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语遂取而代之。北方的文学集会,如乌卡兹集市(sūq‘Ukāz),多神教徒每年一次的克而白(Ka‘bah)朝觐,以及同麦加间商业的关系,这三件事曾加速了这个代替过程。

通过对于南阿拉比亚古文物的模糊的认识,可以辨认的最早较大的王国,是赛伯伊王国和米奈王国,这两个王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是同时代的。这两个王国,起初都是神权政体,最后才变成了凡俗的亲戚关系。

赛伯伊人是南阿拉比亚家族中最卓越的支派。他们最初的故乡赛伯伊(Saba’,《圣经》里的示巴'Sheba'),位于也门地区的纳季兰的南面。赛伯伊王朝的年代,据主张低(或短)年表的阿拉伯学家说,约自公元前750年继续到公元前115年,约当公元前610年时,王号曾发生过变更;米奈王朝的年代,约自公元前700年继续到公元前三世纪①。穆卡里卜(Mukarrib)②是作为国家元首的神王的尊号。两位早期的赛伯伊王朝的穆卡里卜的名字雅塔儿·艾麦尔和卡里巴·伊勒,曾出现于萨尔恭二世和西拿基列①的皇家亚述编年史中,这两位穆卡里卜,一定是在公元前八世纪晚期和七世纪早期在位的。赛伯伊王朝国王,在他们的全盛时代,把自己的霸权扩张到整个南阿拉比亚,把自己的邻国米奈王国,变成了附庸。西尔瓦哈位于马里卜西面,相距一日的路程,是赛伯伊的首都。首都的主要建筑,是月神艾勒麦盖②的庙宇。这座庙宇主要的遗址,现在叫做哈里卜(废墟),是能容纳一百人的村落。据一件铭文的记载,这个遗址的围墙,是一个早期的穆卡里卜雅达儿·伊勒建筑的。另一件铭文记载着克里伯·伊勒·瓦塔尔(约在公元前450年)几次胜利的战役,他是首先采用赛伯伊王(MLK)的尊号的。

在赛伯伊王朝的第二个时期里(约当公元前610—115年),统治者的神职似乎被剥夺了。马里卜,在萨那东面,相距约六十英里,这时已变成了首都。这座城市,拔海3900英尺,只有几个欧洲人去访问过,其中有阿诺、阿莱维、格勒泽尔。这座城市是一个交通枢纽,把乳香的产地和地中海的各港口,特别是加宰(加沙)联系起来。海木达尼在他所著《花冠集》(IKLīl)③里提到马里卜的三座卫城,但是,使这座城市特别著名的,却是那座大水坝——马里卜水坝④。这个惊人的工程和赛伯伊人其它的公共事业,使我们看到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那个社会,不仅在商业方面,而且在技术方面,都是极其先进的。这座水坝较古的部分,是在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建成的。根据几件铭文的记载,这座水坝的主要建筑者是萨木胡阿勒·雅诺夫和他的儿子雅塔儿·艾麦尔·贝寅;这座水坝的修复,是在舍赖哈比·伊勒·雅耳夫尔(公元449—450年)和阿比西尼亚人艾卜赖哈(公元543年)的时代。但是,哈木丹尼和后来的麦斯欧迪①、伊斯法哈尼②、雅古特③等人,都认为神秘的人物鲁格曼·伊木·阿德是大水坝的建筑者。

米奈王国昌盛于也门的焦夫,在极盛时代,包括了南阿拉比亚的最大部分。原来的阿拉伯式名词Ma‘ān(《圣经》上的 Mā‘ōn,Me‘ūn,Me‘īn等地名),后来读成 Ma‘īn(麦因),意思是源泉。残存至今叫马安(在皮特拉的东南),是北方商业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殖民地。在乌拉④和塔布克附近出土的几件米奈铭文表明,这个地区曾有几个殖民地,用作栈房和驿站。米奈王国的首都盖尔诺(阿莱维曾于1870年访问过),是现今的麦因(在焦夫的南面,萨那的东北)。宗教的首府叶西勒(也在焦夫的南面),是现今的伯拉基什(在马里卜的西北)。米奈人和后来的赛伯伊人,使用同样的语言,不过方言上略有差别。所谓的米奈铭文,包括盖特班王室的铭文和少量的哈达拉毛铭文。焦夫的省会有哈兹木所描绘的庙宇的遗址,上面雕刻着悬挂的容器(大概是献酒用的),小羚羊和其它用作牺牲的动物,作为神的象征的蛇,在庙宇里服务的姑娘和饲养在神圣园里的驼鸟等。

除米奈王国和赛伯伊王国外,在这个地区还兴起了另外的两个王国:盖特班王国和哈达拉毛王国。盖特班的地方,位于阿丹(亚丁)的东面,哈达拉毛大约就在现在的哈达拉毛的地方。盖特班王国定都于台木奈耳(现在的库哈兰)。他们的国运①,约自公元前400年继续到公元前50年;哈达拉毛王国定都于沙卜瓦(古典文献里的赛波台),他们的国运,约自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继续到公元一世纪末。这些王国,往往在赛伯伊王国和米奈王国的霸权之下过生活。这些王国的人民,组织过香料的贸易,建筑过惊人的公共工程,他们的铭文在北阿拉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出土,阿拉伯史学家对于他们的历史一无所知。

