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了与本部族相竞争的各部族所有的心理上的弱点、历史上的失败,他的工作是揭露这些缺点,并且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渲染,用来嘲笑他们。

这些古诗,不但有诗歌的趣味,有优美的辞藻,而且有历史的重要性。要想研究创作这些诗歌的时代,必须以这些诗歌为史料。实际上,这些诗歌是我们唯一的当时的资料。由这些诗歌可以推知伊斯兰教以前的一切生活情况。因此,谚语说:“诗歌是阿拉比亚人公共的注册簿(diwān)。”①

由拜物教时代的古诗歌,可以知道阿拉伯道德的标准是用“木鲁艾”(murū’ah)和“伊尔德”(‘ir■)两个名词表达出来的,前一名词的意义是丈夫气概(后来发展成为美德),后一名词的意义是荣誉②。构成“木鲁艾”的要素是勇敢、忠贞和大方。勇敢的程度,是以从事劫掠的次数来衡量的。一个人能为不速之客或穷苦无告之人而甘心牺牲自己的骆驼,可以说明他是仗义疏财的。

哈帖木(约在公元605年卒)的美名,流传到如今,可以算作贝杜因人好客的理想的具体表现。他在青年时代,替他父亲看守一群骆驼,有三个异乡人路过他的牧场,没有吃的,他就宰了三只骆驼,招待他们,把其余的驼肉分给他们,这件事使他父亲大发雷霆,把他逐出了家庭③。

安泰来的英名,流芳百世,成为贝杜因人的英雄气概和豪侠好义的模范。他显然是一个基督教徒。安泰来具有武士、诗人、战士、情人等身分,他的这些特征,都是游牧人所重视的。他的勇敢的行为,和他与情人阿卜莱相爱的插曲(他的著名的《悬诗》,使她永垂不朽),已成为阿拉伯语世界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安泰来生为奴隶,他母亲是一个黑奴。但他父亲解放了他,因为在某次部族战争中他不肯卖力,他说:“当奴隶的不会打仗,只会挤驼奶。”他父亲大声喊道:“进攻吧!你是自由人。”①

蒙昧时代信奉拜物教的贝杜因人,从他们的诗歌来判断,并没有什么宗教。他们对精神上的冲动是冷淡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的。他们尊守宗教的习俗,是由于依从本部族的惯性,也是由于尊重传统的保守性。我们找不到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是笃信一个异教的神灵。有一个与伊木鲁勒·盖伊斯有关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他已起程还乡,要替他父亲报仇,来到左勒·赫莱赛,走到庙里去以求签的方式来占卜②。他三次抽出的签上都有“放弃”的字样,便把签折断了,使劲掷在偶像的身上③,大骂道:“该死的!假若你父亲被人杀害了,你一定不会禁止我替他报仇的。”④

除诗歌里的材料外,关于伊斯兰教以前的拜物教的主要资料,是拜物教在伊斯兰教时代的残余,这些残余,以轶事和传说的形式,埋藏在晚期的伊斯兰文学内,凯勒比(公元819—820年卒)所著的《偶像录》里,也有很多的资料。拜物教的阿拉比亚人,没有什么神话、错综复杂的神学和宇宙学,就这方面来说,他们比不上巴比伦人。

贝杜因人的宗教,是闪族信仰的最古老而且最原始的形式。南部阿拉比亚的祭礼,有崇拜星宿的特征,有华丽的庙宇,有繁冗的仪式和献祭,这些都能代表一个较高的和较晚的发展阶段——定居的社会所能达到的阶段。在皮特拉和巴尔米拉的文明社会里,注重太阳崇拜,这表示那些社会已经是农业的国家,在那样的国家里,人们已经认识到给予生命的太阳光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贝杜因人的宗教,象其他形式的原始信仰一样,主要是精灵论的。绿洲和沙漠之间的强烈的对照,或许使他们得到神灵各有所司的最早的明晰概念。可耕地的神灵是慈祥可亲的;不毛之地的神灵是狰狞可畏的①。

即使在神灵的概念形成之后,树木、水井、山洞、石头等自然物,仍然是圣洁的,因为这些自然物构成了媒介,崇拜者要通过它们才能与神灵发生直接的联系。沙漠里的水井,有清洁的、能治病的、活气的凉水,故在很古的时代已变成一种崇拜的对象。据阿拉伯的著作家说,渗渗泉②在伊斯兰教之前就是圣洁的,这洞泉水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哈哲尔(夏甲)和易司马仪(以实玛利③)。雅古特④和盖兹威尼50000492_0113_4⑤都说过,旅行者常常把欧尔维井的井水带走,当做一种特别的礼物,送给亲戚朋友。通过地底下的神灵和潜力相结合,山洞就成为圣洁的了。奈赫莱地方的加卜加卜山洞,原来就是这样的,阿拉比亚人在那里祭祀欧扎⑥。伯耳勒是源泉和地下水的神灵,伯耳勒传入阿拉比亚,一定与枣椰同时,枣椰是不靠雨水灌溉的。这个名词,还保存在伊斯兰教的天课制度里,因为应该纳天课的农作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雨水灌溉的,一类是伯耳勒灌溉的。这一点是饶有趣味的。

