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在上海办市场的,或者说兴办市场雏形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乐清人在北京东路创办的低压电器街。短短的几百米路上,一连开办了100多家低压电器商店,人称上海的“温州街”,在当时曾是引起社会关注的一大新闻。
温州人在上海创办的大市场,从规模上讲应首推温州乐清籍老板蔡智平投资的上海市轻纺市场。该市场1994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9月18日整体开业,是一个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全国性轻纺商品专业市场。2001年10月,上海传出了“温州人4亿元买走上海半条街”的新闻,说的是在七浦路上新建的五大服饰市场中,由温州老板投资兴建的就占了两个,总投资额高达4亿元。
七浦路是上海非品牌服饰最集中的批发市场。2000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七浦路马路批发市场改建工程,决定在七浦路上建造五个新的上档次的批发市场。
温州乐清籍企业家、上海华东机电集团总经理李振林,在上海做机电生意已有十多年,他看到七浦路的市场改建工程是个大好机会,就毅然与同乡合股投资1。7亿元,兴建其中的兴浦服饰批发市场。
温州虹桥的一个老板,也与人一起,投资一亿多元,兴建一万多平方米新七浦服饰批发市场,市场的规模同七浦差不多。除这个外,新建的七浦兴旺服饰市场,一期工程1000个摊位,就被温州人买走了500多个,大半个市场成了温州经营户的天下。
温州人在上海创办的各类市场多多。据有关人士估计,温州人在上海创办的大中小市场,至少有几十个之多,也有可能超过百个。有办在老市区的,有办在浦东新区的,也有办在近远郊区的。
上海国际汽车城商贸中心——温州青年企业家林益民、吴宝荣的大手笔。这个中心按照国家标准设计,高品位、高起点规划建设,于2001年10月在上海国际汽车城配套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并投入前期运作。商贸中心占地1000多亩,项目总投资10亿多元,其中首期投资3。5亿元。
上海温州经济城——泰顺企业家邱宗桥的大杰作。这是上海首家超大型的鞋业材料产销基地,恐怕也是是全国最大的鞋业产销产地。
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平阳企业家钱成锡的大动作。该城位于普陀区桃浦镇,计划用地6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由中国包装印刷协会,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发起建设,为上海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级物流中心。
第五章 九州温州(上)上海滩的当代传奇(2)
神话的制造者
一位企业家的病逝屡屡登上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特意制作了专题报道,王均瑶恐怕是中国少有的几个人之一。
除了“胆大包‘天’”第一人的美誉,上海的“地利”也成就了他为人关注的热度。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是苍南县龙港人。他于1990年创办包机公司,承包从温州到长沙的航线,成了温州知名的青年企业家。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仅承包的航线越来越多 ,而且又涉足宾馆业、出租汽车和奶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创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均瑶集团。
进入新世纪后, “均瑶”迁址上海,这是集团发展极快的一年。集团的整个销售额,比上一年有大幅度上升。他的航空项目,已不再是包机,而是发展到货运,以及参股航空公司,参资机场建设,还办了两个网站。
2003年3月,王均瑶当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9月26日,经在沪浙江企业家几百位代表推选,王均瑶当选为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大举进军上海,特别是抢占浦东这个最热的宝地,是温州人就是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先机,在上海滩甩出的一个新动作,
最早闯入浦东的,是来自苍南龙港的方福升,时间是1992年。方福升从1980年开始就在上海做生意,是最早闯上海的弄潮儿。1992年春天,他学了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听到邓小平同志发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号召,就以企业家特有的敏感性,马上挥师浦东,成立了一个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在高桥搞房地产开发。他一下就搞了三块地,共计30亩,或与人合作,或自己单独,建造市场和商品房。当他办好了一切手续,在第二年开始动工建设时,没想到碰上了国家宏观经济紧缩,加上浦东开发重心的一些变化,致使他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最后只成功了一处,其他两处都被套住了,损失惨重。然而不论方福升成败如何,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决不能忘记的。