自公元前115年以后,整个地区已归新的征服者统治了,他们是从西南高地来的希木叶尔人。因此,这个时期的文明,被称为希木叶尔文明,但是,王号仍然是“赛伯伊和赖伊丹之王”。赖伊丹的名称,后来改成盖特班。这标志着第一个希木叶尔王国的开始,这个王国的国运,继续到公元 300年。  Homeritae这个词,初次见于《红海周航记》(约在公元60年),再次出现于普林尼的著作中。希木叶尔人,是赛伯伊人的近亲,是同族中最年轻的一支,他们变成了米奈—赛伯伊文化和商业的继承人。他们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先辈赛伯伊人和米奈人的语言。普林尼曾提及他们的农业,那是可以用铭文中屡次提及的水井、水坝和水窖等加以证实的。收集乳香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业务,仍然是国家最大的财源。

采法尔(古典文献里的赛法尔'Sapphar, Saphar'和《创世记》 '10∶30'里的西发'Sephar'),一个内地的市镇,在穆哈东北面一百英里左右,位于通往萨那的道路上,是希木叶尔朝的首都。采法尔曾取代过赛伯伊人的马里卜和米奈人的盖尔诺。采法尔的遗迹,依然存在,登上现代的亚里姆市镇附近的环形丘陵之巅,就可以凭吊那些古迹了。在著作《红海周航记》的时代,希木叶尔的国王是克里伯·伊勒·瓦塔尔,即《红海周航记》里的克里伯勒。

在希木叶尔朝的时代,倒霉的罗马纵队,在迦拉斯的指挥之下,孤军深入,到达麦里阿麻。斯特累波的著作中所提及的易莱撒拉斯,是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就是铭文里的易里舍利哈·叶哈杜卜。

在这个时代中较早的时期里,发生过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从也门和哈达拉毛来的阿拉比亚殖民者定居于古实的地方①,他们在那里奠定了阿比西尼亚王国和阿比西尼亚文化的基础,终于发展了一种文化,那是本地的黑人或许从来没能达到过的。约当公元五世纪中叶时,南方的阿拉比亚部族向外迁移(据民间的传说,土著向外方迁移,与马里卜大坝的崩溃是有关系的),有迁到叙利亚去的,有迁到伊拉克去的,大概也有迁到阿比西尼亚去的,所以南方的阿拉比亚人在阿比西尼亚的殖民地就扩大了。远在伊斯兰教徒侵入之前,东非洲沿岸一带,阿拉比亚的血液与本地人的血液已相混合了。阿克苏姆王国——近代阿比西尼亚的原来的中心——的肇造,是在公元第一世纪。

也门有“堡宫国”之称,萨那的雾木丹堡宫,是最著名的。这个堡宫的建筑者是公元第一世纪的另一易里舍利哈(雅古特书中的里舍尔哈①)。城居的希木叶尔人,为防备贝杜因人的入寇而建筑了有堡垒的宫殿。哈木丹尼和雅古特曾先后详尽地描写雾木丹堡宫,但雾木丹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只是一个庞大的古迹了。据这些地理学家的报告,这个堡宫有二十层,每层高十骨尺②,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摩天楼。这个堡城的建筑材料,是花冈岩、斑岩和大理石。国王的宫殿,设在最高的一层上,顶上覆盖着极透明的薄石片③,在这层上仰视天空,能看出鸦和鸢的区别。堡宫四周的墙壁,是用各色的石头砌成的。每个隅石上,站着一只黄铜的狮子,每当刮风的时候,狮子就大吼起来。海木达尼在一首诗里说雾木丹是以云彩为头巾,以大理石为腰带的。这个建筑物,保存到伊斯兰教的时代,后来毁于内战。

第一个希木叶尔时代的国王,显然是一个封建主,居住在堡宫里,领有土地,发行金质、银质和铜质的钱币,钱币正面有国王的像,反面有一只猫头鹰(雅典的象征)、一个牛头。有些比较古的钱币上面,有雅典娜(Athena)④的头像,由此可见远在公元四世纪

不列颠博物馆藏时,南部阿拉比亚已经仿效雅典了。除钱币之外,在也门还往往发掘出希腊的和萨珊王朝的青铜工艺品。本地的艺术中,没有什么年代很早的古物。闪族的天才,在这方面是毫无表现的。

赛伯伊—希木叶尔人的社会组织,从铭文看来,是一种古代部族体系、层层阶级封建的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的奇异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有许多现象,在别处或许也有,但合在一起却是举世无双的。

在第一个希木叶尔时代,南部阿拉比亚的势力,已不如极盛时代了。也门人独占红海的海上贸易一天,就昌盛一天,但现在他们已不能控制这种贸易了。《红海周航记》(公元50—60年)第一次记载了用一个西方强国的人民所建造和管理的船舶同东方人进行有组织的贸易的史实,这部航海记标志着商业局面的转折点。通过肥沃的新月地区,把欧洲和印度联系起来的巨大陆路,是安息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无穷摩擦的主因,在这个时期之前,曾受亚历山大的威胁;但是通到印度的南方水路,几乎直到公元一世纪时,还在阿拉比亚人的手里。他们的工作,是搜集自己的土产以及东非和印度的土产,并且用骆驼把那些土产从马里卜,取道麦加,运到北方的叙利亚和埃及,以免遭遇红海的风险。但若海运较为有利,便由水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