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年算起,温州模式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再加一个25年,就有5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条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即使温州模式届时真的如预言者所说的那样消失,那也不是短命而是够长寿了,不需要什么人可怜,也不需要人感叹。至少,它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其他种种模式,寿命长多了。它对中国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也已经可以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当然,仅仅这样说是不够的,也不能令人信服。
对于这个温州模式25年后要消失的断言,应该说是完全错误的。其错不在于25年这个时间是否准确,而是在于温州模式是否要消失。如果温州模式要消失,那么无论是25年消失也好,或者50年消失也好,都是一个样的,不会构成理论上的错误;如果温州模式一时不会消失,却说其不久就要消失,那就是理论上的错误了,即使时间说得更长一些,也不能掩盖其错误。
温州模式的内核是私营经济,温州模式讲的是如何依靠民资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因此,温州模式的前途,或者说温州模式是否消亡,不取决任何别的东西,也不取决于温州经济发展如何,而只取决于我国私营经济的命运,取决于温州私营经济发展的程度。只要国家宪法不做修改,只要私营经济依然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私营经济在我国还要继续鼓励不受限制地发展,只要中国多数地方还要依靠以民资为主走向全面小康,那么温州模式就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这不是25年30年的问题,也不是50年100年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问题,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这也不是一个温州地方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的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少长,温州模式的寿命就有多少长。这个阶段,总不会只有30年吧。至于在初级阶段以后,温州模式的命运如何,那是将来要由实践决定的问题,现在谁也不好说,谁也说不清。至少,不需要今天的人去空操那个心,去操那个不该由我们来操的心。
作为一个认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严肃学者,还应该看到的是,温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决定的不是温州模式的存在与消亡,而是温州模式的丰富和提高,能给温州模式增添的东西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温州地方经济发展快,那么给温州模式增添的东西就多;温州地方经济发展慢,则给温州模式增添的东西就少。但只要温州经济在发展,那么温州模式也就在发展,在提高。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波浪式的,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是波浪式的,因而温州的经济发展也是波浪式的,温州模式的丰富也是波浪式的,总是有发展快丰富多一些的时候,有发展慢丰富少一些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的主观愿望,当然是希望温州的经济发展年年高速度,温州模式的内容年年有个大丰富,但这是不现实的。凡是科学地研究问题,就不应在温州经济发展快的时候,把温州模式说得什么都是最好的;在温州经济发展缓慢一些的时候,又把温州模式说得什么都不是,甚至说温州模式很快就要消亡了。
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要没有特别的情况,增长速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一般都是经济调整期,其后必然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方也是如此。温州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完全可以相信,不用一年半载,温州的经济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温州模式,也将更加引人注目。
温州社会的发展前途一定看好。
温州经济的发展前途一定看好。
温州模式的发展前途也一定看好。
当然,温州模式也有自己的寿命,也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终结自己的历史。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更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理论家,没有必要去责难,更没有必要去预言。
第一章 是非温州问姓氏,是是非非(1)
中国多姓氏,中国人也好问姓氏。
温州模式姓什么,也一直有人在问,几乎被人问了一二十年:姓“社”,还是姓“资”?
温州到底是姓什么的?温州模式到底是姓什么的?有人总是拿着这个姓氏不放,似乎不问出个所以,温州模式就不能归宗。
这就不能不说个明白。
温州自从出了个模式,就有人出来问“姓”,使得这个温州的发展不一帆风顺,这个模式的发展也不一帆风顺,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原因,以及温州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致使温州模式的姓氏长期难产,对温州模式出现了不同声音的争论,甚至还有全盘否定温州模式的。那些对温州模式持有疑义的,或者对温州模式加以否定的,有理论界的,有新闻界的,有政治界的;有在台下的,有在台上的,有在高层的;有评论几句的,有一家之言的,有以权作理的。这就使对温州模式的争论,不仅是颇为激烈的,而且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不仅牵涉到经济发展之路,而且富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甚至上升到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高度。
这个姓氏之问好厉害。这场围绕着温州模式姓氏的激烈争论,前后长达十年左右,从1985年到1995年,跨度了两个年代。它对温州模式的发展,施加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带来风风雨雨的环境,造成了曲曲折折的历程。此后也还有一些小争论,但那已无关大局。今后也可能还会出现新的争论,但那也不用担心。对于温州模式来说,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出现不同声音的争论是正常的,有一些否定意见也不可怕。温州模式欢迎争论,温州人不怕争论;温州模式不怕否定,温州人也不怕否定。温州人民相信发展是硬道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你争你的,我做我的,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在一片争论声中,在一场高压声中,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动摇,坚持发展私人经济不动摇,用经济发展了的事实来回答争论,到底什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实,对于温州模式来说,有争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有争论远比没争论好得多,越是有争论,争论越是激烈,就越能扩大和增强温州模式的影响;越是有争论,争论越是激烈,就越能促使和推进温州模式的发展;越是有争论,争论越是激烈,就越能压迫和督促温州模式的完善提高;越是有争论,争论越是激烈,就越能显示和开阔温州模式的意义。当然,对温州模式的长期争论,对温州模式的一时否定,对温州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不仅拖延和压制了温州经济本来可能更快更大的发展,也造成了对一批改革之士的历史不公。这是改革的代价,也是曲折的代价,更是历史的代价。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代价,不忘这个代价,牢记这个代价。不看到这个代价,忘记了这个代价,那就是对温州模式曲折发展历程的一个背叛。
姓“社”还是姓“资”,这个争论的最主要问题,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那些否定温州模式的人,更是在温州模式的姓社姓资问题上纠缠不休,并想以此一棍子打死温州模式,打死肯定和支持温州模式的人。
肯定和支持者说,温州模式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有力: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要承认人民群众自己也是经济的发展者。温州老百姓自己起来发展经济,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自己解决富裕问题,这是天经地义的。
否定者也振振有词:共产党人就是要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改造私营企业,发展私人经济能算哪一家社会主义?说的话可能不一定那么直截了当,但那个意思是十分清楚的,谁看了都明白的。
这个争论是相当激烈的,争论双方的观点都很鲜明,持续的时间也相当长,对温州造成的影响也最严重。
有外地人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温州人说温州是姓资的;
有官员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学者说温州是姓资的;
有下层人士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高层人士说温州是姓资的;
有理论界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政治界说温州是姓资的;
有国内媒体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海外媒体说温州是姓资的;
有“左派”说温州是姓资的,
也有“右派”说温州是姓资的。
颇为有戏剧意味似的,美国人也参与了这场争论。不过美国人比我们干脆,就直截了当地说温州是资本主义的。1987年,美国《新闻周刊》就曾以《沿着资本主义道路》为题,对温州做了介绍。在90年代,当温州市长出访美国时,也曾被美国媒体称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市长”。这么一来,温州就更加糟糕了——连美国人都说你是“资本主义”,你还不是资本主义是什么?
这场争论决不只限于理论界,也不只限于新闻界,在报纸上登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在讨论会上讲几个观点,别人同意不同意,都没有什么关系。最为严重的是,把政治界也卷进来了,把高层人士也卷进来了。
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交锋》一书,其中有专门的“温州再遭大批判”一节,介绍当时温州模式所遭遇的情况,围绕着温州模式姓社姓资的斗争情况。
作者在书中写道:
90年代开始的时候,到这个“麦加”来的“朝圣者”就少了,调查组却多了。两年当中,北京那边就来了4个调查组,说是“取证”,因为不断有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