚文,很可怜。我们只能拿晚期军事制度往上推,从考古发现找一点线索。但道理摆在那里,这样的东西是基础。
  西方军事传统,他们没有像样的兵法,但推崇实力。他们重财力、重兵器、重技术、重制度、重训练,看重的正是最基础的东西。
  任何兵法都离不开这些扎扎实实的东西。
  二:军法生兵法,兵法包括治兵和用兵(春秋战国)
  “二”是说军法生兵法,兵法包括治兵和用兵。兵法,英文叫art of war,直译是战争艺术。他们的art是方法、技巧和技术,“美术”(fine art)、“武术”(martial art)和“房中术”(art of bedchamber)的“术”,全是这种东西。“兵法”的“法”和“军法”的“法”,咱们中文都叫“法”,但性质完全不一样。军法,英文叫military law,law是法规。这些法规,都是硬性规定,一条条写下来,叫人照章办事,军令如山,不能想改就改。可是兵法的法不一样。它是指挥艺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的就是不循常规,不依常法。
  李小龙,截拳道,下手特别狠,出脚特别快。他在香港拍电影,不幸短命夭殇,死葬西雅图,我曾两次凭吊。他的墓碑,上面有两行字,“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中国兵法,靠的是“兵不厌诈”。“兵不厌诈”,就是无法之法。如果照字面直译,“用兵最讲用诈,诡诈越多越好”,似乎不能曲尽其妙。我以为最好的翻译是“没有规则,就是唯一的规则”。
  军法和兵法,正好相反。军法讲的是法度,兵法讲的是兵无常法。现在称为兵法和兵书的东西,名称很模糊,其实,它是以谋略类的兵法为主,军法军令类的东西,有点,但保留下来,很少。
  用兵的前提是治兵,治兵的结果是用兵,治兵和用兵不一样,但谁也离不开谁。
  《宋史·岳飞传》,宗泽夸岳飞,说他“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但怕他太爱“野战”(这里的“野战”是指乱打),打起来,没有章法,“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你猜岳飞怎么说?他说,阵法当然要有,“阵而后战,兵法之常”,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怎么用,是另一回事。
  兵法的特点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它是一定基础上的胡来。没有基础不行,没有胡来也不行,和艺术的道理一样。
  三:先秦兵书的三大经典和三大类型(春秋战国)
  我要讲的“三”是先秦兵书的三大经典和三大类型。
  春秋战国,国家很多,各国有各国的兵书。北方有秦、晋(韩、赵、魏)、齐、燕,南方有楚、吴、越。但成就最突出,是北方的齐、魏、秦三国。三国之中,又以齐国的兵法最发达。我有一篇文章,就是专门讨论这一问题,《汉志》著录的兵书,差不多都谈到了,大家可以找来看。这里长话短说,我只着重说一下,先秦兵书,经历史淘汰,还剩哪几种,咱们的家底是什么。
  我先说齐。
  齐是周天子的舅氏,外姓中与王室经常通婚的一支。齐的开国之君是有名的太公。周文王、周武王克殷取天下,有不少外族谋士,太公最有名。传说,他在渭水边上钓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文王思贤若渴,总算找到他,他有一肚子阴谋诡计。战国和汉代,凡讲阴谋诡计的,都拿他当祖师爷。《太公兵法》就是托名于他。这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大名人。
  春秋时期,和军事有关,齐国还有两大名人,一是春秋中期,齐桓公的名臣管仲。今《管子》中的《七法》、《兵法》、《地图》、《参患》、《制分》、《九变》,原来单行,《七略》收为兵书;二是春秋晚期,齐景公手下管军事的司马穰苴,他的兵法在古本《司马法》里。
  还有,就是被称为孙子的孙武和孙膑,孙武有《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膑也有《孙子兵法》(《齐孙子兵法》),都叫《孙子兵法》。孙武的活动时间是春秋末期,早一点。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威王时的人。
  战国中期,齐威王时,齐国国力最盛,学术最发达。齐威王下令整理齐国的军法,把司马穰苴的兵法放在后面,号称《司马兵法》或《司马法》。我怀疑,《太公兵法》、《管子》中的兵法,还有《孙子兵法》和《司马法》,都是这一时期整理出来的东西。
  齐国的兵法为什么发达?可能和山东人的某些特点有关。中国的文艺作品,语言是地区符号。知识分子,小白脸,娘娘腔,说上海话;做买卖的说广东话;油嘴滑舌,流氓,说北京话;老农民,说山东话、山西话、陕西话。今天的山东人,影视、相声和小品,形象是老实巴交,特别憨厚。但古人,说法不一样,“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舒缓阔达而足智”,“言与行谬,虚诈不情”(《汉书·地理志下》)。齐人鬼大,原因有二,一是齐擅鱼盐之利,商业发达,做买卖的心眼活;二是齐为东方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战国中期,齐都临淄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稷下学宫是国际性的学术中心,知识分子扎堆,他们的脑瓜特别灵。
  兵法,是事后诸葛亮,往往是打了败仗才一个劲儿地琢磨,光会打仗写不出,没有智慧也不行。
  齐国的兵法最发达,保留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
  齐国的邻居,燕国也有一部兵书,叫《苏秦》。余嘉锡考证,今《鬼谷子》是汉代《苏秦》三十二篇中的一部分。《苏秦》是传太公术,可以归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