贝杜因人崇拜星宿的信仰,是以月亮为中心的,因为他们在月光中放牧他们的牲畜。月亮崇拜是游牧社会的象征,而太阳崇拜是较晚的农业阶段的象征。在我们这个时代,信奉伊斯兰教的鲁韦莱部族的贝杜因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受月亮支配的,月亮使水蒸汽凝结成慈爱的露水,滴在牧场上,使植物有生长的可能。他们认为,太阳恰恰是相反的,它喜欢摧残贝杜因人和一切动物、植物的生命。

宗教信仰的一切要素,都有一种特点,就是当社会发展已达到更高阶段的时候,那些要素往往要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这种保存是宗教发展的两个阶段折衷的结果。月神瓦德(《古兰经》71∶23)就是这样来的,他在米奈人的万神殿中是坐头把交椅的。伊本·希沙木①和泰伯里50000492_0114_1②都提到纳季兰地方有一棵圣洁的枣椰。那棵树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有武器,有衣服,有布条,都是挂在树上的。有一棵树叫做札图·安瓦特(挂东西的树)③,麦加人每年去朝拜一次,奈赫莱有一棵欧扎树④,这两棵树或许就是一棵树的两个名称。塔伊夫地方的拉特神,是以一块方形的石头作代表的⑤;皮特拉的左舍拉,是以一块未经雕凿的长形的黑石头为代表的,那块石头高四英尺,宽二英尺。这些神灵,差不多都各有一块牧场(■ima),不让外族人来放牧。

贝杜因人认为,沙漠里充满了许多性格残暴的有生命的东西,这种有生命的东西叫做“精尼”(jinn),就是精灵。精灵与神灵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性质,而在于它们对人的关系。神灵大概都是友好的;精灵都是敌对的。人们对沙漠中的种种恐怖和沙漠中的野兽生活,产生了一些异想天开的观念,精灵当然是这种观念人格化的产物。人迹常至的区域,归神灵统治;人迹罕至的荒野,归精灵统治。疯人只是由于精灵作崇才发疯,故称为“麦志嫩”(maj…nūn)。在伊斯兰教时代,精灵的数量增加了,因为拜物教的神灵降级后,都并入精灵的行列了①。

在希贾兹地方,居住城市的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十七。在这些人中间,拜物教早已达到拜星教的阶段。欧扎、拉特、麦那三个偶像,被称为真主的女儿,她们的圣地,后来变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一神论的穆罕默德曾经一度表现意志薄弱,想要承认这几个在麦加和麦地那有势力的女神②,向她们妥协,但后来他取消了前言,据说因为接到了现在在《古兰经》第53章第19—20节中可以找到的那种形式的启示③。晚近的教义学家解释这个事件的时候,是依据废除的启示和被废除的启示(nāsikh和mansūkh)的原理的,上帝凭此原理,取消和更正自己所宣告的旨意,结果是以某一节启示代替另一节启示(《古兰经》 2∶106)。拉特(Al…lāt,是由al…Ilāhah演变来的,意思是女神)的禁地(■imā和■aram)在塔伊夫附近,麦加人和其他的人都到那里去朝拜和献祭。在此类禁地中,砍伐树木,猎取禽兽,杀人流血,都是违禁的。禽兽和树木的生命,与禁地中被尊敬的神灵享有同样的权利,都是不可侵犯的。以色列人的逃难城与此类禁地,有共同的根源。希罗多德曾提及这个女神,她的古名是艾里拉特①,是奈伯特人的一个神灵。

欧扎(势力最大,她是金星'Venus'的崇拜流行于麦加东边的奈赫莱。据凯勒比的传说,她在古莱氏人中是最受尊崇的②。穆罕默德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她献祭③。她的圣坛由三棵树组成。杀人去祭她,是她的祭仪的特点。她是欧宰彦夫人,一个南部的阿拉比亚人为自己生病的女儿艾麦特·欧宰彦(意思是欧宰彦的女奴)④,曾向她献过金身。当伊斯兰教兴起的时候,阿卜杜勒·欧扎(欧宰彦的男奴)是一个被人爱好的名字。

麦那(Manāh,是从manīyah演变来的,意思是命运)是司命运的女神⑤,这个名称可以代表宗教生活的一个比较早的阶段⑥。她主要的圣坛包括有古戴德的一块黑石,古戴德在麦加和叶斯里卜(后来改称麦地那)之间的道路上,她是奥斯和赫兹赖只两部族的人特别熟识的,他们曾通力合作,一致支持从麦加迁移来的穆罕默德。作为一个独立的神灵,在希志尔发现的奈伯特铭文中,她的名字是与左舍拉的名字放在一起的⑦。至今,阿拉伯诗人仍然把一切灾难都归因于麦奈雅(al…manāya'命运')或代海尔(al…dahr'光阴')。

在闪族人中间,构成亲属的原始关系的,是母亲的血统,不是父亲的血统,家庭的组织,最初是女族长制,因此,阿拉比亚人首先崇拜女神,后来才崇拜男神。

胡伯勒(发源于阿拉马语,意思是蒸汽、精神)显然是克而白的最有势力的偶像,他具有人的形象。在他的旁边安放着卜士(kāh…in,发源于阿拉马语)用以决疑的神签。据伊本·希沙木的传说①,阿慕尔·伊本·鲁哈义把这个偶像从莫阿卜即美索不达米亚传入麦加,从这个名称还保持着阿拉马语的遗迹来看,传说或许是有道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