瑞安企业家吴敏,是大手笔进军浦东的温州第一人。吴敏2002年40 多岁,为总部在瑞安的中国吴泰集团和浙江吴泰集团董事长。1993年6月,他开民办工业区之风气,在上海浦东南汇区周浦镇征地815亩,开发创办了上海繁荣工业区。这是温州人最早在上海办工业园区的,也是最早在浦东从事大规模开发的。
温州人抢占浦东宝地,速度之快惊人,规模之大惊人,范围之广也惊人。不过几年时间,在浦东新区和南汇区的各个地域,都有温州人办的实业,在陆家嘴有,在张江有,在金桥有,在高桥有,在康桥有,在周浦有。有建设工业园区的,有打造科研基地的,有创办贸易公司的,有开发房地产的,有兴办物流中心的,有兴教办学的。他们有从温州直接进军浦东的,有从外省转向浦东的,有从浦西再出浦东的。仅据南汇一个区的统计,温州人在那里办的企业就有382家,征地最多的一家已有1200亩,纳税最多的已成了当地有数的大户。
1999年5月,来自乐清的天正集团,在浦东康桥工业园区,投资1。2亿元,征地155亩,建立自己在上海的开发和生产基地,成立了上海天正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电气成套设备。
来自永嘉的红蜻蜓集团,在浦东征地180亩,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造厂房15000平方米,在上海构筑一个红蜻蜓鞋业的大基地;二期工程是在浦东建设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投资可能要超过一个亿。
人民电器集团在浦东创建“人民上海工业园”,也是生动之举。集团董事长郑元豹,是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嘉定区政协委员。该集团已兼并或控股了上海国有(或集体)企业44家。1999年,该集团斥资1亿元,在浦东征地200多亩,建立一个上规模上水平的生产基地“人民上海工业园”
生产低压电器的德力西集团、三信集团,生产服装的报喜鸟集团,生产皮鞋的奥康集团;一个个都到上海浦东来了,征地一般都是几百亩,至少也是超百亩,投资在一个亿以上。上海浦东各个地方,出现了一个个温州人开办的大企业,温州人开办的私营大企业。
其中一个打造“行业王国”的故事,更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时间:不过短短八年。
变迁:令人眼花缭乱。
“神话”的主人名叫林凯文,上海凯泉实业集团总裁。
八年前,他在上海只有一个700平方米的租赁来的旧仓库;八年后他已在上海组建了集团,下有7个公司,两个工业园区,共计40万平方米的厂房。
八年前,他在上海没有生产一个产品;八年后,他集团已在生产第四代多种新型泵,共有八大系列2万多种规格,年销售额已超过4。5亿,成为中国泵业之王。
八年前,他在上海没有一个销售网;八年后,他已在全国建立了27个分公司和200个办事处,为国内泵业最具规模的直销体系和最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八年前,他在上海普通得无人知晓;八年后,他已成为上海市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成了中国泵业界无人不知的泵业之王。
林凯文是温州永嘉瓯北人,1966年出生。瓯北是中国的泵阀之乡,林凯文在泵阀之乡的氛围里长大,虽然做过汽车装配工,办过摩托车修理行,最终的人生选择还是选择了做泵。1990年,他在销售水泵赚了一笔钱后,就办起了永嘉瓯北水泵厂。
林凯文与《新民周刊》的记者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永嘉现在已是全国最大的泵阀生产基地,号称“中国泵之乡”。那里环境也不错,原来你在温州也有工厂,即使你一直呆在温州,现在发展势头也应该挺好,为什么非要在上海从头做起呢?难道您在永嘉混不下去了?
答:“混”是“混”得过去的,但想要有更大的发展,绝对是没有空间了。你也知道,“水泵”是工业产品,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比较高。1993年的时候,我办的永嘉瓯北水泵厂出现了销售业绩的停滞,我分析下来,主要是因为技术上无法再出现新的飞跃了。虽然我们是赚到钱了,但是钱再多又如何,总不见得走路的时候都把钱贴在自己身上。要体现自己的身价,只有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可以这么说,从1990年到1994年,是我们企业(在温州)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很简单,就是赚钱;我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目标是“壮大企业”,但是要技术、要人才,在温州肯定是没法如愿了。
第五章 九州温州(上)上海滩的当代传奇(3)
林凯文曾虎虎有生地对人说:“我要借上海的优势,打造我的生产基地,把我的‘泵’像导弹一样发射升空,辐射全国甚至全球。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1994年10月,林凯文只身一人到了上海,在当时上海尚还偏僻的汶水路860号租了一间700平方米的仓库,作为自己在上海发射“导弹”的立足点。公司的名字叫:上海凯泉给水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凯泉”,拿下了3。5亿元的销售额,跃居全国第